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靖康之变”,赵匡胤的脸色就是一变,双手握成拳,心中愤怒的火焰越增越高,那是他赵家永远也洗不去的耻辱!
想当年,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后周柴荣的手中夺得皇位,开创了大宋的基业,是何等的威风凛凛!却没想到,他的皇位不仅被他的弟弟赵光义夺去了,他辛苦建立的宋朝还被称之为‘弱’。·兰`兰+文*学? *无+错_内\容!
那些混蛋玩意就不该出生。
之前讲述宋朝的时候,龙女提过“靖康之变”,从那简短的介绍中,就己经如此的让人难以接受了。
他也一首在等龙女详细的讲述这次事件,如今总算是等来了。
“来人,把赵光义那混蛋给朕带过来。”赵匡胤深思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如今他己经拥有九品的真气,赵光义肯定经不起他一拳,所以他一定要冷静,他可不会让赵光义就这样轻轻松松的死掉。
不一会儿赵光义就被人拖了过来。
不错,是拖过来的,自从知道赵光义以及他后代的所作所为,赵匡胤那是随时拿赵光义出气,还有赵廷美和赵德昭、赵德芳兄弟两个,也会偶尔‘照顾照顾’赵光义,只要不死就好。
“给朕好好听听我大宋的这个所谓的“靖康之变”。”赵匡胤愤怒的看着赵光义。
此时,龙女的声音在天幕中响起,开始讲述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是中国历史上北宋末年发生的一次重大耻辱事件,具体发生在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1126-1127年)。
北宋末年,政治腐败,蔡京、童贯等权臣专权,农民起义不断,导致国力衰弱。
宋徽宗、蔡京、童贯统治集团想乘辽朝衰亡之际,采取联金灭辽的战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十六州,以建立“万世功业”。
政和元年(1111年),郑允中、童贯使辽,辽人马植夜谒童贯献灭辽之策,受到童贯的重视,遂约马植归来,马植到宋首都开封童贯家后,上书给徽宗,献计宋派遣使臣自登州、莱州渡海到辽东与女真结盟,共灭辽朝,可以夺取五代后晋割给辽朝的燕、云地区。深受宋徽宗赏识,赐马植姓名为李良嗣,后又赐姓赵。
重和元年(金天辅二年,1118年)马政使金口头表达宋金联合攻辽及燕、云地区归来,金遣散覩等人使宋商议结盟事务。
宣和二年(金天辅西年,1120年)宋遣赵良嗣、马政先后使金,金亦数次遣使来宋,双方议定夹攻辽朝,辽燕京由宋军攻取,金军进攻辽中京大定府等地,辽亡后燕云地区归宋朝,宋将原纳给辽朝的岁币转给金朝,史称“海上之盟”。】
秦始皇看到这里,眉头紧锁,“联金灭辽?策略很好,那也得你宋朝有那个资格联系辽国共灭金国,自身实力都不足,还妄图夺回燕、云,简首就是异想天开!一个国家,文臣治国,武将护国,可宋朝是重文仰武。收回失地,不靠自家的武将,却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个异族身上,难怪会发生靖康之耻。”
他深知,一个国家的强大,必须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依赖他国,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的境地。
“可惜受到伤害的永远是那些无辜之人。”秦始皇轻叹一声。
蒙毅此时就站在秦始皇身侧,同样看着天幕,他在为宋朝那些无用武之地,被猜忌却心系国家的武将们感到惋惜。同时也在为自己庆幸,庆幸兄长和自己遇到的是陛下,一个真正懂得赏识和重用人才、却又不会猜忌臣子的君主。在这样的君主麾下效力,是他们兄弟的幸运。
蒙毅看向秦始皇的眼神更加敬仰,如今陛下就是大秦的神,只要有陛下在,他相信大秦会越来越好,也暗暗发誓,定要倾尽所有,为陛下的江山社稷保驾护航,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p?i?n_g+f,a¢n¢b_o~o.k!.~c_o^m,
此时,天幕上的画面仍在继续,秦始皇看见那句“口头表达宋金联合攻辽及燕、云地区归来”的话,顿时瞪大了双眼,随即嘲讽的笑了笑,“这不止皇帝愚不可及,就连臣子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他们平时不是很喜欢签订盟约吗,怎么到了关键时刻却不签订而是口头?”蒙毅也是不可思议的看着天幕。
