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一口小猫耳朵 作品

第103章 她来了她来了

找她麻烦的?

大牛没头没脑的话,听的文苒苒一头雾水。§?¢齐%?盛/小.x说¨.网¨¢2 ??+首|?发?

家属院里跟她有过节的,现在就剩程婆子一个,难道是程婆子上门闹事了?

带着这样的想法,文苒苒起身去院门看了一眼。

门口风平浪静,什么都没有。

李慧把手里的毛线一扔,咬牙切齿地折了根树枝就朝儿子走过去。

“找麻烦的在哪儿呢!”

“陈大牛你净胡咧咧,一天不打上房揭瓦,差点把你老娘吓出病来。”

枇杷枝在眼前一晃一晃的,大牛瞬间回忆起吃竹笋炒肉的滋味,心尖儿都在颤。

一个位移躲到文苒苒身后,揪住文苒苒衣角,大牛才敢重新把脑袋探出来,气恼地扯着嗓子喊。

“我没说假话,是婶儿的婆婆来啦,就在部队门口呢!”

自从他奶来了家里,就成天找他妈不痛快。

所以在大牛心里,婆婆,就等于找麻烦的。

合理。

想到他好心好意,听到动静之后第一时间就来报信,他妈还要请他吃炒肉,大牛愤愤不平地朝她吐了下舌头。

“站岗的军人叔叔己经去叫陆叔了,肯定再等一会儿就要回来了。\m?y/r\e`a-d\c-l,o^u/d/._c¢o~m?”

他两只耳朵听得清清楚楚,门口那个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大娘的大娘,说的就是自己儿子叫陆时安。

李慧连忙看向文苒苒,见她也是一脸茫然的样子,就晓得这事她压根不知道。

心里哎呦一声。

这小陆也是,平时看着挺体贴周到,咋这个时候昏了头。

自己妈要过来,好歹给媳妇打个预防针。

文苒苒听到这个消息也是脑子空白了一下,不过很快就回过神来,想的是应该准备些什么。

家里卫生每一周都会进行一次大扫除,陆时安每天也会进行维护,这里不需要操心。

睡觉的地方倒是有,但是次卧只有垫被没有盖被,好在李嫂子主动开口,可以帮她去家属院其他家里借一床。

陆时安也没有跟自己多提家里人的口味,想着他父母是京市的,文苒苒脑海里搜罗出几个家里有食材,又不会出错的菜,瞬间安心了不少。

虽然结婚到现在,她暂时还没和公婆正式打过交道,但是他们出手大方,陆时安对自己也好。

在能力范围内,文苒苒还是愿意尽量体贴一些的。*?{完¤??本£/神3?站! x免??{费a阅?;e读@_

家里文苒苒听说婆婆来了,忙前忙后生怕哪里没想周到。

部队门外,陆时安看着左手拉着一个行李箱,右手拎着一个大包的陶声龄,太阳穴鼓涨涨地跳。

“妈,你怎么突然来了?”

陶声龄觑他一眼,首接把行李都扔过去,自己风风火火地抬脚就走。

她早把家属院的位置打听清楚了,到了家属院门口,朝着陆时安一指,说了声我是他妈,做完登记就往里迈。

“什么叫突然来,我提前给你们写信了。来这边出差,正好有空,过来看看我儿媳妇。”陶声龄美滋滋地道。

说完脚下一顿,想到什么,大惊失色:“你们没收到信?”

陆时安大包小包地跟在她后面赶,摇头道:“没收到。”

现在邮局丢件落件很常见,信件到不了收信人手上也不是很稀奇。

陶声龄没想过中间会出这个纰漏,想了想,指挥儿子先回家。

“我找个地方待一会儿,你回家跟我儿媳妇说一声,她做好心理准备了,你再通知我再去。”

“你好好替我解释啊,我可不是要搞突然袭击,别让我儿媳妇误会我。”

陶声龄自己就是当过儿媳妇的,换做是她,婆婆不打一声招呼就跑过来,心里肯定以为是查岗来了。

她还想着跟儿媳妇当好好处呢,可不做这么没德行的婆婆。

陆时安劝她,没劝动。只好找了个清净地方让陶声龄坐着,自己先回家跟媳妇说一声。

可前脚他刚到家,连嘴都没来得及张,文苒苒看到他是一个人回来的,立马就问上了。

“怎么你一个人回来,妈呢?”

得知陆时安还真让婆婆一个人待着,文苒苒使劲瞪了他好几眼。

“你真是...算了,回来我再跟你算账!”

文苒苒放下手里的活就出了门

,很快在陆时安的带路下,在一棵树下面找到了看起来有点抓耳挠腮的陶声龄。

陶声龄正懊恼呢。

早知道就该听老陆的,来之前给儿媳妇发封电报或者打个电话了。

她这不寻思着写信显得更正式嘛。

这会儿人都己经到了,她总不能又这么回去。

好歹看看她儿媳妇长啥样,那照片上,可是漂亮得不行!

陶声龄正纠结着,突然边上传来一声清甜的女声。

“妈。”

回头一看,平时自己看起来挺高大挺拔的儿子这会儿跟鹌鹑似的,跟在一个面容精致的女同志身后。

女同志还张嘴叫自己妈。

陶声龄嘴角一下就咧开了,喜笑颜开道:“欸,你就是苒苒吧,我儿媳妇,真是比照片上还好看!”

陶声龄左看看右看看,自己家的老铁树还真是有福气。

多少年都不开花,一开花,啃了这么朵鲜灵的大白菜回来。

文苒苒被看的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自己婆婆比想象中还要好相处。

才过去就被陶声龄拉住了手,文苒苒带她往家走的时候,陶声龄还再次强调。

“苒苒,妈来之前真的先寄了信,就是该死的邮递,没把信寄到你们手里来!”

“时安都跟我说了,要是早知道你过来,我跟时安就去接了。”大包小裹的,文苒苒光想想,都觉得她一路来得肯定不容易。

陶声龄潇洒地一挥手,“当年你妈我上山下河啥事没经历过,担土都是几十上百斤,虽说现在年纪大了点,这点路也算不了什么。”

而且她运气也挺好。

才走了一半,就遇到了一辆老乡的驴车,路上颠是颠了点,但能亲眼看到儿媳妇,还是这么讨人喜欢的模样和性格,值了!

前面婆媳俩挽着手有说有笑的,后面陆时安吭哧吭哧拿着行李,陶声龄连头都没有回一次,压根想不起来他。

明明是亲儿子,这会儿倒显得像是个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