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好。”
“这青原城防,事关大家的身家安危。”
“我在青原城中,也有店铺商会。”
“自然也有捐输的责任。”
“那我也出两百贯。”
“用于资助县府修缮城墙。”
听闻此言,一旁的杨悦连忙起身谢过九娘与李原。
“伯爷心怀青原安危,卑职谢过。”
“九娘巾帼不让须眉,在下佩服。”
其实对于席上众人来说,这种捐输财帛的事情都是为城中士绅大户准备的。
勋贵一般并不会参与其中。
这一次没想到,青原伯也为修缮城防捐助了两百贯。
虽然人家伯爷家大业大,这点钱不算什么,但还是让主簿杨悦非常感激。
在李原与九娘的带动下,几位城中士绅互相对视了一眼。
人家伯爷都为修缮城防捐输,自己也不能落于人后啊。
于是便我七十贯,你八十贯的,将修缮城墙剩下的五百贯缺口也给补上了。
这让杨大人是长出了一口气,连忙对众人纷纷致谢。
对于这些士绅的推诿做派,让坐在一旁的左司卫张魁觉得很不痛快。
他本就是急躁的性子
看不上这些士绅的做派。
于是便用手指点着几人,讥讽的说道。.q!i`s`h′e\n/x·s..!c,o_m·
“赵员外,只是捐输区区几十贯钱而己。”
“你们赵家酱园,怕是一天的收益都比这个高吧。”
“还有你宋员外。”
“你们宋家,可是垄断了咱青原的腌鮓豆豉行,谁不知道你买个丫鬟暖脚都得百十贯的。”
“让你拿出个几十贯钱至于如此吗?”
几位士绅被张魁这么一说,都是苦着脸无奈摇头。
那宋员外更是委屈的对张魁说道。
“张大人有所不知,其实我们也不容易啊。”
“之前是山匪横行,商路不通。”
“搞的是原料腾贵,我们这些店铺也是获利微薄。”
“这些日子,不知为何南来的海盐与西川道的胡盐都少了许多。”
“盐价比之去年己经是涨了两倍有余,还时常断货。”
“我们这些做酱园与腌鮓生意的,这盐价就是命。”
“如果这盐价在涨下去,我这的生意可就做不下去喽。”
宋员外的话,在同席的士绅中引起了共鸣。
其他众人也是纷纷点头,更有消息灵通的人说道。
“这事我也听说了,据说是北宁江的西段,出了一位水寇人称浪里蛟。”
“率领着上千的水匪,沿途劫了几十艘的盐船。”
“一时间这江北是处处缺盐,你说咱们这北川道的盐能不贵吗?”
另一人也点头说道。-n^i?a′o^s/h^u_w/.¢c_o/m¢
“至于西川道运来的胡盐,听说是西域诸国爆发了混战。”
“以至于商路断绝胡商绝迹,至于什么时候这商路才能再通。”
“也只有天知道了。”
听闻此言,席上众人都是纷纷摇头。
关于北川道这些日子闹盐荒的消息,李原倒是也有耳闻。
只是没想到居然严重到了如此地步,于是他便问道。
“你们可知,现在的盐价是几何?”
那宋员外连忙答道。
“回禀伯爷,我是做这腌鮓生意的,这盐价我最清楚。”
“以往咱们青原的盐价,大约是每石盐九贯钱左右。”
“这些日子,一路涨到了二十贯一石都不止。”
“在涨下去,我这生意真就做不了喽。”
所谓腌鮓,就是用盐酒各种调味品腌制的鱼,肉或是蔬菜。
在大梁这个时代腌鮓食物的需求量很大,这腌鮓业可是非常赚钱的生意。
因为腌制需要大量的食盐,所以腌鮓作坊一般都有自己的购盐渠道。
如果他们都说盐难买。
那就说明,现在的北川道确实是在闹盐荒。
李原是心中暗笑,这事不巧了吗,自己刚刚在北邙山中占下了一座盐矿。
这生意便自己送上门来了。
望着满席的愁眉苦脸,李原轻咳了一声,温声说道。
“北川缺盐,确实是苦了百姓。”
“这样吧,我倒是有条运盐的路子。”
“过几日,我便在城里开一间盐铺。”
“价格自会低上一些。”
“也帮咱青原缓解一下盐荒。”
听闻此言,两位做腌鮓酱园的士绅立刻是睁大了眼睛。
“伯爷,此话当真!”
“伯爷,若是这盐的价格合适,我宋家愿意全收。”
“你这叫什么话,人家伯爷说了,这是为了缓解我青原盐荒。”
“你一个人收了算什么。”
“我赵家只要一半便好。”
“对了伯爷,不知您的盐铺每日里能放出多少盐来?”
这些城中的士绅大户,自然不会怀疑李原的门路。
世人皆知,人家青原伯与龙骧侯交好,所以有一条运盐的商路一点都不奇怪。
他们现在反倒是关心起,李原这盐铺每日里到底能放出多少盐来。
李原是真没想到,这些士绅对盐的需求竟然如此迫切。
他略一思量。
乱石寨的盐洞,现在每日产盐在十五石到二十石左右。
如果自己在增加一些人手提高一下工艺,每日产量应该能增加到三十石,甚至五十石。
不过不急,一下子拿出来太多的盐反倒会冲击价格,不如一点点放出来获利最高。
于是李原对众人说道。
“现在还说不好,不过每日不会低于十五石。”
十五石其实就是一千八百斤的盐了。
众人听闻都是面露惊喜,各位士绅也是纷纷上前敬酒,他们都希望能从李原这里定下购买的配额。
李原便告知众人,若是想大批购盐,可以到城中的青原商会洽谈,那里自有人接待。
对于这做生意,李原还是交给懂行的谭云处理更好。
李原有运盐的路子,让酒宴的气氛更加的热络。
差点让这场接风宴变成了商务洽谈会。
这酒又喝了一阵,窗外的天色己暗。
时间己近黄昏。
见时候不早,余县令与郭督帅,便带着城中士绅纷纷起身与李原告辞。
至于为何是告辞,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醉香居的九娘己经是李原的人了。
人家伯爷在醉香居,岂不是就跟回了自己家一样。
众人走了以后,李原便与九娘一路步行,返回了青原的小宅之中。
两人刚进了小院,九娘便一下子扑进了李原的怀中。
在李郎的面前,九娘一改醉香居女东家的沉稳庄重。
变的如同小女儿家一般,拥着李原。
倾诉离别之苦,说着相思之情。
美人投怀送抱,李原又怎能浪费这良辰美景呢。
于是便挽着九娘,走入了小宅的卧房之中。
可说是。
烛摇窗影秀,风送晚庭芳。
放下轻罗幔,尽享软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