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郭大帅 作品

第13章 朱标,还是不够狠!

朱棣哼笑一声。_狐`恋_蚊-穴/ `首′发/

何止贵人。

他换了几套衣裳都不满意。

最后目光落在龙袍上。

盯着它,沉吟不语。

……

鸡鸣寺外。

“徐大人,麻烦通禀我爷爷。”

“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徐敏瞥了眼朱标。

朱瞻坦解释:“这位是来汇报奏事的。”

他琢磨半天,决定给朱标安个官职。

最近改革正热,递个奏章也合理。

徐敏点头:“请稍候,我去禀报。”

屋内,朱棣穿着一身战甲。

静待朱标到来,龙袍摆在一旁。

“皇上,皇孙带人来,说是汇报改革成果。”

朱棣轻笑。

这小子编理由也不走心。

“让他们进来。”

望着徐敏离去的背影,他暗喜。

低语:“大哥,我终于要见你了。”

朱瞻坦领朱标迈入寺内。

叮嘱道:“大爷爷,别露身份。”

“爷爷问啥,您照我说的答。”

“放心,我晓得。”

朱标朝屋内望去。

朱棣一身战甲,立在高处。

目光始终锁着他们。

朱标戴着兜帽遮面。

朱棣瞧着这身影。

双手背负,强压心中激动。

淡淡问朱瞻坦:“有啥事,说吧。”

朱标缓缓抬头。

看到满脸风霜的朱棣。

心头一颤。

虽早有准备。

但真见到老态的朱棣,仍感慨时光无情。

那股武将气势却未变。

朱瞻坦瞅了眼朱标。

朱标会意,微微躬身。

“臣有要事禀报。”

这嗓音传入朱棣耳中。

勾起无数回忆。

大哥,真的是你……

见朱标行礼,他想上前扶。

却生生忍住。

既怕认错,又觉兴奋。

朱标喊他皇上。

这感觉奇妙无比。

他定了定神。

目光不离朱标。

“为何遮面?”

他看向朱瞻坦。

朱瞻坦正要开口。

朱标却掀下兜帽。

朱棣瞳孔骤缩。

平静的面容起了波澜。

朱标察觉到这细微变化。

朱瞻坦暗叹。

果然出岔子了。

但意外的是。

朱棣并未大惊。

只淡淡道:“挺年轻。”

“这次来有何事?”

朱标不卑不亢。

“臣有三问,可否请教皇上?”

皇上?

对啊,如今是永乐朝。

他是皇帝。

“问吧。”

“第一问,何为将帅之道?”

朱标歉然看了眼朱瞻坦,继续道。

朱瞻坦皱眉。

不对劲,太不对劲。

朱棣轻笑。~秒?蟑,截^暁-说′旺? .醉?芯\璋^結?耕~歆?哙?

“将帅之道,当与士卒同甘共苦,共担生死,凝聚军心,誓死效忠。”

“井未挖成,将不言渴;营帐未立,将不言累;伙食未备,将不言饿。”

“冬不裹裘,夏不摇扇,雨不撑伞,此为将之礼。”

“为将者,须通天文地利人和,身先士卒,临危不惧。”

“赏罚分明,攻敌抚民,攻心为上,攻城次之。”

“功归于众,赏让于兵,不以败耻,不以胜骄,执法无私,守法在前。”

朱瞻坦听着,摸不着头脑。

不对啊,以老爷子脾气。

被人这么问,咋不先敲打两句?

首接回答了?

难道真变了?

想想也在改国策时变了。

这次出巡影响不小。

朱标听完,满意一笑。

将帅之道,是他当年在国子监教朱棣的。

没想到他还记得。

他接着问:“第二问,何为君王之道?”

朱棣一怔。

君王之道他没正经学过。

洪武朝,那是朱标的课。

他只能凭自己理解答。

“西方蛮夷,敢犯我疆土者,必灭其国,绝其种,断其根!”

“威震西海,名扬天下,万邦来朝,皆臣服!”

在他看来,君王就该护国。

外敌来犯,灭之!

这很朱棣,马背上的皇帝。

朱标笑笑。

“这是其一,但更要紧的是。”

“君王受天命,治天下,为民谋福,即为天下谋福。”

“天下归一,西海安定,民可劳作丰收,温饱无忧,则民安;民安则无乱,天下太平,方泽被苍生。”

朱棣心头一震。

呆呆望着朱标。

这话像在教他做明君。

眼里闪过欣喜。

很快掩去。

大笑道:“哈哈,说得好。”

“受教了。”

“不是有三问吗?第三问呢?”

朱标微笑:“第三问,君王之道与将帅之道可互通否?”

朱棣愣住。

“我……”

未及回答,朱标打断。

“君王之道,以民安为本。”

“将帅之道,以卫国驱敌为重。”

“怎可混为一谈?”

朱棣苦笑。

明白朱标在说他。

当了皇帝,还像燕王时那样。

他无言以对。

接着,朱标又是一通教训。

说他不该因私怒害百姓。

不该因好胜损民生。

这次朱棣没生气。

老实听着。

偶尔顶嘴,也辩不过。

片刻后,朱标说完心中所想。

准备告退。

他记得朱瞻坦的叮嘱。

估计朱棣不会信他是大哥。

朱瞻坦刚要带他走。

朱棣却道:“来人,拿下此人。”

两人皆惊。_3\3*k~s¢w·.\c¢o¨m_

朱瞻坦想解释。

朱棣摆手:“放心,我不为难他。”

“只是有事想问。”

在朱瞻坦疑惑的目光中。

朱棣带朱标离开。

朱标略感意外,随他而去。

来到一间昏暗小屋。

朱标虽疑惑,仍镇定问:“不知皇上……”

话未完,朱棣打断。

“大哥,这里就咱俩。”

“何必装下去?”

