一口吃掉彩虹 作品

第593章 不怕死,但就是要作死

【九山王俊起义。

1645年,山东地区的起义,和榆园军合作战斗,最后在1651年,和榆园军一起被清张存仁镇压。

...

蕲黄四十八寨农民抗清起义:

李自成败亡之后,一部分余部留在了湖北蕲州、黄州山区一带,发动百姓起义,北连商固,东连英山,霍山义军,在黄冈、罗田、麻城等一带,组成了48寨,拥立明朝宗室为王,开展抗清运动。

这些义军之间互不统属,但又相互合作。

在清军拿下荆襄之地之后,派重兵围剿,义军被各个击破,损失极大。

而后当顺治五年时,江西金声桓反清复归明,这些地方的残余义军再次起事响应,一直到康熙年间才被彻底镇压下去。

...

昆山士民抗清

首领王佐才,原明朝将领。松江之战,江阴之战期间,昆山百姓起义,推举王佐才为首领,在昆山抗清,常熟等地也起兵响应。

失败后,王佐才和义军皆战死捐躯。

...

除了南方之外,北方的抗清起义也非常多,如前面说的山东,还有天津,保定,河北,山西等等。

也就是说,清廷强推剃发令之后,天下到处都是反清起义。

最高潮时期就是在顺治前期,后期随着南明的彻底消亡,起义逐渐进入了低谷,但是即使到了康熙前期,依旧还有着各种起义。

这个稍后再说。

...

本来,清朝应该是岌岌可危,随时都能被消灭的,但为啥这些起义最终全都被镇压了下去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南明的让人窒息的操作了。

前面咱们说到弘光政权覆灭后,被拥立为监国的潞王朱常淓也投降了。

于是,唐王朱聿键逃到了福建,建立了隆武政权。

而浙江这边,除了鲁王朱以海之外,其他宗室基本都已经投降了。

万历帝这一系虽然还有宗室,但也基本没在江南,而是在湖广一带。

当时,清朝推剃发令,到处都是反清起义。

所以,以南明前兵部尚书张国维为首,和陈涵辉、宋之普、柯夏卿等人在绍兴拥立了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准备过渡一下,就再拥立其登基称帝。

只是,他们不知道唐王已经登基了,双方的先后就差了几天。

一个鲁王,是朱元璋的第十子朱檀一脉,一个唐王,是朱元璋第23子朱桱一脉,

大家都距离前几代的嘉靖万历帝一脉很远,都不是朱棣这一脉了,因此,南明的各大势力基本都认可了先登基的朱聿键。

当着两大势力恢复了通信之后,隆武帝朱聿键想要将鲁王势力并入自已麾下,并且还承诺表示唐王这边的官员去了隆武这边,其原本官职照旧。

但鲁王势力官员不肯接受,毕竟要是去了隆武,可没有拥立之功了。

到后面,甚至隆武帝派去鲁王这边的使者陆清源还被鲁王手下将领给杀了,而隆武帝也以牙还牙,把鲁王的使者陈谦也杀了。

之后,双方的矛盾自然是更深了,互相之间摩擦不断。

甚至,鲁王这边的官员还想撺掇鲁王登基称帝,不过好在鲁王还有最后一点理智,没有同意,只是依旧顶着监国的名号。

毕竟当时他们的势力也就浙江一小块地方。

朱聿键则比他好很多,但其实也有一些地方依旧在是观望之中。

这要是真称帝了,那双方估计直接就要全面的干起来了。

当然,其实这样的矛盾一直都存在,当初在拥立弘光帝时,东林党史可法和阉党马士英达成一致都想要拥立潞王朱常淓,但是江北四镇总兵以兵势拥立了福王朱由崧。

结果史可法和马士英在接受了福王朱由崧之后,东林和阉党又分道扬镳,开始内斗起来,那可当真是...

