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界也不是铁板一块,愿意接受招安向上爬的学者并不在少数。在他们的描述中自主研发变成了一种十分愚蠢的方式,向他国购买和逆向研究才是智慧的做法。
多方合力之下才导致法国空艇的技术进步缓慢,其实法国才是最早开始研究和应用飞行器的国家,但此时已经被英国和奥地利拉开了差距。
对于英国在空艇技术上取得的突破,弗兰茨倒是并不太在意,毕竟他知道飞机才是未来。
其实由于弗兰茨的干预,此时奥地利帝国的滑翔机发展速度飞快,甚至已经掌握了对副翼的操控可以实现转向,以及简单的爬升和俯冲。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此时奥地利帝国的飞机不能算作真正的飞机,被叫做滑翔器更合适,因为它缺乏动力装置。
在奥地利帝国不止一次有人想给这个滑翔器加上一台蒸汽机,但每次都由于重量太大不得不放弃。
在煤气机出现之后,奥地利帝国的科学家和狂热的飞行爱好者们在第一时间就将其按在了飞机之上。
结果由于动力不足,反而造成了更多的伤亡。
奥地利帝国飞行技术的发展,除了弗兰茨这个穿越者的指导以外,与奥地利帝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飞行爱好者们狂热的牺牲也分不开关系。
每年奥地利帝国的飞行俱乐部中至少会有二十人死于各种飞行事故和尝试,如果算上受伤和致残的恐怕两百人都挡不住。
这还是在弗兰茨亲自干预做了诸多安全设施之后的结果。
不过单论安全性能还是要比历史上的那些早期滑翔机要高得多,毕竟有国家层面的支持,这些飞行爱好者和工程师们可以拿到优质的零件,以及最专业的科学建议。
新式四冲程柴油发动机通过实验的第一时间,奥地利帝国武器开发局便将其装在了飞机之上。
维也纳,美泉宫。
奥地利帝国武器开发局局长文森特·奥古斯丁和维也纳滑翔机俱乐部负责人威廉·冯·阿肯格尼茨一同来到了弗兰茨面前。
简单点说就是双方都是心高气傲的人杰,武器开发局和滑翔机俱乐部都有各自不同的方案,谁又都无法说服对方,所以只能跑到弗兰茨这里来。
其实为了防止重要部门的话语权被人垄断,弗兰茨通常会设立两套相互独立、互不统属的体系。
好处是可以避免单点失效,换句话说就是不容易一条路走到黑。除此之外还能相互监督、相互竞争。
不过坏处也很明显,除了高昂的成本以外就是两套体系相互竞争,甚至敌对。
所以弗兰茨并不会在所有部门都采取这样的措施,主要是在国防、金融、监察、科技领域,以及一些重要项目上才会这么做。
文森特·奥古斯丁率先开口。
“陛下,我们武器开发局有七种非常优秀的设计方案,涵盖了所有种类、所有用途的飞机。”
“陛下,我们滑翔机俱乐部有十种方案比武器开发局的更全面、更实用。”
威廉·冯·阿肯格尼茨不甘示弱地说道。
威廉·冯·阿肯格尼茨是一名奥地利帝国军官,同时也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但主攻的方向并非是武器制造,而是军事工程。
由于他是大贵族出身,本身又比较擅长交际,对飞行器也十分痴迷,弗兰茨就把滑翔机俱乐部交给了威廉·冯·阿肯格尼茨。
此时两人都不愿意退后一步,更坚信自己才是正确的。
“怎么会有这么多种方案?”
弗兰茨看着桌面上摆着的两摞设计图纸,他也有些发愁。这十几份设计图,除了三张完全不像能飞起来的样子,其他的设计都是有模有样。
弗兰茨并不是技术专家,他虽然也学习过一些这个时代的知识,不过他做判断时大多数时候都会用后世的知识和印象。
不过这次由于弗兰茨一开始就规定了框架,两个部门设计的飞机都有近代飞机的影子,他也没法迅速排除错误答案。
“陛下,我们有很多优秀的设计师...”
威廉·冯·阿肯格尼茨和文森特·奥古斯丁异口同声地说道。
“行了,我明白了。”
弗兰茨揉了揉额头,看来两个部门内部也有很多不同意见。没法子,毕竟是新事物,参与研究的人又来自各行各业,思路太杂也很正常。
此时威廉·冯·阿肯格尼茨和文森特·奥古斯丁心中反而有些忐忑,毕竟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把问题抛给了皇帝陛下,这样会不会被当成是无能的表现?
他们也没办法,由于弗兰茨个人在学术上反对权威主义,好处是学者的创新积极性极高,技术革命也是一波接着一波。
坏处嘛,意见难以统一,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各种学术团体相互攻击。
再加上奥地利帝国自身的监察和举报机制,他们这些当官的也不敢以权压人,说服不了那些家伙就只能找弗兰茨来解决问题了。
然而从传统意义上讲,把处理不了的事情交给皇帝完全就是官员无能的表现。
弗兰茨将那三种完全不似飞机的方案调了出来,这三份都是来自维也纳滑翔机俱乐部,威廉·冯·阿肯格尼茨顿时握紧了拳头,而文森特·奥古斯丁则是难掩失望之色。
要知道这些设计可是会涉及到之后的财政拨款,而且奥地利帝国武器开发局毕竟是官方组织,如果被比下去不光会输钱,更会输人,所以双方才会一直较劲到皇帝的办公室中。
然而最终下结论的人还是弗兰茨...
“除了这三种方案,全部投入试验。”
弗兰茨的话让二人难以置信,要知道即便是排除了这三种设计方案也剩下十四种设计,全部投入试验实在是闻所未闻。
“陛下,您是否要再考虑考虑?”
“是啊,这样一来成本也太高了。”
弗兰茨却示意不必多说。
“二位都是真正的专家,我相信二位的眼光。既然二位看不出这些设计有什么缺陷,那么就让实践来检验吧。
哪里做错了及时改正就可以,毕竟试错本身也是研究的一部分。”
弗兰茨之所以会这样做也是为了增加成功率,毕竟仅是莱特兄弟就失败了上千次,如果拓展到整个人类的维度恐怕会有数百万次的失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