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无论过程如何,事情终究是有了一个阶段性的了结,朱元璋和他的子孙们,也确实应该回到属于他们各自的时代了,毕竟他们不可能永远滞留在这里。?武.4*墈_书, ~首*发+
至于他自己接下来要去向何方,又有什么具体的安排?朱瞻坦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就在刚才,他收到了一条来自那个神秘聊天群的最新消息,而这条消息,正预示着他的下一站旅程。
秦皇嬴政:【先生,不知您当前是否己经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寡人己备下薄酒,不知您是否有空,莅临寡人所在的大秦帝国,赴一场简单的宴席?】
在圆满解决了贞观年间发生的这一连串事件之后,朱元璋、朱棣、朱瞻基、朱高燧、朱高煦,以及从洪武年间赶来助阵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徐达,在朱瞻坦这位时空引路人的带领下,纷纷准备启动时空穿梭装置,返回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
此刻,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复杂与激动之情,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梦境。
总算是名义上“打败”了一次那个传说中无敌的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手段并非光明正大,但至少在心里出了一口恶气,感觉压抑许久的憋屈得到了释放。·微!趣?小¨税\ ¢罪′新/漳+结?哽~薪,筷·
除此之外,在刚才这场“切磋”之后,他们也与李世民进行了一段深入而真诚的交谈,交流了彼此的治国理念和人生感悟,这场意外的对话,让他们的收获远超预期。
一时间,对于这位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传奇帝王,无论是他的政治理念、治国思想,还是他那份超凡脱俗的气度与见识,都让他们感到了由衷的敬佩,许多先前的偏见与误解,在面对面交流之后,都悄然化解了。
尤其是李世民在交谈中所展现出的那种广博的见识和非凡的谈吐,即使是素来眼高于顶、只服自己的朱元璋,也不禁在内心深处暗自称赞,认为对方确实是难得一见的英主。
李世民治国理政的某些政策和理念,在朱元璋看来,确实是相当高明和超前的,许多地方都给了他极大的启发。
而且,李世民在军事制度改革方面的某些做法,虽然考虑到大明王朝自身的国情和内部复杂的势力结构,首接照搬过来可能不太合适,甚至容易引发难以预测的内部动乱,但其中蕴含的许多深邃思想和创新思路,却提供了很多值得大明借鉴和改良的地方,无疑为他们未来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方向。′墈/书′君~ ?最`芯-彰¢踕~庚·薪,哙¨
虽然朱元璋嘴上可能不会轻易承认,甚至在后来的某些场合还会带着几分玩笑或夸耀的成分提及此事,但在他内心深处,确实对李世民这位比自己早千年的前辈帝王,充满了发自真心的敬意,英雄惜英雄的情愫,在此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临别之际,双方又围绕着治国方略、军事改革、历史经验等话题,交流了许久,你来我往之间,气氛反而变得异常融洽起来,不复先前的紧张与对峙,倒像是两位跨越千年时光的老朋友,久别重逢,相谈甚欢,彼此都觉得受益匪浅。
最后,他们纷纷向对方拱手作揖,表达了各自的敬意与告别之情,这种超越时代、超越身份的交流,让他们每一个人的心情都格外复杂,但更多的是一种收获满满的欣喜。
在这样一种出乎意料的融洽氛围下,李世民的内心更是感到无比兴奋,仿佛一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终于落地,自己总算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把这群来自千年之后、实力强劲且背景神秘的大明“煞星”给暂时“哄好”了,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这样一来,至少可以确保自己没有彻底得罪那位能量惊人、掌控时空之力的朱瞻坦先生,以及他背后那个强大到不可思议的朱氏家族。
如此一来,往后自己如果再次通过聊天群设宴邀请朱瞻坦,希望能够获得那些珍贵的资源,有朱棣和朱元璋这两位与朱瞻坦关系非同寻常、并且亲身参与了此次事件的帝王在聊天群里从旁帮衬说说话,美言几句,那么不出意外的话,那些能够让大唐实现粮食产量翻倍、彻底解决饥荒问题的高产量农作物种子,必然能够顺利地拿到手。
而他心心念念、魂牵梦绕的,正是这样一个能够改变大唐命运、泽被万世的理想结果,为此,他愿意付出任何可以承受的代价。
“诸位来自千年之后的贵客,此番一晤,后会有期,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再度相见!”
李世民站在那里,身姿挺拔,气度恢宏地向即将离开的朱元
璋等人说道,
不愧是史书上记载的千古一帝,他那双炯炯有神、顾盼生威的虎目中闪烁着一种令人心折的帝王之气,自带一股震慑人心的强大气场;
但可惜,在他面前站着的,同样是来自中原王朝历史上,各自开创了一个时代的顶尖帝王们,他们同样身负龙气,气势非凡,自然不会轻易被这种气场所压倒。
众人纷纷扬起手,向这位唐朝君主挥手告别,随后,他们的身形在原地逐渐变得虚幻、模糊,最终,如同水波一般悄然消失,仿佛从未出现过一般。
而几乎就在他们的身形彻底消失于视线之中的同一时刻,李世民才仿佛卸下了所有伪装,终于彻底地松了一口气,脸上原本带着的那抹淡淡笑容也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神情,他缓缓地转过身,望向身后那棵大树,此刻,他的宰相魏征依旧被牢牢地绑在那里,姿势颇为狼狈。
“魏征,刚才所发生的一切,你可都真真切切地看在眼里了?”李世民迈着沉稳的步子走到树下,语气淡然地向自己的这位爱卿询问,声音中听不出喜怒。
魏征作为此次事件的首接导火索,是那个因为言语不当而触怒了朱瞻坦先生的“罪魁祸首”,
按理来说,为了平息朱瞻坦的怒气,为了给大唐争取到宝贵的机会,
他本应将魏征施以严惩,甚至为了以儆效尤,将其斩首示众都并非没有可能,毕竟触怒一位掌控千年时光的神人,其罪当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