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笙水起 作品

第614章 浪子燕青,神念投影

最近几天,李奕就住在卢俊义家的附近,用神念去观察。

在卢俊义身上,早已被他种下一个血族印记,可以用类似投影仪的方法,将此人的一举一动,都投射到墙壁上,因此不必隐身跟踪。

卢俊义自从送走吴用之后,每天傍晚都会站在大厅前,独自望着天空,闷闷不乐;有时也会自言自语,不知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这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便吩咐当值的,去叫来所有的管家,商量事务。

不一会儿,大家都到了。

那个负责管家私的主管,名叫李固,原本是汴京人,因为来燕京投奔熟人,没找到,冻倒在卢俊义的家门口。

卢俊义救了他的命,收养在家中,因为见他勤快谨慎,又会写字算账,便让他管理家中的事务。

五年之内,卢俊义一直提拔他,最后让他做了都管,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归他管。在他的手下,管着五十个行管。

全家上下,都称他为李都管。

当天,大大小小的管事之人,都跟着李固,来到堂前行礼。

卢俊义环视一圈,问道:“怎么不见燕青?”

话音刚落,从台阶前走来一人,身高六尺以上,二十多岁,腰细膀阔,十分帅气。

他就是燕青,是燕京本地人,从小父母双亡,是卢俊义家中把他养大的。

因为见他一身皮肤像雪一样白,卢俊义便让一个高手匠人,给他绣了一身花绣,就像玉亭柱上,铺着翠绿的宝石一样。

要是比赛谁的皮肤绣得好看,不管是谁,都比不上他。

他不仅有一身好花绣,而且吹拉弹唱、跳舞、猜字谜、对对联,没有不会的;还会说各地的方言,懂得各行各业的隐语。

更何况他有一身本事,无人能及,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支短箭,在郊外打猎,从不落空,箭到猎物落;晚上进城,少说也能射杀上百只飞虫。

要是比赛射箭,奖品肯定是他的。

而且,此人聪明伶俐,通晓事理,人称“浪子”燕青。

他是卢俊义的心腹,也上前行礼。

然后,分成两行站定,李固站在左边,燕青站在右边。

卢俊义沉声道:“前不久,我让人算了一卦,说我将有百日血光之灾,除非到东南方向一千里以外的地方躲避。

我想到,东南方有个泰安州,那里有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帝的金殿,掌管天下人民的生死灾厄。

一来我想去那里烧香消灾解罪,二来想躲过这场灾难,三来可以做些买卖,顺便观赏一下外地的风景。

李固,你去给我准备十辆太平车子,装上十车货物,然后你赶紧收拾行李,跟我出去走一趟。

燕青,你负责看管家里的库房钥匙,今天就与李固交接好。三天之内,我就要出发。”

李固急声道:“主人,你错了!俗话说:‘算命卖卦,都是信口胡说。’你别听那算命人的胡说八道。你只要待在家里,怕什么?”

卢俊义摇头道:“我命中注定有此一劫,你别劝我。如果有灾难来临,后悔就来不及了。”

燕青恭声道:“主人在上,请听小乙的愚见。这条路去泰安州,正好经过梁山泊。近年来,梁山泊里晁盖一伙强盗,在那里打家劫舍。

官兵都抓不到他们,我们得离他们远点。主人要去烧香,等局势太平了再去。主人,你别信那个算命人的话。

说不定是梁山泊的坏人,假装成算命人,来蛊惑你,想让你落草为寇。那时我不在家,如果在的话,三两句话,就能拆穿那个算命先生,那该多有趣。”

卢俊义冷声道:“你们别胡说,谁敢来骗我!梁山泊那帮男女强盗,算什么!