另外,在隆武时期,还有个广西的靖江王朱亨嘉(是朱文正的后代,不是朱元璋这一脉的),也不知道是抽了什么风,也跟着自立监国,还把年号改为洪武278年。

意思是除了朱元璋,其他什么不管是建文帝,还是永乐大帝朱棣都不认了。

不过,他的影响力较小,而且远在广西,没有搞出多大风浪,很快就没了。

另外还有个抚州(江西)的益王朱慈炲(明宪宗朱见深的后代),也在这期间被拥立为监国,但很快因抗清失利,逃到广州,后来广州沦陷时遇害。

所以,即使当时隆武帝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但实际上也看得出来,很多地方也就是认可而已。】

...

“啥玩意?洪武278年!这混账东西!”

明成祖时空,朱棣差点都被气笑了。自已搞了个洪武35年,再怎么听着也不算很离谱,毕竟一个人当35年的皇帝也不算稀奇。

特么的,这278年都搞出来,这是...

...

“一群狗一样的沙皮,都他娘的要被打死了,还他娘的拥立之功,真他娘的是混账啊。他娘的,当初元朝王保保他们也是这样!这一个个的都是狗头吗?不看史书的吗?”

朱元璋一脚将桌子又给踹翻了!

...

元朝,忽必烈看到朱元璋暴怒的画面,顿时冷哼了一声,一拳打在了桌子上,但并没有说话。

...

本来,还想说几句话的乾隆看到朱元璋扯到元朝之后,也是立马控制住了自已想说话的念头。

这事,仔细想来,好像还真是谁也别嘲讽谁,历朝历代的末期,基本都这样了。

...

汉武帝感叹道:“哎,全都是蠢货,每个朝代的后期的人都是蠢货,一个个的内斗要死,死也要内斗!”

这下,历朝历代,几乎所有皇帝都忍不住叹气了。

...

【所以啊,还是那说了许多次的话。

当时的情况,要是没有这激烈的内斗,各大势力之间能统一号令,听从一个朝廷的调度和指挥,别说是守住半壁江山了,怕是直接给满清锤回辽东都很有可能。

毕竟,清朝大搞剃发令,引起的反抗那不是当年的金国能比的。

如果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王朝周期率来说,北宋当时算是一个中老年人,身体机能(朝廷行政能力)虽然老化了,但还远没到彻底崩溃的程度,被灭亡纯属意外,摊上了一个信跳大神的家伙。

之后的南宋,虽然没什么进取心,在北伐一事上分歧很大,但是对于守住半壁江山来说,朝廷上下还是比较齐心的。

而明朝,那则是彻底的达到了大限之日,已经是一个八九十岁的老头子了,身体机能(行政能力)彻底崩坏,寿终正寝了。

而南明则是继承了明朝这副已经破烂到极致的身体,没得搞了。】

...

“有得搞,有得搞的,我大明现在正在蒸蒸日上,很快就能消灭建奴,再创中兴了,这一次,朕不要苟延残喘的中兴,朕要彻底实现那财富再分配,再让大明传三百年!”

崇祯帝握着拳头,一副壮志凌云的样子。

关外,盛京(沈阳),皇太极看到崇祯帝那样子,气得冒烟道:“可恶,可恶,要不是这,这,天幕帮你,我大清过不了几年就能灭了你们了!可恶!”

...

南明,永历帝时空,朱由榔也是意气风发道:“不管如何,就算我大明可以亡,但也必须在此之前彻底消灭建奴,决不能让我华夏沉沦三百年!”

...

清,咸丰时空,洪秀全见状,也是大声喊道:

“我太平天国也一样,不管最后怎么样,也一定要在此之前彻底消灭清妖,恢复汉家天下,我华夏才能站起来,击败那些红毛鬼子!”

...

一时间,天幕上,各种呼声此起彼伏。

清朝,康熙和雍正两个时空,这两个皇帝都是深深的皱起了眉头。他们这里还没出大事,但是暗流涌动,只是还没有爆发出来。

而乾隆则是气得浑身发抖!

他这里,有楚汉骄雄,真的是要完犊子了!

咸丰时空,咸丰帝也很发愁,太平天国不搞内斗了,虽然他们还有西方列强支持,而且是自从天幕出现之后,就变成彻底支持他们,但他感觉好像没什么用。

特别是洪秀全那一句击败红毛鬼子,这甚至咸丰自已都感觉到羞愧以及想要干脆就这样算了的想法。

...

