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不是萝 作品

第170章 为财为利请往他处,心怀不轨勿入斯门

刚才还是不知者不识泰山,现在知晓事情起因,他们只觉浮在空中这个状元郎,似乎......似乎不是很需要状元郎这个名头了?

以后,他们是不是要称盛宣淮为“文圣”?

文道,真的走出了一位有着圣人之姿,一尊未来必定为圣人的存在!

“本尊盛宣淮,今日于天街得悟文道后天路,凡是天下读书人,皆可入文道修行,引得浩然正气为文气,文道从此入仙道。`精·武*暁/税?蛧^ ·勉′沸?越,毒+”

下一刻,盛宣淮缓缓睁开眸子,那抹不去的沧桑在其眼波流转,如同沉睡许久的太古生灵苏醒那般,透着亘古的气息。

原是文道天山数百载,不过太初天地弹指一挥间。

“人人如龙!”

“我会做到的。”

...

...

太初鸿蒙历西年,武帝尊上和文帝尊上联袂而至长安皇宫奉天殿,将象征着人族九五至尊的器物——九鼎,交由新帝刘永劼。

“《太初史》载,九鼎出,帝坳哭!”

太初人族,仙文武三道齐头并进,尤其以文道势头日猛,多有文道修士行走于太初天地。

长安,有一茶馆,名兰溪,帝赐牌匾,予“畅所欲言”西字,赐下“非谈论危害人族之事、影响万族团结之事、诽谤造谣之事......皆可畅所欲言”等十三非令,因此闻名太初人族一十三州。?山′叶¢屋· *免.肺/跃_毒/

因着这个原因,兰溪茶馆一下子成为了五湖西海的信息中心,无论是走夫贩卒,还是达官贵人,皆会上来一坐,知悉天下风云。

兰溪茶馆,有说书人拍上一拍醒木,沉声道,“话接上回,那时长安天街形势严峻,天子本意不忍俊才陨落,万民不忍见为民发声的状元郎遭受不公平的待遇,故而二者对峙,又有小人从中作祟,形势一度陷入对抗。”

“就在这时——”

碰!

说书人语气激昂起来,“却说这位状元郎立地悟道,证道圣人之姿,《知识》所载的诸家巨子虚影拜服,奉其为文道新主!”

“也是于此,开创文道先河,从此长生法不再是仙、武两道,从此长生之路多添了一道,文道!”

“天子本担心这位状元郎木秀于林,从而被风摧之。结果状元郎立地成圣,开创文道修炼体系,引文气为浩然正气,引得武帝尊上和文帝尊上联抉放言,若有腌臓之人敢行不轨之举,定灭其九族,绝其祖宗根本。”

台下看客也是点头,不时有人出声附和,“古今悟道唯神女一人,如今添了个状元郎,了不得,当真是了不得。?h′u?l,i*a?n¢w^x,.\c?o_m+”

“那这个状元郎入朝为官了吗?”

“嗯?这等大事你都不知道?”

“小弟刚刚出关,孤陋寡闻。”

“原是修仙者,是小弟失礼了。”

说书人轻轻一笑,不留痕迹的看了一眼隐藏在暗处的筑基前辈,继续言道,“陛下亲封其为状元郎,宣告那年科举龙虎榜的魁首为一人,便是挽缘书院盛宣淮,延续了五年状元皆出于望鹤州的不败神话。”

“次年,也是太初鸿蒙历第二年,武帝尊上提笔“观澜学宫”牌匾,当今天子御笔亲批状元郎为文圣之号,封其为太傅、文阁大学士、御史。

于此,朝歌多了一座读书人的学宫,名,观澜学宫!”

“文圣公于太初鸿蒙历第三年,广收天下读书人,不在意任何身外之物,甚至不需要任何天赋,只要心怀社稷苍生者,但凡能够识文断字,皆可一试。”

说着,说书人又是一记醒木震场,“文道,于文圣公而言,乃是将圣贤书中的文气引为浩然正气,以其为根本从而达到一言一语可断人生死,一字一句可引天地异象的超凡。”

“但,我认为,文道之难,更比武道。”

本来听着说书人说着他们都知晓的事情而有些乏味的茶客,顿时来了精神。

“来了来了,又到了兰溪茶馆一年一度的夹带私货环节。”你要是说这个,他们可就来了精神了哈。

“何以见得?”

有人抓住时机的奉上了捧哏。

“文道确实是最为亲民的一道,甚至只要心怀正义,能够识文断字,就能够入此道修行。可文道还有一个别名,那就是文圣所说的,此乃正气道。”

“何为正气道,文圣有言,读书人扎根于天下黎民之中,以其为道之根本,向世间

一切黑暗挥毫泼墨,方为正气道。”

“那我且问在座诸君,何人敢保证自己这一生,心中始终保持正义,敢于面对不公而出手制止,始终为心中那股浩然正气而坚定不移?”

说书人语气适当停顿,语罢还休,等到下方茶客无言时,接着道,“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假如君修文道,可以达到金丹真人的程度,然后开枝散叶,建立家族。且问,若有家族子弟在外犯事,而这又是你的老来得子,那你是为心中浩然正气而选择大义灭亲,还是徇私枉法呢?”

“前者事关血脉,后者事关道途,选择哪一个呢?你若是选了后者,那你是为了浩然正气的理想信念,还是为了自己的浩然正气的力量呢?若是为以后的道途,那是不是与自己的出发点背道而驰呢?”

说书人不再说话,而是静静等待众茶客回神。

兰溪茶馆,说书人可是大浪淘沙之后才能够立于此地的,不是其他,光是看待事情的眼光就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够比拟的。

“确实在理,可追求浩然正气,从而具备更强大的力量,这样子才能够做出更多维护公平正义的事情吧?”

“非也非也,为道途,本就掺杂了贪欲,这样子的浩然正气是不纯粹的。”

“可君子论迹不论心。”

“那你得论一辈子!”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说书人见状,笑道,“仁兄此言极是,文道,是机会,也是束缚。唯有真正的大理想者、真正的君子、真正的为国为民者,才能够在此道走得远。”

“诸君且看文圣悟道功成之后,修建观澜学宫,不收一金一银,招收有理想的读书人,亲自授课。文圣曾言,当入文道之人越来越多,那么天下掌握力量的正义之人就会越来越多。当星星之火可以点燃燎原时,世间一切黑暗力量都要为之臣服!”

“故而观澜学宫,有文圣公提笔门前两联。”

“为财为利请往他处,心怀不轨勿入斯门。”

言罢,说书人不再言语,一拍醒木,“言以至此,诸君,来年再见!”

众茶客如梦初醒,啧啧称奇。

只是在角落,有一修仙者喃喃自语,“不是哥们,你真立地成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