在我看来,不过如同草芥!我偏要去那里,顺便把他们捉了,把我学的武艺,在天下显摆显摆,也算个男子汉大丈夫。”

话还没说完,屏风后面走出一位夫人。

她是卢俊义的妻子,年方二十五岁,姓贾,嫁给卢俊义才五年,两人的感情还算和睦。

贾氏劝道:“夫君,我听你说了半天。俗话说:‘出门一里,不如屋里。’

你别听那算命人的胡说八道,放着这么大的家业不管,去那种危险的地方做买卖。你不如就在家里,清心寡欲,静坐修身,自然不会有事。”

卢俊义摇头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俗话说,祸从口出,必主吉凶。我已经决定了,你们都不许多说。”

众人见他不听劝,不敢多说。

燕青想了想,微笑道:“托主人的福,我学了一些武艺防身。不是我自夸,如果让我陪着主人,走这一趟,路上即便遇到强盗,我也敢把他们打发走。

不如,留下李都管看家,我来侍奉主人出行。”

卢俊义摇头道:“我在生意上的事不太懂,想让李固跟我去。他比较懂行,能帮上大忙,因此打算留你在家看管。自有人管账,你只需要做个监督就行。”

李固根本不想去,故意道:“我最近脚有点不舒服,实在走不了太多路。”

卢俊义一听这话,大为恼火:“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让你跟我出去一趟,你就找这么多借口。谁要是再敢阻拦我,可别怪我不客气!”

李固吓得脸色苍白。

其他人不敢再说话,都散了。

李固只好忍气吞声,去准备行李。

租了十辆太平车,找了十个脚夫,还有五十头骡马,把行李装上车子,货物也都捆绑妥当。

卢俊义自己去收拾行装。

第三天,烧了香,拜了神,给家里的男女老少都逐一交代清楚。

当晚,先让李固带着两个仆人,出城去了。

在李固走时,卢俊义的妻子贾氏,眺望着车马,流着泪,依依不舍。

………………

第二天清晨,卢俊义起床,洗漱完毕,换上一身新衣服,拿起武器,到后堂向祖先的牌位告别,然后出门上路。

临走前,他吩咐妻子贾氏:“好好在家看管,多则三个月,少则四十天,我就回来。”

妻子叮嘱道:“夫君在路上小心,记得常写信回来,家里也好放心。”

这时,燕青也来拜别。

卢俊义吩咐:“小乙,你在家凡事要主动,不要出去瞎逛。”

燕青点头道:“主人在上,小乙不敢偷懒玩耍。主人这样出行,我怎敢怠慢!”

“好!”

卢俊义笑着点点头,提着棍棒,出了城。

那个叫李固的,已经在前面等着。

卢俊义朗声道:“你带着两个仆人先去,如果有干净的客栈,就先做好饭,等车马脚夫到了就吃,省得耽误路程。”

李固点头答应,也拿着一根棍棒,先和两个仆人走了。

卢俊义带着几个仆人,在后面押着车马前行。

只见一路上山清水秀,路宽坡平,卢俊义心里很高兴,笑道:“我要是在家,哪里能看到这样的景色!”

走了四十多里路,李固接上主人。

吃了点心和午饭,李固又先走了。

到了晚上,一行人抵达客栈,李固迎上去,安排车马和住宿餐饮。

卢俊义进了客房,把棍棒倚在墙边,毡帽挂在钩子上,解下腰间的刀子,换上舒适的鞋袜。

第二天早上,大家早早起床,生火做饭,吃过之后,整理好车辆和牲畜,继续上路。

李奕隐起身来,暗中跟随,一边修炼,一边欣赏沿途的风景,倒也不觉得闷。

就这样,白天赶路,晚上住宿,一连过了几天,他们又来到了一家客栈投宿。

天刚亮,准备出发时,店小二对卢俊义道:“好汉,你听我说,离我们店不到二十里地,正好要经过梁山泊的边缘地带。

山上的晁盖大王,虽然不欺负过往的客人,但你还是得悄悄地过去,千万别大惊小怪。”

卢俊义听了,嗤笑道:“原来是这样啊!”

于是,他叫随从取下行李箱,打开锁,从里面拿出一个包袱,在里面装着四面白绸子做的旗子。

他向店小二要了四根竹竿,每根竹竿上绑着一面旗子,每面旗子都很大。

上面写着:“慷慨燕京卢俊义,金装玉匣来探地。太平车子不空回,收取此山奇货去!”

李固和其他人看了,一齐叫苦连天。

店小二奇怪道:“好汉,你莫非和山上的晁盖大王,有亲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