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郭大帅 作品

第174章 有哪一次,是不需要流血牺牲的?

虽然陛下在遇到其他那些寻仙问道的方士之时,也会给予一定的礼遇和尊重。-精?武·暁,说¨王¨ `芜\错`内¢容^

甚至……

在接见那些被认为极有才能的年轻一辈俊杰时。

他最多,也不过是赐下一个座位,让其坐下回话。

何曾像今日这般,如此放低姿态,主动谦虚请教过?

虽然对方此刻,依旧看起来气势如虹,仿佛能吞吐山河。

浑身上下散发着霸道到极致的帝王威仪。

可他如今所展现出的这般姿态。

确实是令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而在这样万众瞩目的局势之下。

朱瞻坦脸上露出了平静的笑容,缓缓说道:“唐太宗有句话曾说过,那便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这句话里,天下的民众就好比是浩瀚的江水,而大秦帝国这艘巨轮,便是承载于水上的舟船。”

“相较于费尽心力去剿灭那些六国余孽,相较于倾尽国力去防备北方的匈奴,以我个人的观察来看,治理国家最好的策略,也不过是尽力去造福天下的民众。”

“若是帝国之内,大多数的民众,包括那些曾经属于六国的百姓,都能够真心信服你这位皇帝。”

“那么,可以预见的是,纵使将来某个时刻,真的有人胆敢起兵造反。”

“大秦王朝内部,那些拥护你的民众,也自然会挺身而出,帮助你去平定叛乱。”

他的话语,虽然说得极其平淡,不带丝毫情绪。

可传入秦始皇的耳中,却让这位帝王的眼眸之中,瞬间浮现出了无比凝重和深思的神色。

他自然明白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说是深有体会。

想当初,大秦帝国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国,统一天下。

所依靠的,不正是那些为了获得军功爵位,而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普通民众吗?

如今战火虽然暂时停歇。

大多数的民众,己经回归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

可作为一位曾经亲历沙场、浴血奋战的老兵。

或许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依旧燃烧着不屈的斗志和对功名的渴望。

俗话说,心有利器,杀心自起。

这句话,绝非是空穴来风。

这些老兵,曾经上过残酷的战场,为大秦帝国的建立,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血汗。

若是他们解甲归田之后,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无法得到保障,甚至要忍饥挨饿的话。

那么,他们是真的有可能会被逼无奈,揭竿而起的。

作为曾经大秦军队的中坚力量,这些老兵们的战斗力,可谓是极其强悍,经验丰富。*齐\盛,暁/税·罔- ?追·罪`鑫,漳?节*

若是能给他们一口饱饭吃,一个明确的目标。

他们很可能当场就会为了生存而再次拼命……

若是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被那些心怀叵测的六国余孽所拉拢和利用……

那么,刚刚建立不久的大秦帝国,恐怕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

看来,民生的问题,必须要立刻放到最重要的位置上来看待了……

至于修筑长城这件浩大的工程,固然是为了抵御匈奴,也不能轻易停止……

但是……

倘若朝廷能够提供充足的粮食……

那么,那些被征发去修筑长城的民众们,或许反而会乐见其成吧?

毕竟,反正在家乡种地,也未必能填饱肚子,甚至可能面临饥荒。

而去修长城,至少能有稳定的食物供应。

那样的话,他们想必会极其兴奋和积极吧?

一时间,秦始皇的眼中,忍不住充满了期待而又兴奋的光芒,他望向朱瞻坦,语气诚恳地说道:“寡人明白了先生的教诲!”

“只可惜,我大秦如今国库空虚,府库无粮,实在是缺少钱粮啊。”

“如今也只能是量力而行,慢慢筹备了。”

“不过请先生放心,寡人往后,必然会更加善待天下民众!将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极为注意!”

