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太阳出的早,六点过天就明了。
七点,宋海建和蒲十三从招待所出发。
七点半,准时来到昨天那户人家。
刚敲了门,门就打开了。
开门的正是昨天和宋海建交谈的女同志。
“小宋你来了啊!”
对方和宋海建打了招呼,看到他身旁的大肚子女同志,脸上的笑容都真切了几分。
忙扭头对身后说:“王姐,你看我没撒谎吧?人家真是给老婆租房的。”
屋里正在吃早饭的一家三口,都好奇地打量着宋海建夫妇。
其中被称为“王姐”的,正是这个单位房的房主,也是附近机械厂的职工王秀英。
桌上的两个姑娘,是王秀英的双胞胎女儿。
此时,王秀英已经起身,目光上下打量着蒲十三。
蒲十三见状,也大大方方地笑着自我介绍。
“你们好,我是服装厂的职工蒲静婉,听说你们家的住房可以出租,我就跟着我爱人来看看。”
一听说她是附近服装厂的女工,王秀英的脸上便有了笑容。
“快进来坐吧!”
她热情地招呼道,又问:“你们吃过饭了吗?”
这个时候没吃也要说吃过了,不然显得好像是想蹭饭。
“吃过了,我们就是来看看房子能不能租,我这肚子大了,家里人都不放心,厂里一时间也没空的住房,给了我补贴让我自己出来找房子凑合几个月。”
蒲十三没有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她很清楚,对方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女儿,肯定是对租客的信息了解得越清楚越安心。
而王秀英在经过和蒲十三的交谈后,非常乐意把房子租给她,也答应了将单间的隔板再挪挪。
“里头的床和小桌子都是小孔的,她不租了,肯定要把东西搬走,所以家具只能你们自己想办法了。”王秀英解释道。
宋海建表示这不是问题。
最终,双方定下了租房的价格:十二块。
锅碗瓢盆不用买,只要错开做饭的时间,就能借用王秀英家的。
由于她一个女同志没安全感,所以希望租客可以提前把租金交了。
前一个租客也是这样的。
夫妻俩并无异议。
现在先交了六块钱,也就是半个月的租金。
等搬来那一天,再交六块,然后次日开始算时间。
这前一任租客需要三天时间腾东西,宋海建两口子正好可以趁这三天,把需要的床和柜子等东西购置好。
在王秀英的介绍下,宋海建去找了附近一个木匠,定了一张一米五的木床,一个五十公分的床头柜,还有一个两米长,五十公分的简易衣柜。
条件是简陋了些,可在当下,人们的居住空间普遍都这么少。
乡下可以修大房子,但也得有钱。
城里的住房是单位分配,更加没得选,能有地方住就不错了。
因而,当宋海建打电话回公社,通知老丈人将丈母娘送来时,得知自己将要去和女儿挤在一个小单间里,陈桂兰并没有半点不高兴。
只要能去照顾女儿,她就是睡地上都甘愿。
第三天,蒲长征和陈桂兰乘坐客车抵达市里的车站。
宋海建接到人,先将他们带到自己落脚的招待所。
“房主是机械厂的女工,她自己带着两个女儿,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就把单位住房出租一半,只租给女同志。我们这边的情况已经跟她讲明,中午她下工就回来,到时候我们再把床和柜子什么的搬进去。”
两人听得连连点头。
“妈,后面辛苦你了,明天十三休假,我们带她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以及她这个预产期是多少,我在预产期前二十天就来市里招待所住着等。”
宋海建这番安排,让两人心里一阵欣慰。
住一天招待所就要几块钱,可他们现在也不在乎这点小钱了,所以当然赞成海建这么做。
陈桂兰温和道:“我们都辛苦一点,等小婉把孩子生下来,大伙儿也能安心一些。”
蒲长征却是担忧另一个问题。
“到时候孩子出生,难免要哭闹,那个王秀英同志不介意吗?”
宋海建蹙眉,“至少当前她没有提出异议,可她那两个女儿都是学生,一旦孩子哭闹影响到她们学习,恐怕……”
“所以啊,还是得尽快解决十三的住房问题。单位是怎么说的?”
宋海建就把之前厂长许下的承诺,告诉了两人。
“等明年,那太久了。”蒲长征果断道,“他们单位的妇女同志,难道都是像十三这样没住房?”
“这……”
“海建啊,我们来之前,也去镇上的工厂打听过了。现在雨伞厂改成服装厂了,让十三和上面申请一下,看能不能调到我们镇上的服装厂上班?”
蒲长征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闻言,宋海建沉默半晌。
“爸,其实这个念头我也动过。只是……镇上的服装厂毕竟小,和市里这个没法比,我担心如果让十三这么做,是不是阻碍了她的前程?”
任何人都想在大平台发展,他爱她,自然更应该支持她。
然而这话一出,连岳母都摇头了。
“海建啊,你没必要这么想,我们是给她一个建议,并不逼迫她。目前来看,这个市服装厂大是大,可也没怎么把小婉当回事,之前厂长也答应了要安排住房不是吗?结果呢,这都要生孩子了,也没见解决。”
“他现在让人等明年,万一明年又编出什么新的借口……小婉自己的前程固然重要,可孩子和家庭也同样重要,有时候两口子过日子,难免需要为了这个家,你吃点亏,我也吃点亏的。”
听罢,宋海建点点头。
“那等明天十三出来了,我们再问问她的意见。”
即便有了换厂的打算,那至少也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调动。
毕竟蒲十三手上还有项目呢。
因此租房子搬家的事宜,依旧在正常进行。
第二天,他们带着蒲十三去市医院检查。
确定一切正常后,就询问预产期。
得知预产期在9月下旬到10月初,大家都有些紧张。
只剩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中午在医院食堂吃饭的,蒲长征和陈桂兰就和女儿说了镇上服装厂的事。
而听到父母的分析后,蒲十三也没怎么犹豫,就表示同意。
“我回去就写申请书!”
她都能放弃北京的单位,自然也不会舍不得市里的单位。
市单位的职工,听着挺有身价,可实际上没什么特别的。
何况,他们镇上那个国营厂,才是真的牛。
那么小个地方,居然还有个厂子,屹立不倒至今……
由于需要调厂,蒲十三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手头的项目给清掉。
等父亲和爱人一走,她就进入了疯狂赶工模式。
至于县城这边的海产店,在冯玉芬的精心打理下,生意竟然很不错。
她不懂得经营,也就没什么套路。
可偏偏是这份真诚,打动了那些顾客。
回头客一多,冯玉芬和海生都有些忙不过来——海生放暑假后,一直在海产店帮忙,海兰暑假则是去单位实习了。
和老丈人刚从市里回来,走到店门口,看见母亲和海生忙碌的身影,宋海建赶紧走过去帮忙。
正要搬一箱货物的冯玉芬,眼前突然出现一只手,将货物接了过去。
一抬头看见是儿子,冯玉芬汗水涔涔的脸上,顿时露出笑容。
“海建你回来了啊,十三和孩子怎么样啊?一切都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