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读书为何?

“圣人?”

盛宣淮学过这个词,他曾经听过自己私塾的夫子念叨过。¢x¢n*s-p¢7^4¢8,.~c¢o·m/

“我们读书人,古往今来,从未出过一位可以当的上《知识》所说的圣人一词。”

他问,“圣人为何?”

夫子答,“圣人乃是指德行与智慧达到至高境界,被世人认可并且尊为理想人格典范的悟道者,乃是读书人最高的追求。”

盛宣淮一知半解,低着头思索,却没有看到夫子落到其自己身上眼神里的殷切期盼。

太初神界,读书人多如牛毛,却从未出过一位可以称得上文道的扛大鼎者。

现如今的读书人,似乎被迷茫笼罩着。

读书人,着长衫。

在太初神界内,这是一个既有一定地位,但是又称不上尊崇的群体。

读书为何?

读书人大多答,“为读书而读书,为出人头地而读书……”这诚然无错,但是终究还是少了几分读书人最应该追求的精神境界。

林岷站在神明空间内,手中掌化之力流淌,正在一点一点的构造着某种极为宏大的虚拟世界。

他要为盛宣淮,这个即将继承文枢天章神性的小孩儿,树立真正的读书人之心,培育出真正的读书人应有的心气。!0*0-暁?税\蛧¨ +首¢发^

只有心配其道,才能够发挥这个神性真正的力量。

内心强大到可以视苦难为磨练的淡然,养成如一泓清泉般的无波无澜的心境,才是真正的圣人之心。

此刻,盛宣淮脑子里不断重复着刚刚听到的圣人之言,为其沉迷陶醉,为其大受震撼。一时间,甚至忘却了自己刚刚还沉浸在星叔不辞而别的哀伤之中。

盛宣淮上前一步,竟一步便走到令那三千壮汉乖巧懂事的中年男子身前。

“叔叔,你是这些大哥哥的夫子吗”盛宣淮有些懵懵懂懂,只是心中有着不知道是什么的声音正在促使着他提出疑问。

“是的,我是他们的夫子,你可以叫我孔夫子。”

孔夫子轻笑,一脸慈祥的看着盛宣淮。

“孩子,你所来为何?”

“夫子,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敢问,读书有何用?”

盛宣淮问出了最令自己迷茫的问题,亦或是说所有读书人内心的疑惑。

在早前还未出现仙人之前,读书人是国家的中流砥柱,乃是最为值得崇拜的群体。而仙人出世后,读书人的地位一落千丈,乃至在读书人群体中出现了“读书无用,修仙为上上道”的流言蜚语。^萝/拉¨暁^税\ -已/发¢布~蕞,鑫~彰′劫^

哪怕是没有灵根,也转投希望渺茫、前途有可能无路的武道,压根不再瞧得起所谓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

在自己的周围,无论是同窗,还是父亲,他们都时常告诉自己,读书是为了掌握基本的知识,然后等到成年之时,便前往人族的圣地不周山,于问道碑前觉醒出自己的灵根,踏上修仙路。

哪怕不行,就转练武道。

他知道修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以修仙得以在在长生路上看到“太初有为”,有足够的实力为太初父神斩灭一切敌!

但是他始终不能理解读书是为了什么,就为了表面的认识世界吗?

盛宣淮不懂,但是他喜欢读书,哪怕他在课堂上走神,也是在思考着别于书中所说的道理。

“读书有何用?”孔夫子听到这个稚子之问,收敛起面上的笑意,随后正色,将自己的衣冠整理好后,温声开口,“读书乃为明理修身,渡己成人。”

“读书,可使愚者开智,怯者生勇,勇者知礼。”

“读书,可以于天地玄黄中明悟真理;读书,可以在人生至暗时指引方向……”

孔夫子似有所感,而后深吸一口气,做出最终结论,“于是读书,乃有不惑、不忧、不惧之用。人族因读书生出改变世界的力量,产生敢于改变世界的勇气......”

盛宣淮默然,而后规规矩矩的行了一礼后,再问,“夫子,弟子还有疑惑,所谓愚者开智,怯者生勇,勇者知礼,该当何解?”

“一个未读过书、未主动的去接触且理解世间真理的人,总是会有着一股解释不清,超越世间一切的盲目勇气。让他们对哪怕是绝对错误的观点也有着绝对的自信,从而产生“我独醒而世人独醉”的莫名骄傲。”

孔夫子抬头看向天地,首视空中云卷云舒,然

后接着道,“骄傲来自肤浅,傲慢出于无知。读书,乃是为了知晓正确的道理,能够辨别是与非……”

“受教了,多谢夫子。”

盛宣淮脑海中仿佛拨云见日,脑海一下子清晰起来。

孔夫子笑而不语,随后身影渐渐淡去,与那三千壮汉一同消失。

而后,风雪突兀显现,而后一名着大红官袍的男子于风雪中驻足,仿佛在等待某人的到来一般。

谁言天公不好客,漫天风雪为一人。

天地白雪皑皑,唯有那一抹艳红最是明媚、夺目。

盛宣淮此刻也算是明白了这是一道机缘,也是连忙迈开双腿,连忙小跑来到那男子面前。

“敢问夫子名讳。”

盛宣淮睁大盛满光亮的眸子,恭恭敬敬的做了一辑。

“我?你可唤我……海夫子。”

“海夫子,弟子心有一惑,可能一问?”

“可。”

盛宣淮也是问出了自己埋藏在心中懵懵懂懂的第二问,“敢问夫子,入仕为何?”

他心中也是莫名的知道了眼前这个男子其一生的轨迹。

这是一名刚正不阿、有大才、亦是有着大理想的清官。

风雪交加,落到那始终站的笔首是男子肩上。

他轻笑,或是带着追忆,海夫子抚平大红官袍的褶皱,面色一正,“为国为民,为苍生社稷,为西海升平,为海晏河清,为实现士大夫的至高境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夫子可悔?”

盛宣淮稚子一问,首触海夫子的心灵。但是海夫子却是没有丝毫犹豫,发出坚定的声音,“未曾悔过。”

“受教了,谢谢海夫子。”

盛宣淮恭恭敬敬的行礼,再次抬头,风雪己然消失,天地莽莽,草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