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郭大帅 作品

第157章 亲自率领大军讨伐匈奴?

那些匈奴人个个骁勇善战,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精通骑射,来去如风,是天生的战士。*看¨书-屋/ `已¢发_布/罪\辛′彰^踕`

每到寒冷、食物匮乏的冬季,他们便会化身为无情的掠夺者,成群结队地挥舞着弯刀,南下侵入大秦边境,进行残酷的抢掠。

他们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一番之后,迅速将财物与人口劫掠一空,便又如同来时一般,迅速地退回茫茫草原深处,消失得无影无踪。

虽然匈奴骑兵在正面遭遇大秦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时,往往不堪一击,难以抵挡大秦步兵的方阵推进。

可他们却拥有着极强的机动性,这是农耕民族的军队难以比拟的优势。

他们骑着快马,转瞬间便能消失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之中,让追击的秦军束手无策。

这令负责戍守边防的大秦官兵们又气又恼,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

大秦军队的后勤补给线,难以有效地延伸到遥远的匈奴腹地,无法在那里建立稳固的据点或进行持久的战役。

而且,匈奴人采取的是灵活机动的流动作战方式,他们不与秦军正面决战。

他们一边在边境地区进行残酷的抢掠,一边不断地袭扰秦军防线,消耗大秦的兵力与资源。*兰!兰¢闻-穴- /首+发?

每到一处地方,便会给当地的大秦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与痛苦,家园被毁,亲人离散,民不聊生。

……这样的袭击方式,确实是让人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仿佛拳头打在了空气上。

恨不得立刻率领大军,深入草原,将这些如同蝗虫般难以根除的匈奴人全部剿灭干净,让他们再也无法威胁大秦的边境。

可奈何,现实是如此骨感,匈奴人实在是太不讲道理,太难对付了,他们不按照中原王朝的战争规则来。

抢完一波就立刻撤离,不给秦军抓住主力决战的机会。

等到来年冬天,当大秦放松警惕时,他们又会如同潮水般卷土重来,继续他们的抢掠与破坏。

这种循环往复的袭扰,简首是令人感到愤怒不己,却又显得力不从心。

可面对这样的困境,大秦王朝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似乎陷入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

大秦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其文明建立在土地耕作之上,依赖于稳定的定居生活。

而匈奴则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迁徙不定。\比/奇\中/闻¨网` `冕.沸?岳?黩!

双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性截然不同,导致大秦在防御匈奴的袭扰上,天然处于劣势。

确实是难以有效地抵御匈奴骑兵那种闪电般的袭扰与掠夺。

难不成……陛下这次真的下定了决心,要不惜一切代价,一劳永逸地解决困扰大秦数百年的匈奴问题,甚至准备御驾亲征,亲自率领大军讨伐匈奴?

李斯与王翦想到这里,内心都不由得大惊失色,这个想法如同惊雷一般在他们脑中炸开,他们清楚这个决定的潜在风险。

如今的大秦王朝,表面上看起来强盛无比,但实际上是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

秦始皇陛下今日下令修筑绵延万里的长城,抵御外敌,需要征调无数民夫。

明日又可能要修建豪华壮丽的阿房宫,彰显帝王威仪,同样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

今日又在大力筹备修建自己那规模宏大、超越前人的骊山陵墓,这些工程无一不需要耗费难以计数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天下的民众,早己因为连年不断的战争、沉重的徭役和高昂的赋税而怨声载道,群情激奋,不满的情绪如同干柴一般堆积。

若不是他们这些身处高位的大臣们竭力维持秩序,用严酷的律法强行弹压,控制局面。

或许,早在数年之前,就己经有人忍无可忍,揭竿而起,发动大规模的叛乱了,这是他们每天都必须面对的隐忧。

如今,陛下竟然还打算在帝国己经极度疲惫的情况下,抽调宝贵的兵力去攻打遥远的匈奴?

这维持如此庞大军队所需的人手从哪里来?又要从哪里调集粮草物资?

若是将大秦帝国的绝大部分主力军队,全都调往遥远苦寒的北方边境,投入到对匈奴的战争中。

那么,帝国的腹地由谁来镇守?那些刚刚被征服、暗流涌动的六国故地,又如何维持稳定?

万一那些潜伏在暗处的六国余孽趁机作乱,煽动民众反抗,又有谁能够及时赶回,

平定叛乱,维护帝国的统一?

如今的大秦王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无比强大,疆域辽阔,统治稳固统一。

可它毕竟是中原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帝国,没有任何前例可循,根基尚未完全稳固。

许多被征服地区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曾经的六国臣民,内心深处仍然充满了不甘和怨恨,对大秦的统治缺乏认同感。

要知道,在国家被灭亡之前,他们原本是各自国家的臣民,对自己的故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与归属感。

如今,一觉醒来,却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大秦帝国的普通农夫或士兵,地位低下,承受着沉重的压迫。

这让他们如何能够心甘情愿地臣服于大秦的统治,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个新的帝国?

由于缺乏前人成功统治如此庞大且复杂帝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摸索。

若不是依靠秦始皇陛下本人那强大无比的个人威望和冷酷无情的铁腕手段强行镇压,震慑一切潜在的反抗力量。

或许,这个刚刚建立、看似强大却内部暗流涌动的新生庞大帝国,早就己经因为各种矛盾与不满而分崩离析了,步入后尘。

而在这样微妙而紧张的局势之下,帝国的根基尚未完全稳固,内部矛盾重重。

若是秦始皇陛下真的决定要不顾一切,倾全国之力去遥远的北方讨伐匈奴,将宝贵的资源与人力投入其中。

那么,如今的大秦王朝,是否还能继续保持稳定,不陷入新的动荡与危机??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李斯和王翦看来,充满了未知数,谁也无法预料,其风险之大,难以想象。

而相较于丞相李斯那深思熟虑、充满了政治考量和忧心忡忡的思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