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也不是不能接受

“咱们一块发财。′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

“肯定行。”

陈寻对两人合作能赚钱这事,那是一点儿都不怀疑。

毕竟有三兴在背后撑腰,技术方面肯定没的说。

销售渠道有点差别,但如果是通过三兴的渠道出货,那就更稳了。

现在就技术和设备这块是问题。

李在基也不可能白白送给他,就算想送,家里那边也没法交代。

既然得花钱,那就得谈价格了。

“这价格怎么算呢?”陈寻抿了一口红酒。

李在基心里也有数,价格定高了陈寻肯定不乐意,定低了他又没法跟家里和董事会交代。

就算是大哥的把柄,那也不是不能接受。

再说了,还有个关键点,技术。

中国在电子产品技术这块,现在可不差。

至少在中低端,还有一些高端领域,那是相当有竞争力的。

要是技术太差,陈寻肯定看不上。

技术太好了,他们内部也不会同意。

李在基能把陈寻约来,这方面他肯定考虑过了:“陈总,这个价格肯定会偏高一点。”

“价格太低了,我很难跟内部交代。”

“不过在销售渠道这块,‘七八七’我可以做点让步。”

“帮你补回损失。”

“你觉得怎么样?”

陈寻点着头:“总体上我没什么意见,但具体细节和比例,咱们还得好好聊聊。”

陈寻这么说,表面上看像是答应了,但实际上要是好处不到位,他才不会合作呢。

就连后面的合作,陈寻也能让李在基为难。

要是诚意不够,那肯定是不行的。

“没问题,咱们可以谈。”李在基对东南亚的中低端市场根本就不在意。

这个市场的利润本来就不怎么地。

哎,要是能想办法把那些不算太尖端的技术卖个好价钱,那也算是立了一功嘛。

在中低端市场上能捞到点油水,甭管多少,能赚钱就是好事。

瞅瞅李在基那神态,陈寻心里也有了数:“还有什么别的条件不?”

“咱们一次性把事说明白,省得以后又扯皮。”

“咱俩这合作关系,可也不是一般般的,对吧?”

李在基一个劲儿地点头:“陈总说得对,必须说明白了。/优_品?暁`税-徃~ /追¢嶵·歆¢蟑_节^”

“技术上头,咱们不能首接卖给中国,那可不中。”

“你得琢磨琢磨去东南亚搞个公司,这公司得是全本地投资,不能有中国的影子。”

“要不然,三兴内部那一关肯定过不去。”

“到时候,我把一些中低端技术,按个相对高的价钱卖给你。”

“我首说了哈,这些技术在咱们中国国内肯定是有的,就在一些公司手里攥着呢。”

“但东南亚那边指定没有。”

“你买了技术后,就可以打着东南亚公司的旗号,在中国开厂。”

“这主意怎么样?”

绕这么大弯子,其实就是为了避开三兴内部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事。

陈寻琢磨了一会儿,说道:“技术得全权授权给我们?”

虽说国内有类似的技术,可能还更胜一筹,但陈寻拿不到手啊。

那些公司还指着这些技术捞金呢。

要是陈寻想进军电子行业,买技术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搞研发,这法子最好。

国内这条路估摸着是行不通了,要是能从三兴那儿拿到稳定的技术,也算是迈出了第一步。

下一步就是想辙搞到更高端的技术。

陈寻说:“我做生意爱往长远了看。”

“要是买了这些技术就光生产,赚一笔就拉倒,那拉倒吧。”

“既然要干,就得往长远了考虑,以后肯定还得再往里投钱。”

“所以说研发这块,我也得投钱。”

李在基一听这话就有点犯嘀咕。

陈寻这话的意思明摆着,他将来是想往高端发展的。

这样一来,就成了三兴的竞争对手。

这就像是养只老虎,等它长大了说不定就反咬你一口。

不过李在基没纠结多长时间:“没问题!”

“陈总的意思是让我在研发上支持你一把。”

“我不能首接给你技术和资料,但我可以从三

兴内部给你调几个研究人员过去。”

“之后就得靠你自己培养了。·顽_夲_鰰`戦^ ¢庚`新/最!全,”

简单说吧,李在基能给陈寻指条道儿。

能不能走得通,就看陈寻自己的本事了。

陈寻心里也明镜似的,李在基不可能把自己最赚钱的技术拱手相让。

他给的研究团队,说不定还是三兴里头最差的呢。

即便如此,对陈寻来说,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头。

毕竟他在这方面什么基础都没有。

而且,李在基在这事上也不会提太苛刻的要求。

陈寻点了点头:“行!后面的开发,就是我自个儿的事了,李少在能力范围内,帮我一把就行……”

李在基之所以爽快答应,是因为他不信陈寻能有什么大出息。

现在陈寻就算拿到了一些中低档技术,在东南亚或许够用,但在三兴眼里,那些都快成老古董了。

差距至少有两到三代呢。

有这种优势在,李在基压根儿不担心陈寻会追上。

就算追上了,他也不在乎。

李在基想跟陈寻联手的是家电领域,不是三兴的核心半导体业务。

就算李在基真打算把半导体业务给陈寻,那也得猴年马月呢。

半导体工厂可不是随便盖个房子那么简单。

标准严得很,设备调试也得老长时间。

建个中端半导体工厂,起码得好几年。

他们俩心里都有数,都觉得自己不吃亏,所以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具体细节不用他们操心,那些专业的东西他们俩都不懂,得找专业的谈判团队来搞定。

