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峰将战机取出来,放在跑道上。
用全知领域探查这架与众不同的战机。
停机区其他战机都是同样的大小,机身长68米,宽42米,高6米。
而眼前的这架战机,要小一些,数据也有所不同。
战机数据
尺寸:长48m x 宽36m x 高5m
重量:300吨(空载)
动力:磁惯性约束聚变引擎
燃料:氘-氦3核燃料
极限速度:0.1c ,10%光速(真空)
加速度:1 至 100g(可调)
......
外形
三角翼主机身:优化高超声速飞行(大气层内)与真空机动。
流线尾翼:折叠设计,太空模式收缩以减少体积。.齐,盛_小*税`旺\ ,哽~欣′罪¢筷¨
无舷窗:依赖传感器阵列,机身浑然一体。
主体:扁平三角翼(类似sr-71但更尖锐),背部隆起容纳聚变引擎。
尾翼:向后掠的流线型双尾鳍(类似《星球大战》x翼战机但更简洁)。
涂装
主色为炭黑,表面有纳米级波纹(降低雷达反射)。
蓝光位置:引擎喷口、机翼前缘(暗示聚变能量流动)。
.......
叶峰看着眼前的战机,就像是看到超级喜欢的大美女一般,眼里全是小星星。
整架战机,有核聚变能源,搭载磁惯性约束聚变推进器。
动力系统占据了机身90%的空间。
别看它体型比停机区的战机要小一些,但它在真空的极限速度,能达到0.1c,光速的10%,约每秒30000公里。
这是战机的极限速度,想要在真空中达到这个速度,需要时间加速。
而且,还得考虑战机上的人,受到加速度带来的惯性影响。`第′一_看+书¨罔~ ¢庚`薪¢最·全′
不过,这架战机有削弱惯性技术,能将人类难以承受的10g加速度,削弱到1g以下,普通人都能适应的程度。
战机若以10g加速度飞行,从蓝星到火星,按照星球运转的不同距离,最快需要1.2天,最慢需要3.3天。
当然,10g加速度不是战机的极限,而是惯性削弱技术的极限。
若不考虑加速度的影响,按100g的加速度,从蓝星到火星,只要5到14小时。
整架战机,动力系统占据了机身90%的空间,内部的活动空间有些小。
从战机尾部进入,有一个宽3米,高2.5米,长42米的通道。
驾驶室的活动空间,也只有24个平方。
并且,战机上没有配备任何武器。
想必这是能被收进物品空间的重要原因之一。
若是和停机区的其他战机一样,搭载光子聚能炮,随意一炮就能摧毁一栋楼,那在以后的游戏中就太bug了。
碳基生物,谁能扛得住光子聚能炮?
虽然没有武器,但是能获得一架核聚变战机,叶峰己经很开心了。
而且,这架战机也有智能辅助系统,以及自动驾驶系统。
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能操控战机。
战机还有很多功能。
在防御上。
有电磁护盾,能防御各种导弹、能量光束的攻击。
还有等离子护盾,可以防御电池脉冲和高功率微波武器的攻击,防止战机内部的电子元件被损坏。
一个是物理防御,一个是魔法防御,安全感满满。
机身隐形。
整架战机能够隐形,不仅从肉眼上看不到,雷达也捕捉不到。
当然,要是雷达或者探测器的技术,超过机身隐形的技术,是能够发现的。
外景模拟。
在战机里面,使用外景模拟,战机内部会百分百模拟外界的情况。
相当于透过战机,看到外面的景色。
核聚变能源。
战机上使用的核燃料是氘和氦3,并非氘和氚。
前者更有优势。
因为氚是放射性元素,而氦3没有放射性,是完美的核聚变能源。
100吨氦3,在常规参数(30%燃烧率+40%转换效率)下:
可满足中国全国用电需求约79天(近2.5个月)。
至于氘元素,大海里多了去了,很容易获取。
目前,战机上还有83%的氘氦3核燃料,约83吨。
若仅维持系统运行,燃料可支持超千万年。
执行常规任务(每日机动1小时),燃料够用 约7个月。
持续高强度作战(如星际追击),燃料仅能维持 约9天。 ......
......
(有喜欢的读者可以在段评发战机图片,等作者小荒的作者等级回到4级,会在文中配图。)
(为求真实感以及合理性,战机的科技和数据,使用了deepseek进行了计算和验证。)
(各位,加个书架,写个书评,点个催更,留下段评,给个免费的小礼物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