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灾难降临

第225章 灾难降临

第二百二十五章 灾难降临

沈万娇离开的第六个月。?m·a!l,i′x\s~w!.?c?o~m?

岭南早已酷暑难耐,偶降大雨,她侧躺在竹屋之中,手边放着的是去年三月红荔枝酿的酒。

拆开彩儿的信件,沈万娇险些呛到——

“柳大人与表小姐和好了!前些日子,柳大人搬去了表小姐的府邸,柳大人说他终于不用受那些同僚的烦扰,如今生活更是乐无边。只是前些日子,我去同表小姐谈生意时,她说令仪令色,总是吵着要姨母,小姐,您什么时候回来。”

沈万娇摸着有些发皱的宣纸,长叹一口气:“这彩儿,定是写信之时又哭了。”

一旁骞嬷嬷上前来,低声问着:“小姐,如今出来已经有半年了,您打算,何时回京?”

沈万娇若有所思,不知怎的,喝进嘴里清甜的荔枝酒,竟然有些苦涩。

她怔愣一瞬,随后若无其事开口:“待皇帝昭告天下,立了皇储之时。”

闻言,骞嬷嬷叹了口气,想来是无边际的事情了。

沈万娇离开的第七个月。

蜀地自古丰饶,只是如今这粮食价竟然日日长高。

沈万娇心头闪过一丝不安,她站在粮食店面前——难道灾荒就要来了?

回到小院,骞嬷嬷刚从驿馆回来,手上拿着彩儿写来的信。x.三/#叶÷屋~#* |.=最¨?新_章<节1??更?@/新?,e快=

“今年城北良田的庄稼刚冒头便遭了灾,蝗虫压境,我去瞧了瞧,那些蝗虫险些将我也吃了!后来三个娘子将这蝗灾治了,再种上苗,不知后面情形会如何。”

看完,沈万娇长叹一口气,眉心紧蹙。

只是想着粮行之事,加上从前让骞嬷嬷囤了许多粮,兴许能撑过今年,如今才四月,依稀记得,七月干旱,八月洪-灾,只怕……

想至此,沈万娇眉心紧蹙,立时折返回房间。

骞嬷嬷从街上买完菜回来:“小姐,如今这菜也越来越贵了。”

“告诉刘管家,劳烦他往潮州跑一趟,拿着我的信物去趟茶山,陈茶要快些出手了,莫要计较钱多钱少,能挣到一些算一些。”

沈万娇将信物递给骞嬷嬷,心头却惴惴不安。

刘培得了信便驰骋而去。

陈茶虽说低价出售,好歹本钱是保住了。

沈万娇开始部署后续的事情。

京城,彩儿收到沈万娇信件的第一时间便去检查了粮仓,粮行的经营状况如今倒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完+本.e神^<2站= ¤?>无`错|内)?[容¨;t

只是彩儿却有些如临大敌。

沈万娇离开的第八个月。

天下灾荒四起,原本是收麦的季节,各地却颗粒无收。

民众恐慌,各地县衙更是忙的不可开交。

街上日日都有流民闹事,骞嬷嬷每每出门都要小心谨慎。

好在京城拨粮来的快,恐慌倒是遏制住了。

沈万娇心头却依旧惴惴不安,夜里她看向京城的方向,思忖了许久这才回了房间。

彼时,京城。

“陛下,如今灾情四起,国库的粮食只能解燃眉之急,如今大批的粮食全都囤积在富商手中。”朝堂之上,赈灾官员禀报李承佑。

彼时,朝堂早已拉起了一层珠帘,李承佑堪堪靠在龙椅之上,脸色煞白,唇色全无,偶尔轻咳两声。

他身边坐着个少年,仔细聆听朝堂政事。

少年乃是八王爷一脉子嗣,乃是成安县主的弟弟。

“成胤,你觉得该如何做?”李承佑侧目看向身侧少年。

少年眸光微闪,随后开口:“臣有一计策。”

李承佑抬眸看向胸有成竹的少年,眼底尽是满意:“大声点,说给他们听!”

话音落下,少年抬眸,一双眼底闪烁着清明,高昂起的头颅仿佛天生高贵:“赈灾粮未到位之地,官府之人莫要管控粮价飞涨问题,就是要让那些商贾哄抬物价即可,抬得越高越好。”

闻言,朝堂传来一片窃窃私语,其中一人站出来:“王爷所言,未免有些荒唐!”

只是一旁,谢蔺却唇畔微扬,觉得这位少年人,有些意思。

“爬得越高,摔得便越惨,待赈灾粮抵达之时,那些商贾自会降价,甚至为了收回成本,更会贱卖,就是要让这些无良商贾心中掂量掂量,逆朝廷者,得而诛之。”

少年话音落下,朝堂众人登时哑言。

李承佑却满脸欣慰——当真是自己调-教出来的后生。

这法子也的确奏效,不出半月,各地灾情皆有转圜,就在众人以为就这般结束之时,灾情却再一次降临。

连绵不断的暴雨就快要将地冲塌,一连七日都未曾见过太阳。

潮湿的空气让李承佑的身子又差了些,他靠在榻上,拿着笔杆批红的手都忍不住颤抖。

睿公公脚步匆匆,神色慌张:“陛下,不好了,谢侍郎来报,大批流民涌入京城,数量实在太大,有些管控不住了!”

话音落下的一瞬间,李承佑猛地一咳,舌尖蔓延着甜腥味。

他强撑着身子站起身来:“扶朕起来!”

昔日的京城繁华不再,门户紧闭,躲雨的灾民瑟缩在屋檐之下,饿得早已眼冒金星,只怕合上眼便再也睁不开了。

李承佑站在城墙之上,满目疮痍:“去,开粮仓放粮!”

睿公公急得直跺脚,连忙跪在地上:“陛下,粮仓已经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救济这些灾民了啊!如今京城中的那些商贾巨富早已带着粮食离开了京城。”

“倒是有一粮行在不断放粮,可粮食却也堪堪见底,陛下……”睿公公眉心紧蹙,声音颤-栗。

闻言,李承佑绝望抬起眼眸,看着灰蒙蒙的天,他长叹一口气——是天要亡我大轩?

这样的日子又堪堪撑了三日,皇宫的粮仓也就要见底。

派去各处购置粮食的官员依旧没有消息。

太后以身作则,一日只食一餐,后宫众人更是如此。

皇帝也要如此,却被太后严厉禁止:“你身子本就不好!”

“朕若殡天,成胤继位,立储之书早已写好。”李承佑气若游丝,眼底早已没了希望。

太后转过头去,早已泪流满面。

京城之中,尸殍遍野,整个京城笼罩着一抹暗灰,平日里繁华的甬道如今看来,倒活脱脱的像是黄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