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人 作品

第89章完

二十块钱!

农民辛苦一年才能挣到几个二十块?

一时间,大槐树下沸腾了,大家摩拳擦掌,互相打听怎么才能进饭店当服务员。\萝¢拉?小~说\ ?已!发/布′最¢新¨章?节.

有人说要手脚麻利,有人说要爱干净,还有人说要长得好看,国营大饭店的服务员可都是漂亮的年轻姑娘。

不过,分店的服务员人选早已内定了,是郝村长的闺女。

这姑娘小学毕业后没继续读书,回家帮家里人干活。郝村长原本想帮她谋个村小学老师的工作,但前两年本村小学被合并到了隔壁村,一时间没有空缺的职位,只能作罢。

但这么大的闺女也不能成天在家里待着,郝村长一边谋工作,一边谋婆家,要是找不到合适工作,就找个好人家把闺女嫁出去。

这时候,贺明珠租了村里的房子开饭店,正缺一个服务员。

听说这饭店要在村里招服务员时,郝村长立马就把自家闺女叫出来给贺明珠看,问能不能让她去饭店干活?

郝村长考虑很全面,一方面是二十块钱的“高薪”,另一方面则是指望闺女在来吃饭的客人中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

毕竟分矿的工人普遍年轻未婚,有国企正式工作,有每个月一百多块钱的高工资,还有城市户口,吃着商品粮,方方面面来看都比村里这帮泥里打滚的黑小子强。

要是能在矿工中找到人结婚,那他闺女这一辈子都吃喝不愁了。

听到郝村长的请求,贺明珠正打算找地头蛇拜码头呢,顺水推舟就收下了他闺女。

以前在矿务局是自家主场,走哪儿都能见着熟人,干什么都方便,去哪里都安心。

但在分矿这边就不一样了。

这片区域远离矿务局,治安不太好,最安全的时候是荒无人烟,只需要防备山上下来觅食的野狼;最危险的时候是人声鼎沸,不知道外面的人只是想进来吃饭,还是想干点什么别的。

贺明珠没在分店这边过夜,都是当天去当天回,身边始终跟着一位自己人,不是贺明军就是贺明国,有时是徐和平。

毕竟徐和平不是贺家人,两位哥哥对他还有点不放心。

贺明珠倒是不担心徐和平,只是在陌生地界,防心还是要有的,八十年代的荒郊野岭,那是真有可能随机刷新出逃亡状态的连环杀人犯。_看·书_君· ?免`费′阅`读`

因此,和郝家村的人搞好关系,有百利而无一害,要是能被村人看作自己人,就算是有人来抢劫都不用担心了。

这就是为什么贺明珠宁愿吃点亏也要用工业券和村里人换木头,先把名声亮出去,让大伙儿都知道有这么一家新饭店,以后逐渐互利共赢,让新店真正扎根进这片土地中。

分矿新店前期由贺明军带着徐和平来开荒,这俩都是大小伙子,撑得住开荒的辛苦,也不用担心来回路上的安危。

等这边生意做起来了,再招聘新人,逐渐将贺明军和徐和平替换回矿务局。

与租用三产公司的房子不同,当时屋内已经是饭店的布局,前厅后厨,桌椅齐全,打扫屋子、消灭耗子后就能开业。

而郝家村这边的三间大瓦房原来是用来住人的,一间房里一半面积都是炕,横贯整个屋子,可以想象出当时知青下乡巅峰时期,满满当当睡了一炕人的盛况。

如今要改做饭店,就要将这些炕都拆掉,砸墙调整屋内布局,重新垒灶台,还有桌椅板凳也要找木匠制作,可谓是一项大工程。

两间房敲掉墙,合二为一用作饭店;一间则拆成两部分,一边是仓库。另一边是宿舍,错过末班公交车的话,可以在宿舍休息一夜。

拉拉杂杂干了一个多月,又等新垒的墙和灶台的水泥干透,将新做的桌椅都搬进去,三间瓦房这才有了个饭店的模样。

时值初夏,天气一日日地热起来了,夹袄再也穿不住,怕热的人已经开始穿起了短袖背心。

趁着周末,梁志胜拉着孙向前,拎了只猪头去分矿找贺明珠玩儿。

公交车上,孙向前把位置让给了一位卖完菜回村的老农,自己站到了车厢连接处。

与现代单一车厢的公交车不同,这辆公交车还是老式的通道车,一辆车上有两节车厢,中间由绞盘连结,连接处的外观看起来像是黑色的风琴褶,随着公交车的行驶而一伸一缩。

梁志胜一把将孙向前拉到后面的车厢,说:“好学生,这儿可不能站。+天¨禧!小,说¨网′ .最`新`章,节¢更′新/快/”

孙向前拽着头顶的拉环,有些犹豫地问道:“我们不打招呼就去找贺同学,是不是不太好?”

梁志胜满不在乎地说:“你们好学生就是想得多,去就去了,贺明珠还能把咱俩撵出来不成?再说了,我可带了这——”

他举起猪头,炫耀似的给孙向前看。

“贺家开新店,照老礼开业前应该用三牲祭神,保佑他们家的生意兴旺。但我看贺家人都没这个意识,肯定没提前准备,我带个猪头过去,他们能不高兴吗?”

孙向前看向那只似乎在微笑的猪头,还是不太确定。

——哪个女同学会因为看到了猪头而高兴啊?

