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笛人 作品

第91章完

贺明军一向是动作最快的那个人,也是最识货的,瞅准了桌上的扒烧猪头肉,一筷子夹走一多半,先分给贺明珠,剩下的留着自己吃。/x·1·9?9-t^x′t+.+c,o_m¨

这道扒烧猪头肉是化用了淮扬名菜“扒烧整猪头”的做法,新鲜猪头剔去猪脑猪骨,只留肥厚的猪头肉,放入锅中与酱油、冰糖、甜酒等调料同煮,旺火煮沸,小火慢焖,直至汤稠肉烂。

出锅的猪头肉肥而不腻,肉质烂熟,猪头肉特有的肥厚油脂都被熬到要化不化的地步,用筷子夹起时,仿佛肉可以顺着筷子流淌下来。

吃上一口,猪头肉甜中带咸,入口即化,轻轻嚼一嚼,顺着嗓子眼就咕咚掉进了胃里。

贺明军最爱大口吃肉的滋味,一道扒烧猪头肉让他吃得不亦乐乎,头都不带抬一下。

徐和平则挑了生焗猪口条下筷子。

这道菜新奇,食材是猪舌头,做法是源自西餐的焗法,锅里不加一滴水,全靠食材本身蒸发的水分,通过砂锅传导热量,将切成薄片的猪舌缓慢焗熟。

这种做法做出来的食物鲜嫩香滑,滋味极为浓郁,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

猪舌头作为食材来说,其本身的腥味极重,做不好的话吃起来就是一股异味,食不下咽。

贺明珠做菜一向细致,备菜时将猪舌头上的舌苔撕得一点不剩,切掉舌根处的淋巴,冷水下锅料酒去腥,将猪舌上的异味全都祛除干净。

她选用了葱头、辣椒、蒜瓣和老姜,下入砂锅与猪舌同炒,接着放入豆豉酱油调味,最后倒入一小杯白酒,小火焗焖后,出锅的猪舌又香又嫩,吃起来口感微辣,越嚼越香。

徐和平头一次吃猪口条,只觉口感新奇,不是瘦肉也不是肥肉,更与内脏的肉质完全不同。

相比于煎炒煮烧等传统做法,用生焗做法做出来的猪口条香滑脆嫩,又带有一丝丝的韧性。

徐和平细细品味,默默在自己的爱吃清单里加上了猪口条这一项。

下次他要买一整条猪舌头,请小老板单独给他做一份,谁也不分,就他自己吃独食,嘿嘿嘿~

孙向前没和这几头饕餮抢那几盘子看着就肉多的大菜,而是拿起公勺,目标直指大碗里的豆腐羹。·s·a_n,y?e?w~u/.+n¨e~t′

虽然有点奇怪为什么猪头宴上会出现豆腐羹,但这道菜看起来雪白细腻,口味十足清淡,在一桌子猪头肉所制的各色菜肴中,有种独特的风味。

一勺子豆腐羹盛到碗里,他用小勺舀了一口送到嘴边,轻轻一抿,豆腐就在唇齿间融化。

孙向前反而一楞。

为什么这个豆腐羹吃起来会没有一丝豆腐特有的豆腥味呢?

也不是不好吃,相反的是,这道豆腐羹吃起来细腻鲜美,不需要咀嚼,入口即化。

孙向前又尝了一口,这次他吃得仔细,在豆腐之外,品尝到了一点其他食材的滋味。

这个食材是陌生的,极致的柔滑绵软,也极为的膏腴肥厚,甚至有种奶油般的奇妙口感。

孙向前忍不住问贺明珠:“这道菜很好吃,它的名字是什么?”

贺明珠笑得像只小狐狸,说:“这个嘛,就先不告诉你,保密,好吃就完事儿。”

孙向前满头雾水,但忍不住又舀了一勺。

算了,管它用的是什么食材,像明珠同学说的那样,好吃就够了。

贺明珠之所以没告诉孙向前,是因为这道菜用的是猪脑花。

有些人忌讳吃猪脑,光是看看都受不了,更别提吃到嘴里。

虽然不知道孙向前是不是忌讳群体的一员,但既然他已经吃了,就先别告诉他了,免得这倒霉孩子连其他菜都吃不下去。

不过看他吃得这么香,应该大概也许……不至于吧……

这道豆腐蒸脑花是贺明珠的得意之作。

一般川渝地区吃猪脑花的比较多,口味大多也是麻辣一类,不管是涮火锅还是烤脑花,吃起来都是一个字,辣。

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川渝人民对辣味矢志不渝的热爱,另一方面就是猪脑花处理不好的话有腥膻气,需要下重口味调料将腥味压下去。

但新店这边准备的花椒麻椒不够,加上梁志胜带过来的这颗猪头是今天刚杀的,还算新鲜。?k*s·y/x\s^w′.*c!o*m_

贺明珠索性另辟蹊径,取猪脑的嫩和鲜,将脑花上的血筋都撕干净,又放入姜末小葱料酒调味,加入焯过水后去除豆腥味的小块豆腐,上锅隔水蒸。

出锅后的豆腐蒸脑花雪白细腻,吃起来鲜甜可口,一勺舀下去,几乎分不出豆腐和脑花,只觉口味肥润丰腴,柔腻滑润,像是在空口吃奶油。

贺明军和徐和平这两只肉食动物本来对这道疑似豆腐羹的菜无感,但见了孙向前吃得香,便也来凑热闹。

一勺吃完,两人各自发出惊叹。

“我家明珠的厨艺真是没得说了。”

“小老板怎么能把豆腐也做得这么好吃?”

