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武德司人送来的消息,辽国朝堂又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
北院大王联合契丹诸部贵族,在朝会上突发政变,直接将萧讨古斩首,自立为摄政大臣,同时接管六院部,称待有合适人选,再立南院大王,将六院部兵马归还。
一个月后,小皇帝耶律郑哥梦中惊悸而死,太祖嫡系一脉彻底断绝,耶律奚底虽非横帐,但父亲耶律撒割曾任南院大王,母亲萧氏也是述律平太后旁支,与辽景宗也算同辈。
虽不是嫡系,但眼下也难以找出来一个嫡系继承者,经萧氏、五院部贵族、边境部族以及朝中官员一致商议,推举耶律奚底为辽国新主。
信报上短短数百字,看着轻而易举,可只有耶律奚底知道,其中过程有多少艰辛,但凡行差踏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杀萧讨古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做了这么久的摄政大臣,他已是心高气傲,便算因为掘坟一事而被贵族围攻,他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只觉得时日久了,了解了自己苦衷之后,也会体谅自己。
耶律奚底不过就是联络上了萧讨古麾下、对掘坟一事不满的将士,而后在一次朝会上动手罢了。
萧讨古临到死也不敢相信,他会死在自己的将士手中。
而后看到站在一旁微笑的耶律奚底,便什么也明白了,可此时明白,为时晚矣。
耶律奚底手握重兵,他要摄政,朝中大臣也没有意见,且他们已是对萧讨古的种种作为感到不满,换一个耶律家的人来,或许能有所改变。
耶律奚底之后的确确立了不少新政,取消渤海遗民的“复国税”、汉人工匠的“赎身税”,好让他们能够安心得在辽国生活下去。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口,耶律奚底并不想让辽国的人因为一次战败而离开。
另外,对于议和物资,缺少的白银和绢布,耶律奚底带头捐出自己一半的家资,其麾下忠心将领也纷纷效仿。
摄政大臣如此做了之后,朝中大臣、贵族等虽心不甘情不愿,但多少也拿了一些出来,加上从各地凑来的,竟然也凑了有五十万两白银,三十万匹绢和二十万张毛皮,一并命人送去了验货场。
至于战马,耶律奚底命人去各处牧场采买,只要是健康的,瘦一些或者年幼一些也没关系,先凑了送过去,若大宋退回不合格的,他们留着自己培育也行。
暂停太祖陵墓等所有先帝陵墓陪葬品的运送,在路上的全部运回重新陪葬,若发现有私自扣留者,一律处死。
一番新政下来,辽国渐渐稳定了下来。
而接下来对于耶律奚底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大事,便是如何登上那个位子。
耶律郑哥实在太小,主幼国疑,就算有摄政大臣也免不了朝内外的人心浮动。
可历来大辽的皇帝只能是太祖嫡系,自己虽然是太祖四世孙,但已算旁支,并不是横帐房直系。
统帅辽军精锐也无济于事,军中多有贵族子弟,他们包括契丹八部长老议事会、五院部、六院部的人,还有朝中大臣,并不会推举自己为皇帝。
朝中还有不少人,是坚决拥护耶律郑哥的。
耶律奚底同几个心腹商议后,得出最后的计划,先是命人推动“世选制”。
世选制是草原传统根基,源自突厥回鹘部族大会,是从横帐三房中的孟父房、仲父房以及季父房中选出候选人,而后经过契丹八部、后族萧氏、汉人枢密院以及诸京留守选举出继承人来。
若能重启世选制,作为季父房的耶律奚底,便有资格成为候选人即位。
在此之前,先要让最有资格的那个人死,没了嫡系之后,自己才有更大的机会。
耶律郑哥,他必须死!
但不能光明正大的弑君,反正此前萧讨古已是替自己铺好了路,这个小皇帝日日被他威吓,胆子早就吓破了,一有点风吹草动便如兔子一般。
大辽的皇帝,怎能是这副模样?
耶律奚底买通了宫人和太医,在一个打雷的晚上,宫人杀了耶律郑哥,太医诊断为惊悸而亡。
太祖嫡系彻底断绝,耶律奚底也终于有了入选资格。
但还不够!
此后,耶律奚底派人游说八部长老和朝中贵族、大臣,以手中权势为逼,以将来富贵为诱,竟然让八成的人最后都推举了他。
于是,耶律奚底顺理成章,以季父房继承人的身份,成功登上了辽国帝位。
“手段够狠啊!”赵德昭看完北边传来的消息,遂即放在一旁,“不用去管,命人继续盯着就好,不过渤海国那边,可不能让他们磨磨唧唧得选不出国主了!”
