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迎春主动提及的沈蕴,此刻正端坐于自己公房之内,仔细审阅着最新获取的口供。
正如他所预料,被抓的邬凉国密探之中,终究有人难以承受严刑拷打,吐露出了一些至关重要的隐秘。
诸如邬凉国密探在京城之内的具体人数,他们究竟是如何潜入京城,又以何种身份在京城之中隐匿生存等细节。
这些情报皆在沈蕴的意料之中,而更令他关注的是,究竟是何人泄露了牛继宗的口供。
这一隐秘,亦有邬凉国密探如实招供,不出所料,正是开国一脉的老旧勋贵们所为,领头之人,非是旁人,正是吴天佑!
至于其他勋贵,则只是次要角色,并未主动与邬凉国密探有所接触。
得知这一结果后,沈蕴便打算前往镇国府见牛继宗,将这个情况告知于他。
正巧,沈蕴也要将刘裕斌引荐给牛继宗认识,于是又派人去通知刘裕斌,至镇国府门前汇合。
沈蕴先行一步抵达,见刘裕斌尚未到来,便在门口先行等候。
未等多久,刘裕斌便匆匆赶来,恭敬地向沈蕴行礼:
“拜见恩公,您近日可好?”
对于沈蕴,刘裕斌愈发敬重有加了,沈蕴抓捕邬凉国密探,而后又升官晋爵之事,他皆有所耳闻。
沈蕴笑着摆手:“不必多礼,此前我曾向你承诺,要将你举荐至军中,正巧我与镇国府牛伯爷有些交情,今日便当面引荐给他。”
“你不必紧张,放轻松些,牛伯爷在军中久经沙场,不喜拐弯抹角,你只管展示你的真才实学。”
刘裕斌满心欢喜,忙恭敬回道:
“恩公放心,我明白了,定不会让您失望。”
沈蕴再次摆手,领着他踏入了镇国府。
牛继宗得知沈蕴前来拜见,亲自迎出客厅,二人见面,免不得一番寒暄。
只听牛继宗发出爽朗的笑声:
“哈哈…恭喜沈大人,因功升官晋爵,连你那未婚妻都得了封赏,可喜可贺啊!何时摆个升官宴?老牛我一定前去捧场!”
沈蕴则客气地拱手道:
“多谢牛伯爷,上次之事,真的感激牛伯爷你替我辩护,不然,我别说升官晋爵,恐怕还得有牢狱之灾。”
“至于升官宴,就不办了,如今不知有多少人盯着我呢。”
牛继宗摆手:“你就别谦虚了,应该是老牛我感激你才是,如果不是你查出这些密探要刺杀我,我恐怕已经去见阎王爷了。”
这话倒不是表面客气,牛继宗是真心感激沈蕴,若非沈蕴,他真有可能遭重。
二人互相客套感激了一番后,沈蕴便开始给他介绍起刘裕斌来:
“牛伯爷,这位公子便是刘裕斌,我上次跟你提及过的前京兆府守备的公子,自小熟读兵书,亦有练武。”
“今日特带他来见牛伯爷,还望牛伯爷去西营时,能够带上他。”
话音刚落,刘裕斌当即朝牛继宗见礼:
“晚生刘裕斌拜见牛伯爷。”
牛继宗仔细打量了他一眼,又笑着摆手:
“不必客气,真当是好一个武将料子,你都练了什么兵器?”
刘裕斌如实回应:“刀枪剑戟等,晚生皆有练过。”
牛继宗来了兴致,当即说道:“既如此,来和老牛我练一练如何?”
刘裕斌迟疑了,看向了沈蕴。
沈蕴会意,笑道:“难得牛伯爷有雅兴,你就陪牛伯爷练练,这可是你难得的实战机会,拿出点真本事来。”
说着,沈蕴又对牛继宗郑重说道:
“牛伯爷,还请手下留情,切莫真的伤了他。”
他明白牛继宗此举,是想亲自检验刘裕斌的武艺。
牛继宗豪爽大笑,回应道:“沈大人放心,老牛我自有分寸!”
言罢,又朝着刘裕斌说道:“刘公子,咱们便用枪来对战一场,如何?”
刘裕斌见沈蕴已然应允,当下也不再迟疑,立即回道:
“一切皆以伯爷您为主。”
听他同意,牛继宗即刻令人取来两杆长枪,随后起身来到庭院之中。
沈蕴也随之起身,站在台阶之上,看着二人对战。
很显然,牛继宗这个真正上过战场、历经沙场磨砺之人,枪法更为凌厉狠辣,力量亦更为强劲,全程稳稳压制着刘裕斌。
然而,刘裕斌并未有丝毫退缩,他咬紧牙关,全力以赴,竟也与牛继宗打得有来有回,难解难分。
双方激战了约莫五十回合后,只听牛继宗朗声笑道:
“哈哈,停手吧!”
刘裕斌闻声,立马收招,喘着重气,同时抬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牛继宗转身对沈蕴说道:“痛快,真是痛快至极,许久未曾这般酣畅淋漓过了!”
“沈大人,刘公子的武艺,在军中担任个千总之职,绰绰有余,依我看,直接让他当游击将军都未尝不可!”
沈蕴闻言,也笑着回道:“牛伯爷过奖了,我看得出来,是牛伯爷您特意手下留情,否则,他早就败下阵来了。”
言罢,又对刘裕斌说道:“刘公子还不快谢过牛伯爷手下留情。”
刘裕斌亦深知自己与牛继宗之间相差甚远,心中颇为服气,当下恭敬答谢:
“晚生多谢牛伯爷手下留情,未让晚生出丑。”
牛继宗摆手笑道:“莫要如此说,我看得出来,刘公子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
“如今京城之中,那些武将勋贵之家的后辈,莫说练武了,身体孱弱得一阵风都能吹出病来。”
“皆是娇生惯养之辈,刘公子能有这般武艺,已是极为难得了。”
说话间,牛继宗看向沈蕴,眼中闪过一抹精芒,他更清楚,沈蕴看似文质彬彬,实则武功高深莫测。
说话间,三人又回到前厅之中,各自落座。
牛继宗接着当面考察了刘裕斌一些行兵打仗的基础问题。
刘裕斌亦毫不迟疑,皆利落地一一作答,并且有些回答,令牛继宗忍不住拍手叫好,直夸他确实认真研读过兵书,并且已融会贯通。
当下,牛继宗对沈蕴感慨道:
“沈大人,刘公子果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是个难得的将才,老牛我敢打包票,他只要去了西面,不出三年,必能展露头角!”
沈蕴听闻此言,也不免有些庆幸,自己当初并未救错人。
倘若真如牛继宗所言,刘裕斌能在军中展露峥嵘,那对他来说,无疑又多了一张底牌。
两三年以后,即便刘裕斌仅能掌控一千兵马,那也是沈蕴手中的一张重要底牌。
更不必说,听牛继宗之意,刘裕斌定能掌控更多兵权,这对于沈蕴此后掀桌之举,增添了极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