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天下平安?百姓尚能温饱?朝廷可以正常运转?”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极度嘲讽的冷笑,“你们俩,一个二十多年不上朝,一个也好不到哪去。\s.h′u?q·u?n′d_n¢s..^c,o·m-若真有这等本事,岂不是个个都能比肩唐宗宋祖了?那什么瓦剌、鞑靼之类的蛮夷,在你们手里,岂不是挥挥手就能扫平了?”
在他的认知里,这不过是两个不肖子孙为了逃避惩罚而编造出的谎言罢了。
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天下岂有不大乱之理?
百姓必然流离失所,食不果腹,各地起义烽烟西起,这才是正常的逻辑!
这两个龟孙子,竟然还有脸恬不知耻地说自己能让朝廷正常运转?
他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自家子孙后代,真是该死!
“太祖皇帝!永乐皇帝!列祖列宗们!孙儿可以作证!!”
就在朱元璋和朱棣都以为这两个家伙己经黔驴技穷之时,跪在最旁边的万历皇帝,突然惶恐地抬起了头颅。
相较于被打得半死的朱厚照和嘉靖,他身上的伤虽然也不轻,但大多是淤青,似乎没有见多少血。这甚至让朱高煦暗自嘀咕是不是自己刚才下手太轻了。*天/禧′晓*税`蛧_ !哽?欣′蕞·快-
而此刻,万历的开口,顿时让在场众人精神一振——
这龟孙子终于要“作死”了吗?要是说不出什么令人信服的话来,太祖皇帝的怒火可不是开玩笑的!挨打事小,丢命事大!
因此,万历此刻承受的心理压力,可谓是前所未有。
饶是如此,他依旧咬着牙,豁出去了:“嘉靖……呃……嘉靖皇爷爷,还有正德……正德皇爷爷……他们二位……虽然确实……长期不上朝……行事……也确实……有那么点……荒唐……”
“但……但天下……在他们手里……大体上……确实是……治理得还算……过得去……百姓们……虽说不上富足……但……饿死人的情况……不算太严重……朝廷……也确实会……发放些……赈灾粮……”
“而且……”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他们……他们都善于利用……锦衣卫……还有……东厂……监视……监视文武百官……还有……地方官员……搞得……人人自危……一时之间……倒也没人……敢明目张胆地……大范围贪污……或者……欺压百姓……除了……除了他们自己……嗯……”
“尤其是在他们那个时代……还出了……像张居正那样的……名臣……所以……大明王朝……确实是……还能……勉强……运转下去……这事儿……放在……五千年历史上看……虽然……荒唐……但……百姓的日子……比起某些朝代……也……不算太差……”
万历磕磕巴巴地说着。+5+4¢看+书/ ¨勉!废¢粤_读.
他说这番话时,自己心里也没多少底气,眼神飘忽不定。
在他看来,自己这位“孙子辈”的皇帝,干得甚至还不如前面这两位“爷爷辈”的。
但眼下,为了保命,也只能先拼命吹捧这两位前辈了。
只要能辩解成功,或许就能逃过一劫。
毕竟……现在他们仨,可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确实是锦衣卫!”嘉靖立刻抓住了救命稻草,挺首了腰杆,语气也变得严肃起来,“在朕的时代……锦衣卫的权力,甚至凌驾于都察院之上!老祖宗,朕真不是完全不管事!用这种法子,不仅可以自己……呃……安心修道……还能确保大明的天下基本安稳……孙儿甚至觉得……这法子挺好……可以推荐给您老人家也试试……绝对……错不了……”
听闻此言,朱元璋眉头紧锁,目光中首次流露出了一丝真正的疑惑。
锦衣卫是他亲手创立的,其职责确实是监察百官。
可……自己当年创立的锦衣卫,真有这么大的能量?而且……东厂又是什么玩意儿?自己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他疑惑地看向一旁同样面露尴尬之色的朱棣,问道:“老西,你来说说,这东厂是个什么名堂?有何用处?”
被老爷子点名,朱棣只觉得头皮发麻。
旁边的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朱瞻基等小辈们,也都不约而同地轻咳了几声,眼神躲闪。在朱元璋愈发疑惑的目光注视下,朱棣只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躬身答道:“回……回父皇,东厂……是儿臣登基后……为了……为了更好地监督锦衣卫……而设立的一个机构……其主要成员……是……是宦
官……”
宦官?!听到这两个字,朱元璋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素来不信任太监。他很清楚,男人一旦没了那东西,心思往往会变得阴鸷扭曲,除了依附主子,几乎再无他路可走。
虽然忠诚度或许会提高,但他本能地厌恶和警惕宦官干政。
当然,作为一位雄才大略的开国之君,他瞬间就明白了朱棣设立东厂的用意。
无非是因为得位不正,不信任朝中原有的官僚体系,所以才另设一个由宦官掌控的特务机构,与锦衣卫相互制衡、相互竞争,从而达到更有效地监视百官、掌控朝局的目的。若有任何异动或谋反的苗头,他便可以第一时间察觉并将其扑灭。
而或许正是因为朱棣设立的东厂权力过大,留下了不好的先例,才导致后世的这些皇帝们,要么继续倚重宦官,要么反过来,极度依赖锦衣卫,通过特务统治来维持朝政,最终导致自己越来越不信任文武百官,索性躲在深宫之中,几十年不上朝。
“原来……是这么回事……”朱元璋陷入了沉思,“靠着厂卫特务,强行压制百官,维持表面稳定……所以你们才敢如此肆无忌惮地几十年不上朝……”
但他并未打算就此原谅这几个不肖子孙。这种做法,虽然短期内看似有效,但无疑是饮鸩止渴!作为皇帝,如此行事,不仅丧失了君主的威信,更导致朝廷中枢与地方的联系日益疏远,基层的治理几近瘫痪。
除了能恐吓住京城的文武百官外,对于广大的地方和边疆,控制力必然大大削弱。
长此以往,王朝的根基只会被不断腐蚀。
再加上皇帝长期身居深宫,与世隔绝,难免滋生出各种荒唐怪癖,进而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财,压榨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