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永恒神话
时光匆匆,中原格局有了很大的变化。
自从天福十二年,刘知远在太原称帝以后,至今已经过去了三年时间。
刘知远入主汴京第二年便把国号改为汉,并且将年号天福十三年改为乾祐元年,蠲免赋税,大赦天下。
这三年期间,刘知远稳定中原局势后,令魏州的杜重威移镇归德,与原归德节度使高行周对调。
杜重威抗命不从,刘知远令高行周与慕容彦超率军对前去讨伐。
杜重威誓死守城,汉军日久无功。
刘知远恐生他变,亲自来攻,死伤甚巨。
刘知远见强攻不克,多次遣人招降杜重威,许以不死。
此时魏州粮草用尽,城中将士多逾城逃亡。
杜重威无奈只能出城投降。
刘知远言而有信,没有杀杜重威,封其为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楚国公。
至此,中原基本上平定。
原本谁都以为后汉平定四方,会千秋万代。
未曾想,乾祐元年正月,刘知远病重,召史弘肇、王章、苏逢吉、郭威等人托孤,随即驾崩,使得局势又变得微妙。
刘知远死后,其子刘承祐继位,史称汉隐帝。
汉隐帝年幼,朝政被勋旧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郭威所把持。
武夫掌权歧视文臣,遭致内部矛盾不断。
朝中武夫悍将,个个专横跋扈,议论朝政时,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使汉隐帝难于忍受。
李太后弟弟李业要求当宣徽使。
刘承祐和李太后私下问杨邠。
杨邠认为不可。
刘承祐想立自己所宠爱的妃子耿夫人为后。
杨邠又认为不可。
耿夫人去世,将用皇后的礼节安葬。
杨邠再认为不可。
因此刘承祐大怒,左右又谗言诬陷。
刘承祐便于乾祐三年十一月将杨邠与史弘肇等人一同诛杀。
刘承祐又派使者到魏州去诛杀郭威。
郭威起兵反叛。
乾祐三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兵渡河。
刘承祐派开封尹侯益、保大军节度使张彦超、客省使阎晋卿等率兵抗拒,又派宦官鸗脱侦察郭威军队的动向。
鸗脱被郭威军抓住。
郭威叫鸗脱奏请刘承祐把李业等人缚送军中。
刘承祐拿着郭威奏章给李业等人看。
李业等都说郭威的反状已明,就把其在京的家属全部杀死。
包括郭威还尚在襁褓中的儿子。
这件事为日后埋下了伏笔。
郭威率军抵达汴京城下,刘承祐到城外刘子坡观战,后汉军大败,第二天清晨又匆忙要逃回城去。
不料开封尹刘铢据城不让其入内。
刘承祐带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等人向西北奔逃。
郭允明见形势危急将刘承祐刺死。
郭威即位后,追谥其为隐皇帝。
郭威进入汴州后请太后临朝称制,并决定迎立刘知远之侄武宁节度使刘赟为帝。
就在刘赟动身前往汴梁时,郭威指使人假报契丹入寇,自己率大军出京迎敌。
行至中途,兵士哗变,将黄袍披在郭威身上,拥立为帝,然后转回汴梁。
刘赟行至宋州时,郭威已抢先一步进入汴梁,逼迫太后下诏封自己为“监国”,总揽朝政大权,并以太后名义下诏废黜了刘赟,降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湘阴公,又遣部将郭崇威到宋州将刘赟囚禁在当地。
这一年,郭威正式登上皇帝宝座。
年号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
至此,五代十国终于进入到了最后一个王朝。
彼时的赵匡胤,因为此前听取了陈云的意见,如今刚刚补任东西班行首,属“殿前诸班”。
……
山中修行无岁月,王朝更替如白马过隙。
经过两年时间的历劫,陈云总算偶然有一次修内丹,并成功出阳神,再次感应到真之一炁。
经过一段时间的参悟,他大致明白该如何感应到真之一炁的存在了。
这一日,傍晚时分。
外面晚霞绚丽布满天际。
陈云运转玄功,将自身的“意识”从大道轨迹中抽离。