这谈判啊,得悄悄进行,不能公开。连三兴公司内部的人都不能知道。这事就他们俩心知肚明。说白了,就是他们合作的进一步加深。

商量好后,李在基邀请道:“陈总,楼下有家餐馆,我己经让人安排好了,咱一起去吃个饭吧。”

“今天是韩式料理,希望你别介意哈。”

“毕竟这是在韩国嘛,我也想尽尽地主之谊。”

这段时间李在基发现,陈寻这人特别爱国。

陈寻呢,确实挺讲究吃的。

不过,只要能从李在基那儿捞到好处,吃什么他都无所谓:“没事,我也想尝尝韩国的美食呢。”

李在基故意奉承他:“其实韩国很多美食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后来加了点自己的特色。”

“不能说改良吧,按咱们中国的说法,应该叫入乡随俗。”

“为了让当地人接受嘛,对吧?”

李在基这么说是不是真心的,其实不重要。

陈寻也不在意。

就算李在基真是这么想的,他也不会背叛三兴。

在陈寻看来,只要有钱赚就行!

说实话,韩国料理并不太对陈寻的胃口。

特别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泡菜。

烤肉和包饭还行,毕竟这些东西本质上都差不多。

在陈寻眼里,烤肉就是烧烤,包饭就是里面包了点菜。

回到酒店后,陈寻立刻把徐立明叫了过来:“立明,你赶紧想办法组个懂家电行业和技术的谈判团队。”

“一个星期之内必须搞定。”

徐立明说:“一周时间有点赶啊!”

“就算现在马上回国找人,签证也得花时间。”

陈寻没让步:“那就找,就算是远程谈、视频谈,你也得给我组个谈判团队出来。”

徐立明挺机灵:“这次是跟李在基谈吧?”

陈寻轻轻应声:“没错,李在基有意向我们出售一些技术。”

“不是什么顶尖的高科技,就是些彩电、冰箱、空调这类家用电器的技术。”

“价格嘛,可以比国内同类技术的永久授权高出个百分之十左右。”

“具体多少,还得看他们那边的条件。”

徐立明好奇地问:“那他们能捞到什么好处呢?”

徐立明心里跟明镜似的,陈寻不会无缘无故地多花冤枉钱,这里面肯定有名堂。

陈寻解释道:“他们会帮我们建个研发中心,再派个三兴的研发团队过来。”

“还有,东南亚地区的三兴家电销售渠道也会向我们开放。”

“不过,这渠道他们不一定肯给,如果不让我们参与销售管理,那可能就得把价格压低点儿。”

“咱

得尽量争取共享这销售渠道,就算给他们提价百分之二十也无所谓。钱给他们赚,咱们在东南亚市场还能再捞回来。”

“还有啊,他们要是老拿半导体研究所的事来扯皮,那咱们就压价!之前我是提过要在韩国建个半导体研究所。”

建这个研究所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人才,研究成果是次要的,研究不出来也没关系。

毕竟这研究所还没影儿呢,得拿地、建厂,就算买现成的,也得谈条件、签合同、过户,一系列手续麻烦着呢。

特别是半导体是韩国的支柱产业,华夏资本想插一脚可没那么容易。

要是真搞起来,麻烦事还多着呢。

徐立明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陈总,咱们资金方面可能有点吃紧。”

“长期投资下去,流动资金己经有点捉襟见肘了……”

陈寻懂徐立明的意思,他虽然手里握着不少资产,但大多是还没见效益的投资,都还在起步阶段。

游戏、电影、公司,都还在往里砸钱呢。

有些项目确实赚钱了,但钱都在公司账上,不能随便动。

而且,赚的钱还得留着支持公司发展呢。

陈寻说:“这事不难解决。”

“实在不行,咱们就去银行贷款。”

“就咱们现在的资产,贷个百亿人民币轻轻松松。”

“国内研发的游戏眼看就要公测了,电影也快上了。”

“到时候,大把的现金就进来了。”

徐立明却有些担忧:“游戏的情况还不明朗,能赚多少还不好说呢。”

“电影就算赚钱,从上映到结算、分成,最少也得半年。”

“要是咱们想跟三兴一起开拓东南亚市场,少说也得准备几亿美元。”

“咱们现在要不要先跟银行打个交道,提前做好准备?”

这是最保险的办法,就算以后不用这笔钱,提前接触银行也能多条后路。

陈寻琢磨了一会儿,觉得徐立明说得在理:“行,你安排人去跟银行接触一下。”

“总不能到时候手忙脚乱吧。”

徐立明又告诉陈寻:“颂伊今天打算请人吃饭,让我先跟你说一声。”

陈寻愣了一下,问:“请谁啊?”

徐立明答道:“就是上次黄总招进来的那个编剧。”

陈寻“哦”了一声,说:“这种小事你安排一下就好。”

徐立明应了一声,然后转身去忙陈寻交代的事情了。

最近这段时间,陈寻对徐立明是越来越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