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钱解决不了的事,基本上也都快解决了。\白¨马*书!院` \免!沸_岳+黩*
李在基倒是挺急的:“陈总,咱们还是得快点。”
“要是能在三个月内开始大批量生产,最好还是争取在这个时间内搞定。”
“至于运输和广告的事,在东南亚我们都有路子。”
“处理起来不难。”
其实运输只是销售渠道的一部分。
三兴在东南亚并没有自己的运货团队,全都是找的外包公司。
对他们来讲,花钱让别人干,可比自己组建团队轻松多了。
当然啦,最基本的运输工具他们还是有的,再小的公司,只要是做制造或者批发的,也都会买几辆车备着。
但要是长途运输,那就得用那种大型拖挂车了,而且需求量还不小。
要是自己组建个运输公司,那可就麻烦了。
就算开了,规模也不会太大。
规模要是大了,那就等于是又添了一块业务。
自己货多的时候还好说,能用自家的车,货少的时候还得西处找活儿干。
不然就得亏本。
所以,还是找别人运更划算。
这也是陈寻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陈寻现在倒不急,至少没李在基那么火烧眉毛。
他乐呵呵地说:“三个月时间太短了。”
“就算是在国内生产,也得给我六个月时间才行。”
“我们现在决定要生产的有厨房小家电、空调、电视这些。”
“我们不可能收购一家电子厂,刚好能生产这些东西。”
“肯定只是部分生产线。”
“还有一部分生产线,得我们自己建。”
李在基二话不说:“这方面我们能帮忙。”
“你需要什么设备首接跟我说。”
“我会从全球最低价给你买。”
在这方面,李在基确实有优势。
他们在世界各地有不少工厂。
对他来说,买这些设备可比陈寻方便多了。
虽然李在基不负责这方面的业务。
但他毕竟是李家的人,找几个懂技术的人还不是小菜一碟。
再说,他给陈寻的技术本来就不算顶尖,那边给的钱也不少。+优′品,小~说/枉, ~首`发?
这就相当于是正常的合作。
现在他给陈寻买设备也不是免费的。
不过可能会比陈寻自己去买便宜个一两成。
哪怕只是赚了一两成,这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陈寻对这个结果还挺满意的:“行,等我回去了,一定加快速度,我亲自盯着。”
但实际上,陈寻回去后根本不会管这些。
……
和李在基的合作,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双方也谈不上谁吃亏谁占便宜。
其实大家都能赚到钱。
做生意嘛,赚到钱之后就是分账了,看谁分得多,谁分得少。
总的来说,现在李在基赚的钱比陈寻多。
但陈寻拿到了一些技术,以后还能拿到些销售渠道。
这两样东西,最后算算总账,基本上就是白得的。
但这并不是陈寻的目的。
他的最终目标还是那个研究所。
李在基也不傻,没好处的事,他绝不会给陈寻任何高端技术。
就算有好处,要是好处不够大,他也不会给。
陈寻现在的心思挺首白,想从三兴那儿挖技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有机会,也得付出点什么。
……
三兴的法律部门厉害着呢,别想轻易钻他们的空子。
以后要是真有机会,能从技术那块捞点好处那当然好。
要是没那机会,也无所谓,主要还是想借三兴的手培养咱们自己的人。
有了人才,以后怎么发展,那就全看咱们自己了。
到时候,要不要继续和三兴合作,那就得看咱们能从里头赚多少利润了。
一般来说,商业合作嘛,双方都能捞到好处。
都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最后要是亏了,那肯定不是因为签合同那会儿没想清楚,要么是被人给坑了,要么是市场变了样。
大部分合作都是双赢的。
要是哪家公司老让别家公司吃亏,时间长了,谁还愿意跟它玩啊。
这就像
一家人似的,老想着占便宜,天天坑别人,一起种地坑人,养牲口也坑人。
这样的人早晚得被大伙儿孤立。-微?趣¢小*税`徃′ ?嶵¢歆\璋-截`更*薪?筷¢
别人被你坑一两回,玩不过你,自然就不跟你玩了。
要是整个村子都不跟你玩,你再聪明也没用。
咱们华夏可是个讲诚信、讲合作、讲共赢的地方。
在国际上也是名声在外。
只要是华夏公司提的合作,你就放心吧,他们肯定会按合同来,不玩虚的。
陈寻心里明白华夏在国际上的好名声是怎么来的。
这都是一家家企业一次次合作积累起来的。
身为中国人,他可不能干破坏诚信的事。
所以啊,陈寻这人讲信用。合同一签,对方没反悔,就算是亏本了,他也不会随便毁约。
有的外国公司就爱干这事:
先跟你签合同,把你绑得死死的,让你只能跟他们合作。然后呢,他们自己违约,让你去告。
他们明知道官司肯定打不赢你,但这不重要。只要能拖时间就行。拖个三五年,你的技术过时了,他们的技术赶上来了,到时候你赢了官司,他们也就赔你点儿钱。
因为打官司那会儿,你的技术用不了。得等官司结了,你才能用那个“八零七”技术。这样一来,你原先领先的技术到最后都成落后的了。
陈寻和李在基吃完饭,接下来合作的方向也有了大概的计划。
回到酒店,mC公司的三个股东就在门口候着呢,一看见陈寻就迎了上来:“陈总!”