耶律奚底是个厉害人物,在他治理下,辽国说不定很快能恢复生机,届时趁着渤海国内乱再起兵戈,说不定真能将渤海国再打回去。
届时完颜部可又危险了!
“殿下,下官以为,我大宋可协助渤海国将大光显回!”王仁瞻开口道:“眼下完颜部已是收归了大部分女真部落,若他出面,想来能简单些。”
“王大人所言有理,”吕蒙正点头,“届时,可先利用大光显的正统性稳定渤海局势,想来若大延琳和乌玄明得知辽国消息,也会以大局为重。”
“只要他们不内斗,渤海国恢复也不会太久,届时北方三股势力互相牵制,我大宋才安稳。”王懿也点头。
“只是,”吕蒙正蹙眉道:“殿下不担心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大宋吗?”
这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自然,同样没有永远的敌人,在利益面前,世仇都能握手言和。
“是以,我们得有牵制他们的手段!”赵德昭思考了片刻之后,朝吕蒙正道:“传政事堂和六部大臣前来,孤有事同他们相商。”
通传的人很快自太子府朝着政事堂和六部衙门而去,半个时辰后,朝臣们陆陆续续赶到了太子府。
倒是抚远阁,因为诸人的到来而显得有些拥挤,赵德昭想着,还得找个时候将抚远阁扩建一下才好。
“孤今日唤你们前来,是想同你们商议一下,如何牵制北方三股政权”赵德昭看向他们,“辽国每年虽有纳贡,但假以时日,他们定不会安分,若同完颜部、渤海国联合起来对抗我大宋,不知诸位有何想法?”
“自然是得防止任何一方独大,”兵部一个大臣说道:“不过依下官所见,眼下还早得很,他们就算联合起来,也不是我大宋的对手!”
有了霹雳砲,谁敢打!
“未雨绸缪,还是提早打算得好!”曹璨坐在一旁,“再说了,有些部署也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真等他们联合了再做打算,怕就晚了!”
适才开口的兵部大臣本要再反驳几句,可见说话的是曹璨,想起他如今身份,最后还是缄口不言。
“韬光说得不过,有些部署怕是得要经年累月才有成效,所以,还请诸位畅所欲言,为我大宋国祚绵延,尽自己一份心力!”
这无疑是一场头脑风暴,诸人坐在一起畅谈,不管是可行的不可行的,都拿出来做了一番讨论。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宋最精英的这部分人集中在一起,这把火便能阻隔北方的风险。
在军事上,宋辽边境已是防备完善,军队、火器、将领俱已部署,王仁瞻提议,不如在燕云设立“边情司”,择选武德司精锐,收集北方各地情报,设立预警网络。
这个方案很是不错,诸人商议后便定了下来,户部的大臣便要将这些通过的提议都记录下来,而后还在再估算所需费用。
对于渤海国,钱俶的水师需要扩编,以控制渤海海峡以及诸岛。
在经济上也有大臣提了方案,诸如利用茶叶来引发女真部落争斗,开设海上茶马通道,用茶叶换取渤海的战马,而对于辽国,则需用高价才能买到大宋的茶叶。
渤海国虽然铸造自己的铜钱,但需要同他们说明的是,他们的铜钱同大宋钱币,需要一比一兑换,或者说,大宋钱币可以在渤海直接使用。
当然,赵德昭对这一点很有信心,大宋地大物博,渤海国的商人若要来大宋做生意,便要遵守大宋的规矩,如此一来,流通在渤海的货币只会越来越多,说不定假以时日,便会代替渤海国的货币。
文化上,翰林院会修撰关于辽、渤海和女真的历史,强调“辽国曾奴役女真、渤海国”,重点更是要宣传其奴役残酷,凸显出女真和渤海人的凄惨来,有了仇恨和提防,辽国就算要同完颜部和渤海国联合,他们也会掂量掂量,不会轻易答应下来,如此也能给大宋反应的时间。
技术上,大宋的低端火器可以售卖,但具体如何售卖,便要看北边形势来定,若渤海国势弱,那便出售给渤海国,好让他们有余抵抗另外两方。
同时,大宋工匠不得将火器、冶铁等技术泄露出境外,而对于烧瓷、琉璃、丝织、船舶等技术,也不得外泄。
如此林林种种,到了日暮时分还未全部商量完,但诸人脸上俱是带着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宋光明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