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到达南诏国

    一望无际的大海上,大明的水师正在前行。

    这支水师的总兵正是昭义伯胡天禄,他们的任务是南下与南诏国的水师会合,然后过满剌加海峡,执行巡航任务。

    沿途会有商船跟着,给他们提供保护。

    当然,商船是需要给保护费的,虽然明面上不叫保护费,但实际上就是这个意思。

    这是水师与海商的默契,也是水师官兵的外快来源。

    毕竟常年都在海上风吹日晒,总要多赚点吧!

    返航的时候,他们会护送另一批商船,这批商船携带着各种商品,但更多的是各种矿产。

    殖民的风还是吹进了大明。

    明面上,大明已经停止了扩张,没有再动用正规军攻城掠地。

    毕竟大明是礼仪之邦,岂能跟强盗一样。

    所以对外殖民的是官绅阶层,是水师官兵的亲戚族人。

    他们在外面抢地盘,杀人放火。

    挖掘金银铜铁等各种矿产,简单冶炼之后用船送回大明,赚取利润。

    背靠的就是水师,和大明的官绅阶层。

    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水师就会出手,理由就是对方杀害大明百姓,大明水师是在报仇。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明面上的疆域没有扩张,但民间却是占据了不少地盘。

    按照他们的想法,等到经营的差不多了,就请求大明朝廷册封,设立宣慰司。

    就像当初的旧港宣慰司一样。

    对于大明的官绅来说,若是在大明混不下去了,起码在海外还有一条退路。

    按照最差的情况来想,若是被皇帝抄家灭族,起码在海外还有一支血脉,不至于断子绝孙。

    多年下来,水师官兵和在海外经营的官绅已经利益捆绑了。

    官绅负责大明境内的关系,水师负责在海外保驾护航。

    像这种秘密,自然不会传到朝堂上,也不会传到皇帝的耳中。

    ……

    在海上漂了一个多月,杨轩终于踏上了南诏国的国土。

    下船之前,杨轩便已经换上了国使服装。

    随后便在南诏国礼部官员的迎接下前往都城。

    水师官兵会在此进行休整补给,然后和南诏国的水师组成联合舰队出海巡航。

    南诏国这边位于赤道附近,虽然还没有步入夏季,但天气已经异常酷热了。

    迎接杨轩这大明国使的南诏国礼部尚书衣服已经被汗水打湿了。

    杨轩坐在马车里,一边走一边观看这边的风土人情。

    这边因为气候的原因,马车也不是像大明那边封闭的,差不多是只有一个顶,其余四面都是空的。

    这也就方便了杨轩观察。

    可以看到,街上的百姓脚上只是穿了一双拖鞋,上衣也是敞开的。

    几乎每个人的手中都拿着一把扇子。

    这里的百姓也都是黄皮肤黑头发,因为这边太过炎热的原因,他们的皮肤是要比大明的百姓黑一点的。

    杨轩能听到,他们交流的时候,说的话都是汉话。

    百年来,当地土人很多已经被同化了。

    毕竟已经过去好几代人了。

    不管是模样,服装,语言,几乎都和大明一样。

    只是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原因,百姓的服装是做了改变的,目的也是为了适应炎热的环境。

    南诏国的都城就建立在苏门答腊岛,这里临近满剌加海峡,而满剌加海峡又是交通要道。

    属于是国门的位置。

    小老三当初定都这里,或许是因为受了朱老四的影响。

    贯彻落实天子守国门的理念。

    来往的路上,杨轩还看到了来自西方的商人,这里的商人比大明多。

    或许是因为很多商品就能在这里买到吧!

    总之苏门答腊岛可以说是大明与西方通商的中转站。

    每年光是收税,南诏国就能赚的盆满钵满。

    杨轩在南诏国礼部尚书闻和泰的陪同下,第二天进入了都城。

    南诏国朝堂上一半以上高官的祖上都是曾经跟着小老三下南洋的,他们和王室是一体的。

    之前为了平衡朝堂,提拔了不少当地土人出身的官员,结果引发了叛乱。

    自那之后,便减少了土人出身的官员。

    由此可见,完全同化,彻底融合,还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

    进入南诏国都城之后,见到的西方番邦之人更多了。

    杨轩听到有的番邦之人,汉话说的贼溜。

    这一看就是在南诏国生活了许多年了。

    对于这类人,杨轩是警惕的。

    汉话说的这么溜,那么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肯定也不浅。

    在前往驿馆的路上,杨轩还看见了传教士。

    果然,不仅仅是大明,还有南诏国,都是西方国家的目标。

    毕竟南诏国和大明同宗同源,南诏国的文化技术也都是来自于大明。

    相比于从大明获取技术的难度,南诏国相对容易一些。

    而且从南诏国这里逃走的话也方便。

    只要出了海,就很难找到了。

    将杨轩在驿馆安置好之后,闻和泰便告辞去王宫汇报去了。

    杨轩简单休息了一会儿,便找来一个小吏让对方带着自己在都城内闲逛起来。

    体验这里的风土人情和美食。

    香蕉、菠萝、椰子、生腌等等。

    在这期间,杨轩还发现,大明的银元和铜元在这里是深受欢迎的。

    银元和铜元的购买力比在大明还高。

    杨轩简单一想,便明白了缘由。

    银元和铜元的制作技术只有大明拥有。

    虽然这里也流通着南诏国自己造的银元和铜元,但由于技术的原因,质量上是比不过大明的。

    而且还有假币,含银量含铜量不一,百姓无形之间便会吃亏。

    相比于南诏国自己造的货币,大明的银元和铜元就稳定多了,质量好,难以被伪造。

    只是因为流通的少,所以购买力高。

    杨轩转念一想,若是从大明倒腾银元到南诏国,也是能赚钱的。

    他忽然想起,有一次和朱祐樘闲聊的时候,说起过。

    南诏国在向大明朝贡的时候,大明会赐予南诏国一定的免费兑换额度。

    寻常兑换是有手续费的。

    虽然是免费兑换,大明也不会吃亏。

    因为一块银元的含银量是比一两白银的含银量低的,免费兑换,大明也是有的赚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仅仅一个银元兑换业务,每年都能给大明带来大量的财富。

    银元的精美在世界范围内都深受欢迎,有着朝世界货币转化的趋势。

    杨轩打算后面再到其他国家看看,银元真的变成世界货币的话,那么就得写信给朱厚照加强防伪了。

    若是有国家仿造大明的银元,那么大明就可以以扰乱国际市场,侵犯大明铸币权的理由征讨,索要赔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