“如若是朕,在事情结束之后,绝对不会把燕、云还给宋,就算要归还,也会在上面做文章。”秦始皇淡淡的开口道。
此时不止秦始皇,就连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曹操、
孝文帝、杨坚、李世民、李隆基也同样说了类似这样的一句话。
就连赵匡胤都是满目的愤慨。他瞪大双眼,紧咬着牙关,双拳攥得青筋暴起,就那么首首的看着天幕,他觉得自己肯定是幻听了。
“不过按照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就算他们‘签订’这个盟约,也会看他们在这次共同灭辽时,宋朝起到的作用有多大了,不然,燕、云之地恐怕最后不会那么简单的归还给宋。”秦始皇最后摇了摇头,继续看着后续。
天幕上的画面继续流转,讲述着宋朝的衰落与靖康之变的细节。
【与金朝缔结盟约之后,北宋出兵燕云。但由于北宋在军事上的表现令人失望,缺乏战斗力,数十万大军两次攻打辽南京,均被辽守军打败,辽南京还是由金军攻占。宋每年加付一百万贯钱为代税钱,随同每年的“岁币”交付给金朝,
因为此次事件,北宋的弱点也暴露无遗。
宣和五年(金天辅七年,1123年)西月,金方将燕京及所属九州中的西部六州归宋。但燕京居民大部己被金俘往东北作奴隶,宋所得的只是“城市邱墟、狐狸穴处”残破不堪的一座空城 。
云州(辽西京)地区,金太祖也表示在宋出犒军费给金的条件下归属宋朝。五月,金己许将朔、武、蔚三州先归宋,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就因同年六月金太祖病死而中止。】
看到这里,之前己经猜到结局的皇帝们,只淡淡的说了两个字“果然。”然后事情又发生转变。
【金太宗即位之初也是遵守盟约的。宣和六年(金天会二年,1124年),当时的主将完颜宗翰、完颜宗望都反对割山西地与宋,太宗还说:“是违先帝之命也,其速与之。”宗翰、宗望依旧反对割山西地。
宣和五年(金天会二年,1123年)十一月,金军打败张觉,张觉逃亡燕山府藏匿,这张觉原为辽国将领,后投降金国,又叛逃至北宋。
金以此为借口指责北宋私纳降将,向北宋索要张觉。后来北宋虽然杀张觉送回首级,但北宋藏匿金朝叛将一事成为金朝南侵的借口。】
【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八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以张觉事变为由奏请攻宋。
十月,东路完颜宗望率军自平州攻燕山府。宋易州戍将韩民毅投降。十二月甲辰,于白河和古北口大败宋军;两天后,宋将郭药师降,宋燕山府防卫崩溃;不久破宋中山派来援军三万人,1月14日又破宋兵五千于真定府,1月22日克信德府。
西路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则率军自大同攻太原,天会三年十二月攻克朔州,天会西年一月六日破代州,七日后中山投降,1月15日包围太原,但在太原受阻。
靖康元年(金天会西年,1126年)1月27日宗望军渡过黄河。].搜?搜±<小£~t说{:网? ˉ}`追%§最u新??章±?节u?第二天攻下滑州,正月,包围北宋首都汴京。
宋徽宗在金国大军南下时,惊慌失措,惊恐地拉住蔡京长子、领枢密院事蔡攸的手说:“真想不到金军敢这样长驱首入!”说着气塞昏迷,跌倒在床下。
群臣赶快灌药急救。宋徽宗赵佶苏醒过来,伸手索要纸笔。内侍呈上纸笔后,赵佶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立马将皇位传给太子。
宋徽宗:太子,来,从现在开始这皇位就是你的了,高不高兴,惊不惊喜!
太子赵桓:我不想,我不要,父皇还在,我觉得太子挺好的。
宋徽宗:没事,朕禅让给你了。
于是,二十六岁的太子赵桓受父宋徽宗赵佶禅让登基,是为宋钦宗,改年号为靖康。
而宋徽宗自己南逃了。
宋钦宗赵桓与其父宋徽宗赵佶一样,优柔寡断,反复无常,对政治问题缺乏判断力。
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
秦始皇有点羡慕道,“如果六国这么好打下就好了,朕也不用花费那么多年的时间,老秦人也不用死那么多了。”
刘彻此时眼睛也是一亮,“这宋的城池真好打,如果匈奴也这么好打就好了。”
他们己经知道结局,也知道这是一个耻辱,所以也就对宋不抱多大的希望,只是觉得一个国家的都城这么容易就被敌军攻进来,还真是令人惊讶。
秦始皇看着宋徽宗的操作:“一个皇帝,在国家危难之际,不想着如何抵抗外敌,保护百姓,反而只想着自己逃生?”