下一刻,在玄功的配合中,他的“意识”不断扩散与升腾。
刹那间,陈云的“意识”已经笼罩诸天万界,融入到万物生灵之中。
在这一刻,他仿佛与诸天万界完美契合为一体。
当这种感觉产生的瞬间,他的“意识”不断升腾,逐渐来到先天虚无之中。
先天虚无,顾名思义,什么都不存在,唯有道悬于之上。
陈云此前出阳神成功时,有幸抵达过这一境地。
而后,他前往大罗天之上玉京七宝山听元始天尊讲解“混元道果”,又有幸抵达此境一次。
最后就是历劫过程中,他出阳神成功的时候,再一次光临了此境地。
现在,他是第四次来此。
当陈云“意识”升腾到先天虚无之境地后,立刻感应到道的所在。
道不可名状,不可观测,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陈云隐隐约约感应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仿佛天地万物都被悬于先天虚无之上的道包容,又或者本就为一体。
那种奇妙的感觉,他虽然不是第一次感应到,但是再次体会到之时,依旧被深深震撼在道的那种无边无际寂寥中。
那种寂寥,无法言喻。
陈云真的无法去描述,同时也理解了大道为何大爱不爱、大情不情。
最令他感到奇妙的是,当再次感应到道之时,他蓦然发现此时感应到的道与平等大道不同。
如果非要做一个比喻,此时感应到的道更像是太阳,而平等大道则是太阳散发出来的阳光中某一种“射线”而已。
是的,差别就是如此之大。
陈云这才知晓,原来自己一直以为的三千大道,实则不过是真正大道分化出去的分支。
他不知道自己这种状态能够维系多长的时间。
因此,陈云虽然震撼,但是没有太耽搁时间,第一时间尝试着从道中感应真之一炁的存在。
眼前出现了一片迷雾,遮挡住他所有的感知。
那种感觉就像是雾里看。
明明真之一炁好似在眼前,却看不分明,更别说能够触碰得到。
陈云用尽了所有能力,可就是无法感应分明。
伴随着感应的继续,支撑他的力量不断衰弱,很快就要维系不住了。
无奈之下,陈云只能将“意识”回归到肉身,然后再回归到大道轨迹上,运功恢复刚才的消耗。
这一番举动下来,他“原始祖炁”几乎耗尽。
要知道此时的陈云已经是半步大罗之境,一身原始祖炁之雄浑,摧毁诸天万界都轻而易举,而感应了一次道,居然消耗如此的庞大,可想而知想要进入先天虚无感应道有多难了。
“最重要的事情是,刚才我只感应了短短一刹那的工夫。”
陈云一边运功恢复,一边暗暗讶然道:“我虽然不知道玉皇大帝究竟多强,但从刚才的消耗判断,只怕玉皇大帝也不可能进入先天虚无多久时间,便会把一身法力耗尽。”
他不清楚玉皇大帝能不能进入先天虚无中,不过更倾向能够进入。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哪怕玉皇大帝再强大,就刚才那种剧烈消耗,也不是其能够承受起。
“怪不得玉皇大帝那么强大,却始终无法得到‘真之一炁’,还需要别人赠予才可能证大罗,原来感应道的消耗,剧烈到了如此程度。”
陈云惊鸿一瞥,立刻可以分析出半步大罗与真正的大罗差距有多大。
如果非要做个比较的话,他觉得真正的大罗就像是一整个宇宙庞大,而半步大罗不过是这个宇宙一小小的粒子,最微不足道的一个粒子而已。
“我说三清三境三宝天尊从来不干涉世间的运转,只是用大爱不爱、大情不情运转天地,原来他们太强了,强大到不可思议程度。”
陈云心中尤为的感叹。
片刻后,他收起杂念,全身心运功恢复力量。
……
时间一天天过去。
半年时间过去,陈云总算恢复到了全盛时期。
他的恢复力尤为惊人,在力量耗尽了以后,尚且需要运功半年才能恢复,可想而知半步大罗的力量“总量”有多恐怖。
当力量恢复全盛,陈云没有任何的犹豫,再次开始感应起了道。
他的“意识”如同之前一般融入了诸天万界,与万物生灵化作一体,然后不断升腾至先天虚无,再次感应到了道。
这一回,陈云没有在“震撼”之中浪费时间,而是尽可能感应真之一炁。
可惜的事情是,尽管他在诸天万界任何神圣看来都无比强大了,但是在道面前还是太渺小,根本无法感应到。
不出意外,第二次感应真之一炁依旧失败了。