贺明珠淡然一笑,深藏功与名。

梁志胜却在对着一盘菜纠结。

他从小到大经常吃猪肉,对猪身上的各个位置都熟记于心,哪怕是做熟的猪肉,他看一眼肉质就能将这块肉在猪身上的位置猜得八九不离十。

但今天这道菜却让梁志胜有点犯难。

无他,这道到底是辣炒猪啥啊?完全猜不出用的是什么肉。

按理说,今天宴席上的所有猪肉都来自于那颗硕大的猪头,而以他对猪头的了解,竟然不知道到底那块肉会有凹凸不平、呈波浪起伏的形状。

梁志胜夹了一筷子肉,仔细端详,看起来这肉不像是后天加工成这个形状,更像是原本就长这样。

他更疑惑了,脑海里把猪头拆解了一遍,从猪耳朵到猪鼻子再到猪口条,实在是想不出这块肉到底来自于哪个位置。

不过梁志胜不是个寻根究底、不弄清答案势不不罢休的人。

他直接将肉塞进嘴里,嚼一嚼,肉质有些硬,还有些像软骨,吃起来弹牙有嚼劲。

而且贺明珠用了大量的辣椒来炒这道菜,吃起来就特别辣,正好符合梁志胜的口味。

他一边嘶哈嘶哈地倒吸冷气,一边乐此不疲地从辣椒中挑着肉来吃,自虐并快乐着。

见这小子吃得这么香,贺明军和徐和平也抢着来吃,一时间,饭桌上响起三道嘶哈嘶哈倒吸冷气的声音。

眼见一盘菜快要吃完,梁志胜终于忍不住问贺明珠:

“贺同学,这块肉你是从猪头哪个位置拆下

来的啊?”

贺明珠笑眯眯地说:“这个啊,叫猪天梯。”

猪天梯?

梁志胜更迷糊了,猪头上还能长梯子?

第84章 第84章饕餮来袭

猪天梯是什么肉?

桌上四人都陷入疑惑中,努力思索猪头哪个位置能拆出这块肉。

与猪耳、猪脸、猪舌等猪头上的任一部位的口感都不同,所谓的“天梯肉”质地微硬,弹牙而有嚼劲,吃起来像是软骨,但又比软骨更加柔韧。

梁志胜不确定地说:“猪喉管吗?”

似乎只有连结口腔与胃部的喉管有类似的脆韧口感,但喉管不是光滑的圆环状吗?怎么会出现凹凸不平的表面?

贺明珠摇摇头:“猜错了。”

梁志胜首局告负。

徐和平兴致勃勃地接棒猜道:“是不是猪鼻子上的软骨?你拿擦丝板擦成了现在这个形状?”

贺明珠无语:“我看起来像是有这闲工夫吗?”

徐和平遗憾落败。

贺明军思索片刻,不确定地说:“是猪头骨里面的肉吗?要撬开骨头才能取下来?”

贺明珠想了想,说:“接近了。”

轮到了孙向前,在另外三人希冀的目光中,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吃出来是猪头上哪个部位的肉,不过我猜,是不是在猪嘴里?”

不等贺明珠说话,梁志胜先反驳:“怎么可能是在猪嘴里,除了猪口条,猪嘴里面就没什么可吃的肉啊。”

以前家里煮过整只的猪头,火大肉烂,用筷子将猪头挑出锅后,上面肥厚的猪头肉轻轻一扒拉就掉下来,只留下坚硬的骨头。

梁志胜记得,猪脸肉取下来后,上下两片颚骨一掰就开,除了口条外,没什么可吃的东西。

被肉联厂的厂二代么一说,孙向前也不确定了,毕竟他吃过的猪肉可能还没有梁志胜吃过的猪头多,就猪的了解而言,在场的可能没谁比梁志胜更懂猪。

但——

“孙同学已经很接近答案了呢。”

孙向前和梁志胜同时转头看向说话的贺明珠。

贺明珠拿筷子挑起一块天梯肉,在杯子里涮了涮,把上面的辣油都涮掉,露出本来面目。

肉质发白,表面凹凸起伏,有点像改刀后的鱿鱼花。

贺明珠说:“这个啊,有的地方叫猪天梯,也有的地方叫猪天板,还有的地方呢,叫猪上牙膛。”

当听到“上牙膛”这三个字时,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梁志胜猛地恍然大悟,右手握拳,在左手掌上用力击了一下。

“我知道了!是猪上颚!”

上颚是口腔内舌头自然上顶时所碰到的部位,所谓是猪天梯就是指这块形状类似于梯子的软骨。

猪上颚的一整块都是软骨,由于不含脂肪和肌肉,也没有血管,因此也没什么血污,洗干净上面附着的粘液和杂质后,看起来洁净白亮。

而由于其软骨的材质,猪天梯的口感与其他部位皆不相同,弹牙的同时又有些软韧,做熟后类似于烤鱿鱼的口感。

一头猪身上只能出不到一两的猪天梯,即使在仓储丰富、物流便捷的现代,猪天梯的价格也不便宜,更别说是八十年代。

不是特别注重吃的人很少会注意到猪天梯这个特殊部位,毕竟是排骨不够香,还是猪蹄不够软糯,非要和巴掌大的一小块软骨过不去。

但猪天梯毕竟口感很独特,吃起来也有意思,可以假冒一下鱿鱼,是个好玩又好吃的食材。

贺明珠从猪头上拆下来这块天梯肉后,琢磨和大伙儿开个小玩笑,便将肉焯水切条,放入辣椒大火爆炒。

出锅后,盘中多是辣椒段,天梯肉被掩埋在辣椒中,等着食客寻宝似的翻找。

梁志胜惊叹:“我还没想过这块肉也能吃!”

现在的肉联厂没有单独卖猪天梯的,都是整个猪头一起对外出售。

梁家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吃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嫌猪头处理麻烦,很少把囫囵个的猪头带回来,更别提将猪头如贺明珠一般细致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