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豆角 作品

第199章 天笙自证清白的最后一个办法

“你在此地是否传召过叶天笙?”郑西河问。

“臣妾没有……”魏妃道。

她说她没有让人传唤叶天笙,她没有那么蠢,害人还要用自己的名头。

把她宫里的丫环们都找过来,站成一排,让叶天笙指认。

没有,叶天笙脸色渐渐发白。

是魏妃要害她,还是有人借魏妃之名害她?

“陛下,我还有物证,是香炉和鲜花。这两样东西散发的香味,混在一起有毒。”

她不可能事先准备好这些东西,皇宫又不是她家。

叶天笙回头指着桌子,眼珠子要掉下来。

哪有什么香炉。

桌子上只有一束娇艳欲滴的牡丹。

“香炉呢?刚才还在这里,不信你们闻闻,屋里还有那情香的味道……”

此时屋门大开,早已没有了气味。

叶天笙的冷汗下来了。

对手为了害人,真是算无遗策。

她就只剩最后一个办法,来证明自己清白。

叶天笙耷拉着脑袋,一咬牙一跺脚,万分羞耻的说道:“陛下,微臣……微臣,不举。”

皇帝震惊。

郑子晴的眼睛都红了,怪不得她三番五次拒绝自己,她原来是,是怕给不了自己性福。

叶天笙还真是个……好人。

众人齐齐的看向天笙,又看看那衣衫不整的女人。

“别信她,她是为了脱罪,她刚才对妾……呜呜呜……”

那女人伏地,面色灰白,哭得极惨。

众人一听,也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估计就是为了脱罪才这么说,毕竟那事也不好查。”

“咱们这么多双眼睛都看见了,还查什么,直接五马分尸。”

“好查,好查,找个太医过来就行了。”

“这个法子好,太好了,看她还怎么狡辩……”

叶天笙的汗更多了,她不要太医,她不要太医,她不要。

“臣不举这事,欧阳如花可以给我作证……”

欧阳如花来了,目光复杂的看了一眼叶天笙,跟皇帝去了书房。

也不知道到底说了什么,御书房里传出,皇帝的怒骂声。

与此同时,传来两个坏消息,那个女人死了,羞愤难当撞柱身亡。那个传话的丫环死了,尸体从荷花池里飘上来。

皇帝震怒。

查,狠狠的查,彻底的查,还得偷偷的查。这事毕竟是皇家丑闻,被悄悄的下了封口令。

叶天笙被秘密的打入天牢。

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皇宫的墙再高,那风也会来去自如。

这事就像一缕青烟,悄悄的飘出了皇家大院,飘向四面八方,炸翻了皇城里的角角落落。

那些平头百姓吓了一跳,“诶呀妈呀,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人不可貌相,多俊的人,多好的前程,可惜啊可惜。”

“没啥可惜的,早就瞧着她不是个好东西。”

“你们说啥呢?都忘了谁出生入死去打仗,谁让你们有好日子过了?”

“……”

那些跟着战神出生入死的兄弟们,惊得下巴壳子快掉了。

打死他们这事也不可能是真的,他们和自家老爹们犟得脖粗脸红,这些人家里也是硝烟弥漫。

魏泽休跪着求魏无尘,“父王你救救她,要是没有她,儿子坟头草都长出来了。”

魏无尘斥责他公私不分,这人是淫贼,淫的还是皇帝的女人,不能救,也没法救。

“这不可能,她不是……”

魏泽休的声音突然拔高,语气异常坚定。

魏无尘目光深寒的看着儿子,“她不是什么?为什么你这么肯定?”

魏泽休忽然有些害怕,父王要是知道天笙是女子,天笙可能会死得更快。

他张了张嘴,支吾了半天说道:“她不是淫贼,反正不可能……”

魏泽休被关在家里,不准出来。

天笙的事李家人都知道了。

李战像断了尾巴的猴子,一蹦八个高。

“他们皇家就是无情无意,鸟尽弓藏,卸磨杀驴……”

“谁是鸟谁是驴?你才是驴,什么话都敢说。”

李月阁一个巴掌拍出去,算是按住了那个混账东西,捂住了那张嘴。

李老夫人差点晕过去。

这都是什么事啊,她的笙儿怎么会这么命苦,她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要救她的外孙儿。

“来人,抬上棺材,我要进宫……”

李老夫人穿上诰命夫人服,舅母于氏也穿上诰命服,抬着老太太的红木棺材,和李月阁们一起进宫去。

皇帝根本就不见,他们求见太后,哪知平时交好的老姐妹,也不见。

他们一家就跪在金銮殿外不走了,引来一众大臣围观,不知道又发生了何等大事。

皇帝在屋里急得团团转,他就奇了怪了,这叶天笙到底和李家什么关系,要这么为她出头?

同袍?战友?对了,叶天笙她用万民书救过李家,还为李家翻了案子,他怎么忘了这茬儿。

这老太君可真是,要是有个好歹,他可怎么对得起战死的李老将军。

眼看外面就要下雨了,皇帝是愁眉苦脸。

最后,一个老太监过来,悄悄在老夫人耳边说了句话。

“三天后,陈国使团来访,有个晚宴,或许您能见着皇上。”

李老夫人这才踉跄的被扶起来,顿了顿拐杖,回家。

……

说快也快,夜宴马上就要开始了。

皇宫大殿,丝竹管弦,红灯高挂,大臣们往来寒暄,宫女们端着食盘与美酒,忙来忙去,好一个繁华盛世。

前几天死的那两人,哪怕是皇帝的女人,也丝毫没有影响这皇宫的热闹。

皇帝郑西河高高的坐在龙椅上,身后站着一个小太监。

他左右是皇后和皇妃们,再下面是皇子和朝中重臣。欧阳如花,李月阁,魏无尘等人就在其中。

陈国来使在郑国大臣的迎接下,走入了大郑国皇宫。

双方笑容满面,相谈甚欢,好像这天下本就太平,不久前的战争,根本没发生过。

陈国使臣,先进行一番歌功颂德,宣扬了一番两国间的传统友情,再表了一番两国永结同好的决心,最后,敬献了礼物。

还有一个锦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