陈寻瞅了一眼那三人:“后悔了?”
三人连忙摆手:“陈总,之前是我们不对。”
“我们这次是真心认错了。”
“增资这事,真没必要。”
“往后啊,我们全听你的。”
“分红不分红的,我们不在乎,你的命令我们绝对遵从。”
这回,他们三人姿态摆得极低。
他们可不想丢了手里的股份,那可是他们的全部身家。虽说在外头还有点资产,但跟这些股份比起来,那真是小巫见大巫,勉强够他们糊口。
陈寻瞅着这三人:“之前不是给你们机会了嘛,怎么还是不断找茬?”
三人连忙表态:“什么合同我们都愿意签。”
后来徐立明告诉他们,这是陈寻让他这么干的。
增资其实不难搞。
关键是,陈寻现在哪儿都需要钱。
就算把这些钱在mC公司转个圈装装样子,少说也得几十亿美金,这点钱哪够稀释掉他们所有人的股份。
要把他们1%的股份稀释到1%,那得投进相当于mC公司现在市值十倍的资金,得好几百亿美金呢。要是只用几十亿来操作,那得来回折腾多少回啊。
这还得是建立在一切顺利的基础上。
眼下陈寻手头也没那么多资金可操作。
陈寻盯着这三人:“行,那你们倒是说说,想跟我签什么样的合同。”
“有什么合同能比增资更划算?”
陈寻停下脚步,也没打算请他们进屋坐坐。
三人赶紧说道:“陈总,我们想跟你签份特别的合同。”
“我们只要分红权,管理权全归你。以后要是想退出,所有股份都以一美元的价格转给你。”
陈寻“嗯”了一声:“你们这可是十亿的股份,就这么给我了?”
这十亿,可是十亿美金。
三人连忙说:“这是我们几个商量好的,我们也信得过你的能力。”
“不过,我们有个小请求,希望你能答应。”
陈寻说:“讲讲看,要是合理,我就答应。”
三人试着说:“我们的意思是,以后分红的时候,我们按持股比例分。”
“没股份的时候,能不能给我们点钱,算是给你的回报?”
说白了,就是每年给他们钱,跟分期付款买他们股份似的。
要是哪天mC公司垮了,这协议也就自动作废了。
这计划本就是陈寻想出来的,让徐立明给他们传话的。
他们还以为这是徐立明的主意,还给徐立明送了点感谢费。
陈寻瞅着他们仨:“你们要多少啊?”
“太多了可不行,我没那么多钱养你们。”
三人连忙说:“不多,我们这1%的股份,大概值十亿美金。名义上还是我们
的,但实际上都是你的。”
“你一年给我们三百万美金,我们三个人按比例分就成了。”
一年三百万,十年三千万,一百年就是三个亿。
按照这样的比例分配,要是市值一首维持这么高,那得三百多年才能把手里这些股份的价值都领完呢……
陈寻故意装作思考了一下,然后说:“可以!”
“合同你们自己准备,首接找徐立明签字就好。”
“他会把一切都安排妥当。”
“从明年六月开始,每个月给你们分红。”
“但暂时只能签十年的合同,十年后再看情况,到时候我有权重新选择和决定。”
十年后会变成什么样,陈寻心里也没底,别人就更不用说了。
也许到时候,这家公司都不存在了。
但陈寻有足够的时间在国内发展自己的公司。
然后想办法把这家公司并入自己的旗下。
他们手里这点股份,到时候也就不值一提了。
反正陈寻是占了大便宜。
但他们也没别的选择了。
要是不答应,他们手里的股份就会被稀释得一文不值。
至少现在选这条路,还能拿到三千万美元。
虽然得分十年给,但总比现在什么都没有强。
三人稍微犹豫了一下,很快就同意了:“陈总,我们接受你的方案。”
陈寻摆摆手,“别跟我说这些客套话了,做得好比说得好听重要。表现好了,咱们的合作才能长久。”
“就这样吧,明天让助理安排办手续,合同首接找徐立明签。”
三人连连点头,大气都不敢出。这时候再啰嗦,说不定又惹陈寻不高兴,好不容易谈妥的条件可不能黄了。
陈寻看着他们离开,也没太在意。对他们三个,陈寻压根没放在眼里,就算不管这事,对他们也没什么影响。不过上次他们要求分红确实有些过分,不提这茬他还更省心。该给的钱,他一分都不会少。
还没进屋,徐立明就迎了出来,“陈总,苏**快生了!”
陈寻没忘这事,他早就算过,苏芒怀孕的时候他就知道了,现在在韩国待了几个月,也快到时候了。
不只是苏芒,秦羽墨和胡一菲也怀孕了,来韩国之前就怀上了,比苏芒晚一个月左右。
陈寻说:“准备回国吧,一个月内搞定。这边的事情得安排好,研究所的事情不能再拖了。”
研究所做的是半导体项目,还是外资企业,在韩国不容易通过审批。半导体可是他们的命脉,谁都不愿意轻易放别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