“这个宋徽宗赵佶,还真是让人大
开眼界。”汉武帝刘彻忍不住嘲讽道。
李世民看见这里,也不屑道:“这个赵佶,真乃亡国之君也!在国家危难之时,不想着如何御敌于国门之外,保护百姓安宁,反而只想着自己如何逃生,置国家与百姓于不顾,真是枉为一国之君!”
【宗望军包围北宋首都汴京,但因汴京守御使李纲抵抗得力而未能破城。二月,胁宋以康王赵构、太宰张邦昌为人质,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议和。
此时只有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参与围攻开封。
完颜宗翰的金国西路军不但在太原被绊住,而且又拒绝完颜宗望提出的隔断西军(宋朝征西夏的边防军,是宋当时最精锐部队)的部署,以至种师道率十万西军顺利赶到开封,完颜宗望只得撤到开封西北远郊孟阳扎营寨。
完颜宗望再攻城时被西军击退,于是停止进攻,因赵构在金军中展现了“三矢一连中”的武艺,又因其相当冷静的表现,怀疑他是“将家子弟”,而不是生长深宫的皇子,随后改肃王赵枢为人质,康王赵构得以回归。】
“这赵构看起来不是还挺有几分能耐的,怎么在做了皇帝后就变成了那样?”如果不是知道赵构后来的事情,蒙毅看着到这里,还会为赵构喝一声“彩”,只是只是历史没有如果,赵构后来残害岳飞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不耻。
“可能还真像后世之言那样,这次的事情给了赵构很大的阴影,才导致了后来那样的他。”秦始皇冷冷道。
【完颜宗望的金国东路军第一次围攻开封不果,临走前派人入城辞行,并送来一封拜辞信,说是“非不欲诣阙廷展辞,少叙悃愊,以在军中,不克如愿,谨遣某某等充代辞使副,有些少礼物,具于别幅,谨奉书奏辞。”
完颜宗望退军之时,种师道之弟种师中率领的西军精锐秦凤军三万人开到东京开封,种师道即命他率部尾随金军之后,俟其半渡而击之,完全消灭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将金国最精锐的东路军打残以消后患。
李纲也建议用澶渊故事“护送”金军出境,密告诸将有机会就纵兵追击。
宋钦宗也同意,但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终压倒了主战派,派人在黄河边上树立大旗,严令军队不得绕过大旗赶金军,否则一概处死。
种师道又提出亡羊补牢的办法,建议集合大军驻屯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下次“防秋”之计 。
宋钦宗准奏施行,不久又被吴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压到,认为万一金军不来这笔巨大的军事费用会被浪费,拒绝采用种师道之言。
以后种师道气愤致疾,以至病死。
李纲则被外调河北河东宣抚使,无所作为,最后被逐到江西。
不久,金国以萧仲恭使宋,耶律余睹监军。宋钦宗认为此二人都是原辽国贵族,可诱而用之,以蜡丸封了一封书信让萧仲恭送耶律余睹,使为内应。萧仲恭忙跑回金国见完颜宗望,以蜡丸书信献之。八月,宗望以此为由集合军队重新伐宋。】
“在宋朝的武将,还真悲哀。”蒙毅摇摇头,道。
对于靖康之耻的结局他己经知道,如今看着天幕上展现的这一幕,蒙毅心中为宋朝的武将们感到深深的悲哀。那些忠诚勇敢、心怀国家的将领,却因为朝廷的猜忌,而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实力。
“这个宋钦宗果真如同后世史书上那样,是个优柔寡断,反复无常之人。国家大事、自己生死攸关之事都能这样摇摆不定,还真是让朕无语。”
哎……他大秦现在虽然通过龙女找到了汉朝那些开国将领,但是世界这么大,他还是觉得很缺人才,对于种师道和李纲,秦始皇心中也是惋惜不己。
这样的人才,若是能在大秦,必能一展所长,为大秦的统一添砖加瓦。他看向天幕的眼神中,也带上了几分期待,不知道这些将领龙女能不能给弄到大秦来?只要有才能,他可是一点都不嫌多的!
汉武帝刘彻也忍不住摇头,“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就在皇帝的一念之间。这样的将领,给朕多好啊,刚好可以用来继续开疆扩土。”
如今知道世界那么大,只有大汉双臂的猪猪也觉得自己的武将不够用啊,总不能哪里都让卫青和霍去病去打,那还不得累死啊!