顺治时空,顺治帝都想回辽东了。

本来南明马上就要被彻底消灭了,结果出了天幕,不仅结束了南明的内斗,还送了他们那么多的武器和物资,连吴三桂都被提前几十年打死了。

...

【回到正题,鲁王势力其实也没有坚持太久,大概也就是一年左右。

1646年的四月,多尔衮任命博洛为征南大将军,七月,博洛破绍兴,监国鲁王流亡海上,鲁王势力覆灭。

同月,博洛又破衢州,杀蜀王朱盛浓等十几明朝宗室。

八月,博洛攻破仙霞岭,郑成功叔父郑鸿逵不战而逃,清军攻入福建。

二十七日,隆武帝朱聿键逃至汀州,但第二天汀州就被清军攻破。

朱聿键被俘虏,宁死不降,绝世而亡!

隆武政权覆灭。

十月,永明王朱由榔(万历孙子,桂王朱常瀛儿子)在广东肇庆被大学士瞿式耜和丁魁楚等人拥立为监国。

七天之后,江西赣州失守,朱由榔逃至广西梧州。

十一月初二,唐王朱聿鐭在广州被大学士苏观生等人拥立为监国,三天后称帝,改元绍武。

朱由榔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也立马称帝,改元永历!

...

要说之前的唐鲁内斗还有点节制,虽然摩擦不断,但终究是并没有直接爆发军事冲突。

但这唐桂之争那就是直接干了起来。

这两个势力是一个先监国,一个先称帝,谁也不让谁。

朱由榔立马就派兵部主事陈嘉谟去劝朱聿鐭取消帝号,结果被大学士苏观生直接杀了,并且还直接派陈际泰去攻打肇庆。

苏观生为啥这么暴躁呢?

因为当时他也是想拥立朱由榔,但是被丁魁楚等人排挤,不带他玩,所以他就跑去拥立朱聿鐭去了。

见使者被杀,对方还派人来打,朱由榔也是毫不示弱,派出林佳鼎迎战,又调武靖伯李明忠带一万多人来参战。

双方打了一个多月,朱由榔这边战败,林佳鼎战死了,几乎全军覆没。

而此时,清军的前锋已经接近三水地区了(今佛山下辖,就在肇庆隔壁)

同时,清廷新任命的两广总督佟养甲、广东提督李成栋也是趁机从福建进入了广东地区。

1646年,十二月十五日(阳历1647年1月20日)广州城破。

当了一个多月皇帝的绍武帝朱聿鐭自缢而死。】

...

“混账!一个个的全都是混战王八羔子!都他娘的火都烧到脚背了,还他娘的自已人打自已人,你们怎么不直接去死啊,看得老子火大!”

朱元璋又又又暴怒了!

...

宋神宗时空,宋神宗惊叹道:“这些人,这些人当真是,敌军都已经在旁边了,怎么还能自相残杀!”

...

【而坑货苏观生呢?倒是有一个小故事。

那就是当初他信任一个叫做梁鍙的家伙,觉得这货有本事,让他做了吏科都给事中。

结果这家伙大肆受贿,给钱就推荐做官,一天就推荐了几十个。

到了广州城破的时候,苏观生找到梁鍙问现在该怎么办?

梁鍙就说,现在还能咋办,除了死,还能做什么?

于是,两人约定各自回房间自缢殉国,但苏观生有点不太相信梁鍙会自尽,就躲在外面听。

梁鍙就假装搞出一番自缢前的动静,骗过了苏观生。

而后,苏观生就回到自已的房间,写下了“大明忠臣义固当死”,然后自缢而死,算是保留了最后的气节吧!

但第二天,装死的梁鍙就把苏观生的尸体送给了清军邀功去了。】

...

“啊?为什么啊?这些人哪怕是投降了,朕也能想得明白,但这些人连死都不怕,为什么非要内斗把自已给弄死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宋仁宗赵祯发出了疑问。

这画面上了天,一时间,许多人都沉思了起来。

...

朱元璋身体一晃,指着群臣道:“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咱想问问你们,你们既然都不怕死,为什么要作死?”

群臣全都赶忙低头,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