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屿放下手中的细支批注狼毫,伸了个懒腰,一旁侍立的官吏见状,立刻手脚麻利地递上一杯刚沏好的茶水,茶汤澄澈,茶香袅袅:“计相,喝杯茶水解解乏吧。·捖* - ′鰰~颤¨ .勉/费-阅,黩′”
江屿笑着对这名官吏点点头,表示到“懂事哦,老老弟。”
官吏见江屿回应,心中顿时一阵欣喜,面上却不显,暗自思忖:“只要能在计相面前混个脸熟便足够了,来日方长,总有机会更进一步。”
江屿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些许疲惫。放下茶盏后,他又拿起一本空白奏折,提笔时,神情变得专注而郑重。
笔尖悬在纸面片刻,似在思索,随后落下,字迹工整有力,如行云流水般在奏折上流淌:“臣江屿诚惶诚恐,谨奏为恳请封赠妻赵氏诰命事,臣本寒微,幸沐天恩,累蒙擢拔,官至权判三司使事。自入仕途,夙夜在公,推行新政,整饬吏治,虽力有不逮,然不敢稍有懈怠。
臣妻赵氏,温柔贤淑,端庄恭谨。自与臣结发以来,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和睦亲邻,以善以仁,有口皆碑。且夫人深明大义,常以忠义之言劝勉于臣,助臣在仕途上坚守正道,实乃臣之贤内助,家族之幸。
今臣忝居三品之位,恪遵《庆历禄令》,三品官员之妻例封淑人。/墈+书?君? !勉¢肺+粤+犊*臣妻德配此荣,理当受封。恳请陛下特降纶音,封臣妻赵氏为淑人,以显朝廷推恩之德,亦足彰微臣内顾之幸。
臣无任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以闻。伏候敕旨。臣江屿诚惶诚恐,谨昧死以闻。”
北宋命妇的封号有国夫人、郡夫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等。国夫人一般封给一品官员之妻,郡夫人封给二品官员之妻。
三品官员之妻封淑人,西品官员之妻封硕人,五品官员之妻封令人,六品官员之妻封恭人,七品官员之妻封宜人,八品官员之妻封安人,九品官员之妻封孺人。
命妇享有一定的礼仪待遇和社会地位,在一些朝廷活动或社交场合中,会依据其封号来确定相应的位次和待遇。
如今以江屿的官职,赵盼儿可以授封为淑人。这也是江屿送给赵盼儿的生日礼物。
待奏折一气呵成,江屿放下笔,静静等待墨迹晾干。随后,他将奏折递给身旁的三司勾院判官谢文渊,郑重吩咐道:“你亲自跑一趟,将这封奏请文书交由吏部审核。务必盯紧此事,不可有丝毫懈怠。”
“遵命,计相。”谢文渊恭敬地接过奏折,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将奏折收好,转身离去。_零.点!墈,书` ?勉-沸+粤_黩*
谢文渊手持奏折,步伐匆匆地来到吏部司封房。刚一踏入门槛,司封郎中刘文龙便眼尖地瞧见了他,
连忙从座椅上起身,脸上堆满笑容,快步迎了上来:“这不是三司的谢判官吗?今天是什么风把您吹到我这里来了?”
出了三司衙门,谢文渊没了在江屿面前的那份恭敬,神色略显倨傲:“刘大人,我可没时间跟你瞎聊,先把正事办了。”
刘文龙心思活络,脑子一转,心中顿时有了猜测,脸上露出惊讶之色:“难道是江三司为其夫人请封?”
谢文渊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您说呢?”刘文龙赶忙上前,双手接过谢文渊手中的文书,小心翼翼地打开。果不其然,正是江屿为妻子请封的奏请文书。
本来按规定官员应该还要向吏部提交《封赠表》,注明本人官职、品级、功绩及申请封赠的亲属关系。
司封司初审材料,核查官员是否具备封赠资格,并对照《封赠格》确定可申请的封号等级。
但是规定那是给一般官员订的,不一般的官员自然会有人替他们安排好。
这不,刘文龙这个负责审核的人,为江屿这个申请的人填上了审核资料。
谢文渊在一旁盯着,见他填得差不多了,开口交代道:“刘大人,这件事就交给你了,一定要替三司使给办好。若是出了差错,你我都担待不起。”
难得有这样接触江屿的好机会,刘文龙连忙答应道:“谢大人放心,我一定替江三司办的漂漂亮亮。”
两人告别后,刘文龙继续埋头填写资料。填完后,又迅速完成了复核和拟订。
平日里,普通官员走完整套流程至少需要半个月,可到了江屿这里,短短一刻钟便己大功告成。
刘文龙拟定好诰命内容,包括封号、褒奖文辞等,不敢有丝毫耽搁,赶忙去找吏部尚
书审批。
尚书看过之后,点头认可,批准通过。司封司随即将封赠信息移送翰林学士院,按照惯例,将由翰林学士按“内制”规格起草诰命文本。
此时的翰林学士承旨正是欧阳修,江屿能在仕途上一路顺遂,少不了欧阳修这位座师的提携与指点。
如今,欧阳修凭借自身才学与威望,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己是翰林学士之首,可以说是半只脚踏进了宰相阶层。
当江屿的奏请文书及相关资料送到欧阳修手中时,看着熟悉的字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为了自己这位得意门生,他亲自提笔,选用白麻纸,认认真真地书写起诰命文本。
翰林学士起草好诰命文本后,还需经门下省给事中审核。若存在用词不当或礼制疏漏,给事中有权驳回修改。
但如今,门下省在朝堂的地位己大不如前,对于江屿这样的奏请,审核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短短两日的时间,诰命文本就呈到了官家赵祯面前,也来到了最终审核的流程。
“官家,这是江三司为其妻赵氏请封的奏请文书。”内侍通报道。
“哦?快拿过来。”赵祯一听是江屿的事,立刻来了精神,语气中满是关切。
接过奏请文书后,赵祯并未急着看内容,反而盯着江屿的字迹,赞叹不己:“怀舟的字,我是越看越喜欢。笔力遒劲,又不失雅致,当真妙极。”
内侍都都知张茂(没打错就是两个都,内侍省的最高长官,全面管理内侍省事务,统筹安排太监们的各项工作。)笑着附和道:“听说现在市面上有高价求江大人字的,可以说是一字千金都不为过。”
赵祯闻言:“哦?可否有江屿卖字的消息啊?”
张茂笑着回道:“回官家,江大人从来没有卖过自己的字,也没有听说有人求到过江屿的字。”
赵祯笑着点点头,随即在奏请文书上用朱笔批注“可”,把文书递给张茂:“让官告院按品级规格制作诰命文书,加盖“制诰之宝”印玺,由通进银台司下发。”
“是,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