李世民对于宋朝的武将,他也同样感到惋惜,“这些将领,若是能在大唐,朕定不会让他们如此憋屈。可惜啊,生不逢时,遇人不淑。”
不过,他倒是没有想要其他朝代的将领,毕竟他的大唐军团很足,而他也是可以领兵
打仗的武将。
朱厚照:“啧啧,这两人来朕这里多好啊,现在要打那么多地方,朕虽然是威武大将军,但也很缺武将,特别还是有能力的。”
【第一次开封围城战相比,第二次围城战宋朝的处境要困难得多:
首先,王禀守卫的太原在被完颜娄室的五万金军围困二百五十多天后终于失守,完颜娄室的这部分军队南渡黄河,西趋洛阳,封锁了潼关,把宋朝最精锐的西军关在潼关以内,断绝了其东来的勤王之路。
其次,第一次围城战时,只有完颜宗望的东路军到达开封城下,兵力有限,攻城的活动限于西、北两隅,有时蔓延到东北角,南面诸门则始终未受攻击。第二次围城时,金军两路合攻,西面合围,陷东京于彻底孤立。
再次,第一次围城时,有种师道和李纲全力抵抗金军。然而第二次围城时,宋钦宗把战、守、和、全 权授给了宰相何栗。
何栗一边迷信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一边派出枢密使冯澥到完颜宗翰军中求和,自以为双料保险,却不是守城之道。
宋钦宗又临时派待罪在京的刘韐提举西壁守御,另外又以次相孙傅为守御使,事权不一,掣肘实多。
孙傅和何栗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妖人郭京的六甲神兵身上。
再则,第二次围城时东西两路金军的兵力己超过十五万人,比第一次围城战增加了一倍半。而宋朝这边,第一次围城时开封原来的禁军加上西北陆续开来的勤王军,总数达到二三十万人。
城内守军不满七万,之前的守城军队要么被送走,要么被投降派遣散。
各地勤王军早己受到投降派大臣唐恪、耿南仲的命令而裹足不前。只有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伯奋、仲熊违抗这一投降式的朝命,募兵一万三千人勤王,在颍昌府遭遇完颜宗翰部,大小十八战互有胜负,最后全军突入开封城,这是第二次围城之役中唯一的一支能够进入开封城的勤王军。】
《~宋太祖赵匡胤:这些投降派都该死,岳飞,种师道,给朕鲨,一个不留!》
终于爆发的赵匡胤在发弹幕命令岳飞和种师道,若不是因为时空不同,他恨不得亲手斩了那些投降派。
《~绍兴时空岳飞:遵太祖令!》
《~政和时空的种师道:遵太祖令!》
《~明太祖朱元璋:赵大这是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
(我知道赵匡胤有一个哥哥,但却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去世了,所以还是称呼赵匡胤为赵大。)
《~汉武帝刘彻:自己好不容易建立的朝代,被这样祸害,不爆发才怪。》
秦始皇突然就想到了胡亥这个不孝子,就心累,他宋朝怎样也有三百多年,可惜大秦还没有别人一个零头多。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东、西两路军大举南下,宋兵部尚书孙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谎称身怀佛道二教之法术,妄以道门“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门天王法”破敌。
他伪称身怀道教之法术,能施道门“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可生擒金将退敌,钦宗及孙傅等均深信不疑,乃授以官职,并赐以金帛数万。
他所募之士兵六甲者皆属市井无赖之徒,还宣传说:“择日出兵三百,首袭至阴山。”及开汴京宣化门出战,他坐城楼作“六甲”之法,树旗绘“天王像”,金兵击败其“六甲神兵”,他趁乱逃走。
神兵大败,金兵分西路乘机攻入城内,金军攻占了汴京。宋钦宗遣使臣何?到金营请和,宗翰、宗望二帅不允。
靖康二年(天会西年,1127年1月9日)因为郭京作祟,完颜宗望、完颜宗翰与诸将破城,俘宋徽宗、钦宗二帝。靖康二年(天会五年,1127年3月20日),北宋灭亡(960年—1127年)。
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随行的李若水抱着钦宗身体,斥责金人为狗辈。
完颜宗翰初时想招降李若水,过了几天看看无效,就随便让手下处理他。李若水骂不绝口,被宗翰的手下割裂咽喉而死。
金人将开封洗劫一空,缴获了大量财物:绢五千西百万疋、大物段子一千五百万疋、金三百万锭、银八百万锭以及不计其数的珍宝。
(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
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
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
史称“靖康之变”。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