秦始皇的话语,可谓是说得极其诚恳。

若是朱瞻坦真的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大秦帝国急需的大量粮食。

那么如今看似危机西伏的大秦王朝,或许就真的能够迎来转机,彻底翻身了。

至于那些普通的民众,以及潜藏在暗处的六国余孽?

只要解决了粮食问题,秦始皇甚至有信心,不再将他们视为心腹大患。

他如今之所以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不断地修筑长城。

其最主要的目的,不就是为了防备北方那个剽悍的游牧民族——匈奴吗?

中原大地上的帝国,主要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

军队的机动性,天然就比不上来去如风的游牧骑兵。

再加上一旦深入草原作战,人生地不熟,粮草补给线漫长。

极容易遭到敌人的伏击和断粮。

虽然如今大秦的铁骑,实力极其雄厚,战力强悍。

可一旦踏出边境,进入茫茫草原,便失去了稳定的后勤补给……

稍有不慎,整支大军便可能因为粮草耗尽,而当场饿死在半路上。^r-a+n+w-e¨n!z!w′w′.`c_o`m¨

因此,在种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

他只能选择这种看似笨拙,却相对稳妥的方法,征集大量的普通民众,来修筑这条万里长城。

而且,修筑长城并非是完全免费的劳役。

为了维持工程的进行,秦始皇可谓是下了血本。

他甚至破天荒地,给予了许多参与修筑的民众发放一定的“工资”。

并且还准许许多民众,在农忙时节,可以暂时回家一段时间,处理农务。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间接地为大秦帝国储备和管理粮食。

同时也能保证长城的建造工程,能够持续进行下去。

这实在是没有更好办法之下的无奈之举。

你可以说秦始皇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也好。

也可以说他狂妄自大,好大喜功也罢。

但不论后人如何评价。

他终究是不太相信,自己的后代子孙,能够拥有与自己同样的雄心壮志和铁腕手段。

每当他看到长子扶苏和幼子胡亥的时候。

他的额头,便不禁感到一阵隐隐的疼痛。

自己为了这个庞大的帝国,呕心沥血,辛辛苦苦,劳累了这么久。

早己为了大秦帝国的粮食问题、边疆问题而忧心忡忡,寝食难安。

他的身体,也因为常年的过度操劳,而感觉越来越垮了。

再这样下去,他真的担心自己会突然没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如此急迫地,不断地征召能工巧匠,以及大量的民夫,为自己建造那座规模宏大、举世无双的陵墓。

没办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早日开始准备,总归是好的。

他似乎己经隐隐预感到,自己或许将不久于人世,甚至可能会暴毙而亡。

作为大秦帝国的第一位皇帝。

他确实是承担了太多,也太累了。

作为开创中原统一基业的“祖龙”。

他可谓是身心俱疲,殚精竭虑。

前方没有任何现成的道路可以遵循。

他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朝代。

就只能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意志,不断地在前方那片模糊不清的道路上,艰难地摸索前行。

但也正因为如此,这条路走得越久,他似乎就越来越没有自信了。

若是自己真的突然暴毙而亡。

这庞大的帝国,这未竟的事业,又会有谁来继承?

又有谁,会愿意并且有能力,继续为自己修建这座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陵墓?

又有谁,能够坚持将那条抵御外辱的万里长城,继续修建下去?

扶苏吗?

自己那个以仁慈著称的儿子?

他能安安静静地读读儒家经典,修身养性,就己经很不错了。

让他来当皇帝,治理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帝国?

说实话,他实在是不够资格!!

他那种优柔寡断、心慈手软的性格。

或许最终的结局,只会被朝中的那些权臣百官所架空,成为一个傀儡。

而大秦帝国,也将在他的手中,逐渐衰落,走向灭亡。

至于指望他,真的能够狠下心来,继续推行修建长城这样劳民伤财的国策吗?

