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小梅。”
突然,淡紫色披风女子雀跃地喊道,声音中满是抑制不住的欢喜。
另一藕荷色披风女子轻轻 “嗯” 了一声,声音微微轻颤。
这两个妙龄女子正是薇卡和阮梅,她们正在迎接剿匪归来的刘星宇。
半年未见,此刻她们的心情,恰似这纷纷扬扬的小雪,既有对爱人的深深思念,又有即将相见的激动与喜悦。
远处,传来“驾,驾”的呼喊声。
刘星宇一边抖着缰绳,一边扬鞭虚晃,鞭梢划破空气,发出清脆的声响,惊得马儿速度更快......
“吁——!”
战马前蹄高高跃起,在刘星宇熟练的勒缰动作下,稳稳地停在了星栖居大门口的道路上。
他迅速翻身下马,将缰绳扔给迎过来的小厮,然后快步朝着薇卡和阮梅走去。
人还未至,两个可人儿便已迫不及待地扑了上来。
“郎君!”
两道充满思念、饱含情感的声音同时响起。
刘星宇一左一右搂着两女,温柔地说道:“我们进去说。”
“嗯。”
......
十二月底将至之时,苏韵锦、安妮和星泉也终于从各地归来。
一家人再次团聚在星栖居,欣赏着刘星宇专门为她们准备的烟花秀,开开心心地度过了在这个世界的第四次幸福新年。
庆元十年,公元1204年,为期近一个月的休沐时光悄然结束。
今日,各大官署衙门纷纷开厅,好不热闹。
而在这片喧嚣之中,当朝平原郡王的王府更是热闹至极。
王府门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前院停放着十余顶轿子,三省六部、枢密院、三衙、翰林等大臣的侍从、书童分列两侧。
此刻,正殿议事大厅内,气氛轻松愉悦。
主座之上,端坐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
他身着紫袍,腰束玉带,身量中等,面容瘦削却透出不怒自威的气势,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
此人正是当朝平章军国事、平原郡王韩侂胄。
下方两侧,十余张座椅依次排开,坐满了身着紫色、绯色官服的大臣。
他们皆是韩侂胄的心腹与亲信,众人把酒言欢,相互交谈。
待酒过三巡,韩侂胄将目光投向枢密院和三衙的大臣,缓缓问道:
“此次剿匪,可有优秀将领?”
枢密使身为朝廷最高军事长官,乃是韩侂胄一手提拔上来的。
他率先起身,恭敬地回禀:
“回师相,据各军上奏的申状,确有一些表现优异的将领被呈上,下官已整理入册。”
说罢,他从袍中取出一小册子,交给了身后的仆从。
仆从接过,立刻恭敬地呈给韩侂胄。
紧接着,三衙副都指挥使也笑着交给身后仆从一个更薄的小册子,说道:
“末将大军中的将领比不上朝廷诸大军,只有区区几人罢了。”
“然则,其中却有一人,堪称将才。”
说到此人,副都指挥使的声音都大了几分,眼中满是自豪。
“莫不是殿前司左军五营统领官刘星宇刘将军?”兵部左侍郎毫不意外地说道。
“哈哈,正是正是!”副都指挥使大笑应道。
吏部尚书抚须而笑,附和道:
“本官方才还在琢磨三衙能出何等将才,一听是刘统领,那确是当得起此誉。”
枢密使也面带笑意,说道:
“本官也曾听闻其名,只是坊间传闻太过夸张,不知其真实本领究竟如何。”
韩侂胄端坐在主座上,听着众官你一言我一语,心中顿时好奇起来。
他拿起桌上的书册,细细翻阅起来。
枢密使交上来的书册,所录将领,皆中规中矩,并无特别出彩之处。
三衙前面几位将领的记录,亦是平淡无奇。
然而,当翻到最后一人时,上面的介绍让他眼前猛地一亮,口中不自觉地念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