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暮色初垂时,渤海时辰由鸿胪寺官吏持着牙牌领着进了皇宫。
朴成焕走在最前,后便是李忠信,其余两三人捧着鎏金礼盒走在后面。
暮色沉沉,朱墙碧瓦间宫灯次第点亮,如天上星河垂落人间。
朴成焕眼中映着惊艳,想起渤海国的断壁残垣,忍不住心生羡慕。
“时辰至—”礼官唱和一声,朴成焕眼前紫宸殿大门打开,殿内烛火通明,御座上坐着皇帝赵匡胤,而后是穿着太子袍服的赵德昭,枢密使曹璨和政事堂薛居正分坐两旁。
朴成焕带着人走入殿中,恭敬跪伏于殿中,朗声道:“外臣奉渤海兵马大元帅之命,献上降表,永为大宋藩属,岁岁来朝,世世称臣。”
说罢,身后捧着鎏金盒子的渤海官吏上前献礼,盒子打开,一颗硕大的夜明珠散发出柔和的光芒来,若是拿去外头,价值万两怕也是有的。
礼官接过降表和礼盒,呈于御前,赵匡胤展开细览,见其上言辞恭顺,钤有渤海国玺,脸上露出满意笑意来,“渤海既归顺,朕心甚慰,赐,渤海国朱金印紫绶,加封忠顺王,永镇辽东!”
话音落,殿内群臣齐心恭贺,乐声响起,舞姬也甩着广蹁跹起舞,一片祥和景象。
诸人落座后,赵匡胤同朴成焕说着话,问了几句当初渤海国战事,说到兴起,赵德昭离席更衣他们都没发现。
李忠信目光微闪,待太子身影消失在殿侧屏风后,也起身离席跟了上去。
殿外月色如水,太子的衣角在转角闪过,李忠信疾步追上,周威听到身后脚步,立即转身拔刀,“何人?”
赵德昭也停下了脚步回头看去,见是李忠信,朝周威摆了摆手,“你是渤海国副使李忠信?跟着孤有什么事?”
“殿下,外臣有一事,不得不冒死相告!”
赵德昭眉目间仍带着温和笑意,问道:“既然有如此要事,为何不在殿上说?官家可是在里面!”
李忠信环顾四周,确认无人,放从袖中取出一封密信,双手奉上,“渤海虽复国,然契丹残部仍盘踞辽东,屡屡犯境,我国兵甲部族,恐难以持久望大宋赐予铁甲三千,弓弩五千,若可以,再赐火器,以固边防。”
太子没有接信,只淡淡道:“此事当由枢密院议定,李卿还是同官家说明为好!”
据武德司禀报,渤海国的契丹残部可是都撤走了,就算需要防备契丹,也不是现在,他这话可说得不够诚实啊!
依自己看,他这是替乌玄明筹谋呢,若能从大宋这儿得到些武器,他们就有资本同大延琳相争!
李忠信苦笑,“若走明路,必被辽人细作探知,届时未等军械运抵,契丹铁骑已踏平渤海!”
赵德昭哼笑着摇了摇头,“且不说契丹还有没有这个本事踏平渤海,你们渤海国既已称臣,自当受大宋庇护,然孤听闻,乌玄明同女真诸部亦有往来?”
李忠信面色一变,遂即肃然,“女真野蛮,乌玄明大人不过虚与委蛇,只为牵制契丹,渤海之心,始终忠于大宋!”
赵德昭轻轻颔首,遂即响起此前同六部大臣商议的防备之策,话锋一转问道:“若孤赐你军械,渤海可愿让宋军进驻鸭渌江,共筑边关?”
李忠信瞳孔微缩,太子这意思,是要让渤海让出军事要冲啊!
沉默数息后,赵德昭笑着转头,“孤知晓此事干系重大,你也不必立即回答孤,且好好想想,或许你也无法拿主意,不急!”
看着赵德昭的背影消失,李忠信袖中拳头握紧,让宋军进驻鸭渌江,此事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擅自决定,他转身回了殿中,面上神情凝重。
赵匡胤已经离席,殿中只有大宋朝臣们。
朴成焕本就不知他去了哪儿,此时见他入殿不由好奇道:“李大人这是去哪儿了?我看太子也不在,你们这是”
李忠信端了酒盏,“不过就是喝多了去更衣,至于太子去哪儿了,我可不知。”
朴成焕笑了一下,转头没有再说话,不管李忠信是不是去见太子,同太子说了什么,都没有关系。
适才他可同大宋皇帝相谈甚欢,待过几日再进宫求见,同大宋皇帝提大延琳将军的合作计划,还怕被李忠信捷足先登了不成?
赵德昭更衣后没有再回紫宸殿,更衣后直接去到御花园中,在听雨阁见到了离席的赵匡胤。
“李忠信替乌玄明,想要我大宋的武器。”赵德昭坐在赵匡胤对面,“虽没有说要霹雳炮震天雷这些,但兵甲军械,还有寻常火器也讨要了一些,说要是稳固边防对付契丹。”
赵匡胤点了点头,“是为了对付大延琳用的吧!”
“儿臣也是如此想的,契丹哪里还能抽得出手来对付他们”赵德昭倒了一杯茶啜了一口,“不过儿臣已是让完颜部去寻大光显了,就算是立个傀儡在渤海国,暂时稳住局面也好。”
“做得很好,爹就知道交给你没有问题,”赵匡胤笑得慈祥,“其实今日这宴会,爹本不想出席,哎,安安劝爹来露个面,省得到时候又有蜚短流长的,”
赵德昭朝赵匡胤拱了拱手,“多些爹体谅儿臣!”
说罢,他继续道:“对于李忠信的请求,儿臣也说了,若能开放鸭绿江让宋军进驻,对于军械一事,可以考虑。”
“如此一来,大宋在渤海也能有驻兵,是好事!”赵匡胤点头,“不过此事李忠信定拿不了主意,多留他们几日再开封,要是乌玄明同意,送他几个霹雳弹也行。”
“好,听爹的!”
父子二人说着话,只见“砰”得一声,夜幕上散开了彩色星辰。
“宴会结束了!”赵德昭抬头看向天空喃喃,如今,焰火表演成了每次使臣赴宴的必备节目了,而随着神器局的扩大,焰火也不再神秘,眼下价格也低了不少,寻常百姓家也能消费得起。
“火药若是都能用来做焰火,该是多美好的一件事啊!”赵德昭看着天空,想起上学时历史课上总有人说,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中国人用它来放爆竹,外国人用它造枪炮。
可经历了这许多事之后,赵德昭倏然觉得,若能用火药造一辈子的焰火,当真是件浪漫的事,也能说明一个国家是真的国泰民安啊!
赵匡胤将这话听在耳中,视线没有被天空的焰火所吸引,而是看着自己这个儿子。
这番感慨旁人或许不懂,可他这个做皇帝的又如何听不出来是什么意思。
谁都不希望经历战争,国家不希望,百姓更不希望,能安安稳稳得过日子,看焰火,这才是最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