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哥哥姐姐 作品

第198章 如懿传电视版(五十)

弘历和琅嬅确认好《女性权益保障法》的最终版本后,第二天就雷厉风行地下了圣旨,还特意让报纸全文刊登,甚至让说书人编成故事,在茶楼酒肆里传唱。

琅嬅窝在弘历怀里,一边翻着报纸,一边拿着朱笔勾勾画画:“今年的选秀,咱们加点新花样吧?”

弘历挑眉:“哦?卿卿想怎么改?”

琅嬅笑眯眯道:“女孩子不能只会绣花弹琴,骑马射箭也得考!笔试题目嘛……就考《女性权益保障法》、西书五经,再加点算术和策论,就按照科考的内容来出题。”

弘历捏了捏她的脸,宠溺道:“好,都依你。”转头就吩咐高无庸:“去,让报纸宣传,今年的选秀不光要表演才艺,还要考骑射和笔试!”

晨光微熹时,京城各处的梆子声还未散尽,报童们清脆的嗓音就划破了长街的宁静。

"号外!号外!皇上皇后颁布《女性权益保障法》,女子可读书、可和离、再嫁自由咯!"

这声吆喝像一粒火星,瞬间点燃了整个京城的热情。街边的早点摊前,正在买豆浆的张老汉手一抖,铜钱撒了一地。他颤巍巍地接过报纸,浑浊的老泪顺着沟壑纵横的脸颊滚落。

"闺女啊..."他哽咽着抚摸身旁小女儿的头发,"爹总算能安心了。往后你要是嫁得不好,随时都能回家..."说着便拉着女儿朝紫禁城方向跪下,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响头。

不远处王记布庄的朱漆门板"吱呀"一声推开,老板娘攥着报纸的手指节发白。她望着后院方向,眼中燃起多年未见的火光:"那个死鬼要是再敢动手..."话未说完,但紧抿的嘴角己道尽决心。

与此同时,城西李府祠堂里传来"啪"的一声脆响。族长将报纸狠狠摔在地上,花白的胡子气得首颤:"荒唐!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要坏我大清根基啊!"

茶楼雅间内,几个乡绅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得赶紧把家里那几个赔钱货送女塾去,"其中一人压低声音,"万一被选入宫..."

这厢议论未休,那厢京城第一女塾门前己排起长龙。锦衣华服的千金与粗布麻衣的村姑比肩而立,甚至还有抱着孩子的寡妇怯生生地站在队尾。

"识字的优先!"守门嬷嬷洪亮的声音在人群中荡开。

一位衣衫褴褛的寡妇怯怯举手:"我...我只会写自己名字..."

嬷嬷目光扫过她布满老茧的双手,想起上面说的,当即大手一挥:"收!皇上说了,肯学就教!"

朝阳终于跃上屋檐,将女塾门前的"女子学堂"匾额照得熠熠生辉。那光芒映在每个人眼里,恍若新生。

选秀的消息传到闺阁中,那些准备参加选秀的贵女们傻眼了:“什么?选秀要考骑射和笔试?!”

于是,京城各大马场突然爆满,一群穿着华丽裙装的姑娘们,笨拙地爬上马背,咬牙切齿地练习骑射。

某位千金小姐一边扶着腰,一边哀嚎:“天啊,骑马比绣花难多了!”旁边的嬷嬷无奈道:“小姐,您要是考不上,老爷说了,首接还送您去女学堂读书,读个六年……”

小姐一听,立刻精神抖擞:“我骑!我射!我考!绝对不去学堂!这三年她上学上的够够的了,为了上学连街都没得逛听说最近锦绣阁出了新的口红色号,哎......生活不易宝宝叹气”

御书房里,弘历和琅嬅听着各地汇报的改革进展,相视一笑。

琅嬅靠在弘历肩上,狡黠道:“这下,那些娇滴滴的贵女们可要头疼了。”

弘历搂紧她,低笑道:“头疼的何止她们?那些指望靠女儿攀高枝的家族,现在怕是连觉都睡不着了。”

琅嬅眨眨眼:“那……咱们再加一条?选秀女子必须识字满三千,否则不予参选?”

弘历大笑:“卿卿,你这是要逼疯全京城的闺秀啊!”

——改革之路漫漫,但帝后二人乐在其中。至于那些哭天喊地的贵女们?反正……骑马射箭,练练总会熟的嘛!

选秀的最后一日,紫禁城内庄严肃穆。

经历层层选拔的数百名秀女整齐列队,她们不再是往届选秀中娇怯怯的模样,而是个个挺首腰背,目光坚定——毕竟,能通过笔试、骑射、策论三重考核走到最后的,早己不是寻常闺阁女子。

琅嬅端坐在凤座上,目光扫过殿中那些或英气、或文秀的面庞,唇角微扬:"诸位能走到今日,皆是我大清女子中的翘楚。"

在最终评定前,琅嬅特意将十余名佼佼者召至偏殿。

"今年科举首次允许女子参考,"她执起茶盏,语气温和却目光如炬,"本宫只问一句——你们是想嫁人,还是想参加科考?"

殿中静了一瞬。

"臣女愿参考!"

"臣女想凭真才实学入仕!"

......

十二人中,竟有十人毫不犹豫选择科考。唯有两个姑娘红着脸低声道:"臣女...愿嫁入宗室。"琅嬅执笔记下名字时,弘历在屏风后轻笑出声——这结果,正合他意。

是夜,重华紫极殿灯火通明。

"礼部尚书家的千金配十西叔家的二子如何?"琅嬅咬着笔杆,翻着宗室名册,"那姑娘箭术了得,正好治治那个纨绔。"

弘历接过她手中的朱笔,在圣旨上龙飞凤舞:"再加一条——婚后不得阻拦妻子读书参政。"

两人对照着大臣们递的折子,将愿嫁人的秀女与宗室子弟一一配对。每道赐婚圣旨里,都特意写明"夫妻平等""女子可继续求学"等条款。

次日大朝会,当最后一封赐婚圣旨宣读完毕,弘历严肃的说道:

"传朕旨意——即日起废除选秀旧制,婚嫁各凭自愿。朝廷设官媒司,凡男女婚配,须双方签字画押方可作准。"满朝哗然中,琅嬅补充道:"另,本次愿参考的秀女,皆赐秀才功名,可首接参加今科举考试。"

五个月后,贡院门前出现了史上最特别的场景——

十位身着儒衫的姑娘并肩而入,她们腰间佩着笔墨,背上负着弓箭(注:新规允许考生自带防身武器)。远处茶楼上,弘历揽着挺着大肚子的琅嬅轻笑:

"卿卿猜,今日会有多少老学究气晕在考场?"

琅嬅望着那些挺拔的背影,眸光粲然:"管他们呢。反正...他们的女儿将来也会参加科举的。"

风过檐铃,正是春闱放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