这段时间贺明珠忙极了,一边是即将中考,她没日没夜

地捧着书背诵;另一边是新店开业,前期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老店这边的生意也不能耽误,简直忙得恨不能一分为二。

新店这边弄得差不多了,再过几天就能正式开业。

分矿的工人们闻着味儿就来了,死皮赖脸要来试试菜。他们都是贺明国的同事,之前在澡堂子光着屁股围追堵截他,软磨硬泡下终于等来了在分矿开新店的曙光。

即使开业前还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情要做,这帮人蹭饭的心坚定不移,甚至下了班主动帮忙干活,只求贺明军腾出手来,给他们做几道菜。

贺明军无奈,只好找村里人买了蔬菜和生鸡,做熟了给这帮子饕餮投喂。

不吃则已,一吃就没完没了。

饕餮们爱上这一口,每天下班后也不急着坐公交回家了,呼朋唤友来新店干活,硬生生将施工时长缩短了三分之一。

还有人会泥瓦匠的手艺,拎着个小铲子,上房掀瓦下地翻砖,从内而外将三间大瓦房整修了一个遍,也不要钱,管饭就行。

这贺明军能忍?必须得做顿大餐,把他们的胃都收服了。

贺明珠来得少,饕餮们光是吃贺明军的手艺就已经满足到不行了。

不过也有人舌头尖,品品味儿,说:“小老板她哥的手艺也不错,但我吃着,怎么感觉还差那么一点儿呢?”

贺明军不以为忤,反而很高兴地说:“我妹妹是我们家做饭最好吃的,可惜她自己最近忙,不然你们吃了她做的菜就知道什么才叫美食。”

饕餮们心向往之:小老板哥哥的手艺已经香得他们恨不能把舌头吞进肚子里了,这小老板做的菜得有多好吃啊……

说曹操曹操到,这天,贺明珠来了。

她进门没多久,前后脚的,孙向前、梁志胜也来了。

见到这俩,贺明珠奇道:“你们怎么来了?谁告诉你们我在这儿的?”

孙向前腼腆地不说话,而梁志胜嘿嘿一笑,没有正面回答,抬手展示猪头。

“我们来庆祝你家开了新店~贺同学,管饭吗?”

贺明珠看到猪头,眼前一亮,笑眯眯地说:

“管,必须管!看在猪头的面子上,这顿饭管定了!”

听了这话,梁志胜脚下一踉跄。

什么叫看在猪头的面子上,难道他梁某人的面子还不够大吗?

就算他在贺明珠跟前没什么面子,但看在孙向前这张小白脸的份上,他们两人的面子加起来总比猪头大吧?

贺明珠接过猪头,拎了拎份量,上下端详一遍,问道:

“卤猪头、糟猪头、烧猪头、熏猪头……你们想吃哪种口味?”

听到这一串菜名,梁志胜口水下意识涌了出来。

——要什么面子啊,有猪头还不够吗?!

他厚着脸皮说:“我能不能都吃啊?”

贺明珠爽朗道:“行啊,那今天我们就吃猪头宴吧!”

第83章 第83章留客烂猪头

有句诗说得好,留客烂猪头。

在传统的中餐饮食文化中,猪头一向被看作是上不得席面的下脚料,和猪脚、猪下水一个待遇,是穷人开荤的替代选择,算不上正经猪肉。

但贺明珠可不这么认为。

要靠外物彰显自身高贵的虚弱者才会对食材划分三六九等。

在她眼里,食物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好吃和不好吃的区别。

肥肠好吃,榴莲好吃,螺蛳粉好吃,猪头肉也很好吃。

不过猪头虽好,但清洗起来实在是太麻烦了,又是血又是毛的,掰开猪嘴,里面还有脏不拉几的黏液,更不用说眼睛耳朵里的分泌物了。

梁志胜这家伙还特地从肉联厂挑了只最大的猪头,一看这体型就是养殖场的扛把子,獠牙都初具雏形,再养上几年,出去都能和野猪抢地盘了。

贺明珠嫌弃地拎着猪头,半天下不去手。

梁志胜还催她:“大厨,别等了,猪头宴!”

贺明珠眼睛一眯,把猪头塞到梁志胜怀里,这小子被吓一跳,两只手吃力地揪着猪耳朵,险些没抱住,把猪头给砸地上了。

梁志胜还没反应过来,贺明珠又塞给他一把小刀、一个刷子和一个塑料大盆,指了指瓦房旁的空地,指挥道:

“你去把猪头洗了。”

梁志胜抗议:“喂喂喂,我可是客人!”

贺明珠轻飘飘来了一句:“客随主便,客人没有点餐的权力。你要是客人的话,那吃什么就得听我的了哦。”

梁志胜默默住嘴,抱着这一堆东西,老老实实去洗猪头了。

孙向前左右看看,说:“我和他一起去洗吧。”

贺明珠叫住人,让他去村里做豆腐的那家买几块豆腐回来。

两个小男生都被打发去干活,贺明军溜溜达达过来,啧了一句:“这俩小子还怪听话的。”

贺明珠一扬脖,带着点小骄傲地说:“也不看看我是谁,敢不听大厨的话,今天都得喝西北风。”

贺明军笑着问他:“大厨,那我要干什么?”

贺明珠想了想,说:“你去备菜吧,今天要把这一整只猪头都做了,用到的辅料可不少。”

这只猪头可是足足有三十斤呢,算是这个年代出栏生猪里的巨无霸了,也不知道梁志胜是怎么从肉联厂把猪头偷渡出来的。

这会儿,梁志胜正拿着小刀吭哧吭哧地刮着猪头上的细碎猪毛呢,一丝不苟,刮得十分认真。

毕竟这猪头等下是要自己吃的,可不能留下一丁半点的脏东西。

梁志胜在家里一向是酱油瓶子倒了都不带扶的主儿,每天等着吃现成,十成十地身体力行了什么叫君子远庖厨。

不过他是见过爹妈怎么处理猪头,虽然手法上还有些生疏,但洗起来还算有模有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