……
又过了半年时间。
陈云恢复到鼎盛以后,再次重整旗鼓去感应。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冥冥之中有一种预感。
自己这一次一定可以感应到真之一炁的存在。
到了陈云如此高超的修为,几乎不可能出现错觉。
因此,当产生这种感觉时,基本上为真。
除非有人遮蔽了天机,使得他判断出了错误。
事实上,一般没有哪个半步大罗这么的无聊,会阻止别人求道举动。
然而令人费解的事是,陈云察觉到自己力量即将耗空的时候,还是没有能够感应到真之一炁。
他不禁产生了怀疑,自己先前那种预感,莫非真的只是错觉而已
正当这个念头产生时,神奇的一幕油然而生。
一股莫名的外在伟力,几乎震荡了整个先天虚无,使得产生了一丝涟漪。
这种情况一般人还真不可能发现得了。
即便陈云半步大罗修为,也同样没有察觉得到。
在他的“视角”当中,眼前的迷雾骤然拨开了一丝。
让自己如同惊鸿一瞥那般“看”到了大道本源的真之一炁。
这种直接观察到真之一炁,与出阳神时感应到,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感官。
他只觉得自己弥漫在一片无穷无尽的伟力中,深深的沉沦其中。
仿佛永远不可能自拔,已经融入到道的本源。
……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时间。
兴许是一瞬间,也可能是千万年之久。
在某一个瞬间,陈云的“意识”终于苏醒了。
他像是睡了一场很久很久的觉一样。
在那场睡眠之中,他自身与天地万物,好似都不存在。
仿佛,一切都是空白。
不,空白两个字不足以形容,准确说“无”。
那种“无”的感觉,陈云根本没办法形容与回忆。
然而刚刚苏醒的陈云,却不由自主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睡了这一觉”以后的他,终于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道,也明白了真之一炁从何而来。
这玩意根本不是正常途径能获取。
又或者说,即便你真的能够进入到大道内部,也不可能获取到真之一炁。
那么,真之一炁,到底要如何才能获得
答案很简单,其实每一个修道之人都能明白,那就是道自虚无生一炁。
这个一炁就是真之一炁。
唯有真正的虚无,才能够诞生真之一炁。
“明白了!我终于明白了!”
陈云不由大笑。
伴随着大笑声的响起,他的身躯逐渐在衰老。
这种衰老,肉眼可见。
一眨眼,陈云就从一名青年道人,衰老成了中年道人。
再一眨眼的时间,他就从中年道人衰老成了中老年道人。
随后,陈云的身躯变成了八十余岁白发苍苍模样,显得苍老到了极点,仿佛随时都可能逝去。
也确实,当身躯苍老到无法抵御岁月侵蚀时,他一下子跌倒在地上,彻底失去了所有生机。
这还不算完。
陈云的“尸体”正在急速腐烂。
腐烂速度尤为的惊人。
片刻间他已金骨灿烂,看不到一丁点的血肉。
旋即,金骨逐渐失去光华,化作了一堆白骨。
正常而言,骨骼要被彻底分解殆尽的话,大概需要数万年到数十万年的时间。
哪怕在一些特殊环境,例如酸性土壤中,也需要几十年才能够溶解的彻底消失掉。
然而陈云的骨骸,却在一个呼吸都不到的时间,便已经彻底消失了。
至此,陈云彻底消失,不再存在任何的痕迹,化作了真正“虚无”。
虽然他的一切存在,都在顷刻间消失不见了,但是“意志”长存,根本不可能被磨灭得了。
神奇的一幕油然而生,当陈云彻底化作“虚无”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一点不可视、不可察、不可闻、不可感知的“光亮”,悬浮在静室之中。
“光亮”只是一种表达方式。
事实上任何人来了,即便玉皇大帝,也不可能察觉得到静室之中有这一点“光亮”。
但偏偏,就是这一点“光亮”的诞生,孕育出了一个永恒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