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言 作品

第三百四十二章 也曾被偏爱

第三百四十二章 也曾被偏爱

孟姨娘想的很好,但看谢祺的表情似乎还有为难,又帮她出主意。`r¨c!y·x`s\.?c/o?m?

“要不,你就在管家的时候故意出点小错!到时候跟太王妃说你本事不到家,管不了誉王府,让太王妃把我放出去先暂行管家之权。我这一旦出去,要是没什么大错绝对不会再被禁足了!”

“我……”谢祺踌躇,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我不能这样……我想替舅母看顾好王府。”

孟姨娘以为自己听错了,好半天才不可置信的问出一句:“你说什么?”

“姨娘有所不知,之前在及笄宴上,我,我本想拿热水烫伤贵客,好让这及笄宴没法办下去……但我兄长闯祸打翻了热水,舅母明知是热水,还是挡在了兄长面前。”

“怎么可能!她故意的,她就是在故意做戏给你看的!她那么一个为目的不择手段的人,怎么可能会为霖哥儿挡热水!”

“所以我才总觉得,她应该不是你说的那种人,她兴许也做过不好的事情,但她的本能,她的骨子里不是那种人……因为她给兄长挡水的时候完全是下意识的,根本来不及思考的,就,就是本能……”

谢祺没有说‘马尿’之事,何湘宜将此事隐了下来应该有她自己的考量,所以她也没提。)?微)趣:·小¢说}1t {?首÷发¨-

她也想了很久,也亲口问过何湘宜,到底为什么要去挡,可她还是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可能她就是想找到何湘宜‘做戏’、‘伪善’的证据,但她没找到。

“祺姐儿,你被她偏了,你真的被她骗了!她就是用这种手段骗了王爷,骗了太王妃和泓哥儿!现在,现在又来骗你!”

“我不知道,”谢祺苦恼的摇摇头:“我现在不确定到底应该相信你,还是相信她……”

“难道我会害你吗!从你小时候到京城来,我和王爷是最疼你们姐弟俩的!你这样说,弄的我好像故意在挑拨离间一样!”

“不是的!”谢祺忙道:“您和舅舅的恩情,我和兄长都会记一辈子,只是我现在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我也想通过自己的眼睛亲自去看看,通过自己的心亲自去了解,不带任何成见。”

“你什么意思?”

孟姨娘莫名其妙的看着谢祺,她怎么觉得自己听不懂了呢。

“就是……如果我在来京城之前没收到您的信,如果您没告诉我舅母是个怎样的人,我就按我原本的习惯和她相处,我想知道,看看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你还是觉得我在骗你!”孟姨娘突然大吼一声站了起来,她怒声质问:“可我为什么要骗你呢!如果她是个好人,我为什么会落到这个下场!难道我就是个坏人吗!”

“不,不是,我没这么想。°?2鸿(特3?小,?说x£/网\§\ ?¥?最¢新%?章¨节£a^更ˉ$@新<§快?%;”

“你没这么想?我看你们都是这么想的!”

孟姨娘说着又哭了起来:“你们都是这么想的!只因我出身低微便是错,出身低微还被王爷喜欢就是错上加错!你们都是这么想的!所以一来了个何湘宜就可以把我丢了!可以让我消失了!是不是!”

“孟姨娘,我会求外祖母和舅母还您自由,但我觉得既然舅母将家中内外搭理的井井有条您就不要和她对着干了。您就陪着舅舅和泓哥儿,每天里开开心心的过日子不好吗。”

“什么叫我和她对着干?是她在一次次和我对着干啊!夺了我的管家之权!还夺了我的夫君和孩子!你信不信,等她的孩子出生,她肯定不会让泓哥儿继承王位的!”

谢祺不知该如何安慰她,可能诚如孟姨娘所说,她是个出身低微的姨娘,这就是原罪,在这个前提下,她只要想争就是错的。

“这是没办法的事……”

“我要见王爷!我要见王爷!我就不信王爷真就这么绝情!他就真的,真的把我忘了吗?”

说着,她又跪坐在地,就这么趴在软塌上嚎啕大哭起来。

她还是少女的时候就喜欢哭,只是那时候的哭是隐忍又委屈的克制,誉王心疼她,总舍不得她哭,看她哭边会哄很长时间。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她的哭声开始歇斯底里,她的情绪开始痛彻心扉,只是已经不会再有人听到,也不会再有人耐着性子哄她,直到她喜笑颜开。

一切都变了,只有她自己始终不愿相信,不愿相信自己再也不是被偏爱的那一个了……

谢祺陪了她良久,平静的看她哭完,临走前说了句自己会劝太王妃放她自由,除此之外,她也不知道自己还能说什么。

*

宫中,御书房内。

下朝后,以太傅为首的百官齐聚御书房,商议岭南呈报的蝗灾一事,蝗灾已经持续数月,初次呈报的时候朝廷便派人前往捕杀治理,但显而易见效果不佳。

如今蝗灾已近尾声,虽然治理上小有成效,但良田大半被毁,今年的收成恐怕连去年的十之二三都达不到。

他们要议的便是赈灾一事,赈灾流程有前例可考,但在朝上商议起来的时候还是起了多方争执。

首先是户部喊没钱,其次,一直力挺削藩的几位朝臣说此事发生在岭南,应当让岭南王独自承担,如要朝廷救济,便削掉藩王之位,将兵马上交!

文昌侯一党是赞同削藩的,但太傅等人却觉得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施行削藩之举实在不妥,若岭南蛮夷和镇北关的若羌族同时来犯,杀进京中甚至用不了一个月。

如此吵了半晌,皇帝的龙椅都坐累了,万不得已,移到御书房继续商议。

誉王本想直接回审刑司的,但太傅极力邀他同去御书房,于是他就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进御书房做了个旁听。

岭南是南山县主顾小闲的娘家,许国公慷慨陈词,一直在为亲家争取赈济。

文昌侯见削藩立不住脚就拿国库空虚来说事,还说岭南仓廪充实,就算有了灾年也能安然度过。

整个御书房中,唯二两个漠不关心的人就是誉王和当今天子弘恩帝了。

誉王不关心是知道自己关心了也没用,论起来,他也算是半个藩王,只不过王府没有设在封地,手上没有兵马而已。

弘恩帝不关心,则是有到了《通玄真经》的时辰了,他微闭双眸,由着众人争执不休,就是不肯睁眼一看。

突然间,不知谁喊了一句:“我看誉王殿下就很合适!”

“要不然就请誉王殿下走这一遭吧!”

戴着面具的人阒然抬头,好像真的神游天外受到了惊吓。

在听懂他们在说什么后,誉王殿下连连摆手,十分客气的说道:“不成,本王恐难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