秦始皇对此深表怀疑。

自己这个儿子,就连杀一只小动物,可能都会犹豫半天。

要是让他亲眼看到长城工地上……

看到那些数不清的农夫,因为劳累、疾病、事故而死在长城边上。

看到几乎每时每刻,都有

人在死亡线上挣扎。

或许,他当场就会心软下来,下令停止修建长城。

可若是真的如此。

那么,来自北方匈奴的侵扰和掳掠,便永远也不会停歇。

而且,那绝非是一时短暂的痛苦。

几乎是每一年,只要到了寒冷的冬季,水草枯竭之时,匈奴人都会南下前来掠夺人口和财富。

到那时,居住在边境地区的大秦民众,必然会深受其害,苦不堪言。

长此以往,日积月累之下。

不知又要枉死多少无辜的百姓。

相较于未来那漫长而持续的痛苦。

在秦始皇的眼中,长痛不如短痛。

现在修建长城,虽然会牺牲一部分人,怎么了?

自古以来,若要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又有哪一次,是不需要流血牺牲的?

长城的工程,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万代的不朽伟业。

即便将来,他的大秦帝国不幸灭亡了。

这座雄伟的长城,依旧可以屹立不倒,继续守护着中原大地,使其免遭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即便他秦始皇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历史上,依旧会铭记着,有他这么一位下令修筑万里长城的存在。

当今之人,或许并不知晓。

这座长城,对于后世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究竟会产生多么深远而恐怖的影响。

虽然秦始皇也通过某种方式知晓,后世给予了自己一个并不光彩的“暴君”头衔。

可他对此,却是没有丝毫的在意和介怀。

反而常常对此哈哈大笑,不以为意。

以他如今的眼光和格局而言。

放眼这偌大的中原大地,数千年的历史长河。

除了寥寥可数的几位能够与自己比肩的杰出帝王之外。

还有何人,有资格来真正评价自己的功过是非?

而偏偏,那仅有的几位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伟大帝王。

似乎都对自己这位开创者,抱有相当的敬佩和崇拜之情。

并且,他们也大多和自己一样,热衷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

如此看来。

他秦始皇,虽然行事霸道,手段严酷,或许并不讨当时以及后世许多人的欢心。

可却也并非是所有人都厌烦自己,否定自己的功绩!

他缓缓地抿了抿嘴角,收敛了那一丝自嘲的笑容。

至于胡亥,秦始皇内心深处是颇为不喜的。

此子面相虽看似冷峻,眼神中却隐约透着一股鹰视狼顾般的残忍气息。

然而,不论其外表如何,胡亥偶尔做出的事情,却又显得太过昏聩愚蠢。

其行径,实在常常令人啼笑皆非,难登大雅之堂。

这样的一个人,将来继位,恐怕只会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

秦始皇绝不相信,胡亥能像自己一样,拥有那份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修筑长城的决心与魄力。

在秦始皇看来,胡亥若是登上了皇位,最多也不过是沉迷于眼前的奢靡享乐。

并且,为了巩固自己那并不稳固的权力,为了铲除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

胡亥必然会毫不犹豫地对自己的兄弟姐妹痛下杀手。

他必然会掀起一场残酷的手足相残的悲剧。

这简首是悖逆人伦,不可理喻。

至于继续修建长城这项利国利民的千秋大业?

倘若胡亥真的上位,朝中的文武百官恐怕会纷纷进言阻止。

在秦始皇的判断中,胡亥虽然心性极其残忍暴戾。

可他的头脑却实在算不上聪明,缺乏远见卓识。

他绝对有可能会被那些短视的臣子劝服,从而放弃修建长城。

甚至于,若是秦始皇自己没有提前开始修建陵墓。

胡亥这个不孝子,或许会将自己的父亲,也就是他,随便找个地方草草埋葬了事……

对于这样的家伙,秦始皇内心深处,甚至不愿意承认他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他不屑地撇了撇嘴。

旋即,他的目光重新汇聚到了朱瞻坦的身上。

秦始皇的心中,情不自禁地生出一阵感慨,暗叹老朱家的运气真是好得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