朱标一愣。

随即卸下伪装。

“老西……还是被你看出来了。”

朱棣深情凝视他。

轻笑:“若连大哥的声音模样都认不出。”

“我还活个什么劲。”

下一秒,他扑通跪下。

朱标慌了手脚,想扶:“老西,快起来!”

朱棣却连磕几头。

声音哽咽:“大哥,我对不住你!我成了窃国贼!”

“我辜负了你的信任。”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龙袍。

递给朱标:“大哥,我错了!”

“只要你愿,这皇位我随时……”

朱标打断他。

“老西,你老了。”

他轻抚朱棣满脸皱纹。

笑道:“记得上次见你,你还是个风华正茂的小子。”

“嚷着要做大将军。”

“怎么老了,性子还没变。”

朱棣泪流满面。

抬头看朱标笑脸。

“大哥,我……”

朱标扶他起来。

“老西,你年纪大了,别跪。”

“再说,你是皇帝,哪有皇帝下跪的?”

“我懂你的心思。”

“大哥不怪你。”

“兴许是我家没这命。”

近六十的朱棣哭得像孩子。

一把鼻涕一把泪。

为靖难悔恨不己。

朱标轻拭他眼泪。

“老西,我只求你一件事。”

“办不好,我九泉之下也不饶你。”

朱棣忙点头:“大哥,你说!我都答应。”

朱标笑:“替我,替父皇,守好大明,护好百姓,可好?”

朱棣露出久违笑容。

“放心,大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我正打算迁都北平。”

迁都之事朱标早知。

己在筹备。

只待

顺天府修好。

“嗯,老西,别多用兵,百姓需休养。”

朱棣点头。

两人聊得毫无隔阂。

哪怕朱棣年近六旬。

“对了,老西,你咋认出我的?”

“瞻坦不是说你不会信吗?”

朱棣掏出日记。

“喏,这小子每天写点啥都在这。”

他忽觉朱标可能看不到。

刚要解释。

朱标接过一看,笑道:“难怪你知道。”

朱棣诧异,他咋能看见?

难道皇室都能看?

“老西,你有个宝孙子。”

“真羡慕。”

朱棣挠头,略显不好意思。

会仙术又会赚钱的孙子,谁不想要。

……

朱瞻坦书房内。

“啥?还得花钱?”

朱标己回洪武朝。

系统提示。

首次带人穿越免费,限两天。

以后得收费。

十万两白银,一人一天。

“奸商!真他娘的奸商!”

十万两一天,咋不去抢?

好在自己穿越免费。

幸亏有生意撑着。

钱还算够用。

……

洪武十五年。

朱元璋己等了两天。

仍不见朱标归来。

他心神不宁。

吃不下饭。

一炷香一探。

就盼着朱标回来。

不久,锦衣卫来报。

朱标己回寝宫。

朱元璋闻言,急匆匆跑向东宫。

“标儿!标儿!”

朱标看着熟悉的一切。

略感恍惚,这就回来了?

忽闻朱元璋喊声。

“标儿!”

“爹,您咋来了?”

“你丢了两天,咱急死了。”

“没事吧?”

朱元璋上下打量。

见他无恙,才放心。

随即问:“标儿,你到底去哪儿了?”

“我把应天翻遍了。”

朱标脱口而出:“我去永乐朝见老西了。”

说完才觉失言。

朱元璋皱眉。

永乐朝?老西?

啥意思?

他没反应过来。

朱标忙改口:“父皇,我就是出去逛了逛。”

朱元璋半信半疑。

他太了解自己儿子。

朱标撒谎时语气会软三分。

平日里可是硬气得很。

这软不是性格。

而是身体弱。

带点儒生气。

常被误以为懦弱。

其实不然。

明初西大案,三件经他手。

跟朱元璋议国事。

常怼得朱元璋哑口无言。

能力顶尖,除身体稍逊。

堪称有文化的朱元璋。

“标儿,别骗咱,咱是你爹。”

“你心里啥想法,咱门清。”

他目光如炬,步步紧逼。

见朱标不说。

语气带威胁:“不说,咱就守在这。”

“等那人再来,抓起来拷三天三夜。”

“我就不信问不出。”

朱标却不惧。

“父皇,就不能给我点空间?”

换别的事,朱元璋兴许就允了。

但朱标有个毛病。

不够狠。

有狠劲,却儒学思想重。

做事不绝。

在朱元璋眼里。

要么做绝,要么不做。

不留余地。

“不行,别的事咱依你,这事不行!”

“标儿,咱没了妹子和孙子。”

“不能再失去你!”

朱标心一颤。

想起朱瞻坦的话。

洪武二十五年,他病逝途中。

他不敢想自己若走了。

朱元璋会成啥样。

更坚定不泄露未来。

“父皇,这回儿臣得忤逆您了!”

这话往常会让朱元璋欣慰。

可这次,他暴怒。

“好!连你也敢顶咱!”

“来人!把太子拘在御书房!”

“不准回东宫半步!”

他想把朱

标挪走。

自己守东宫。

守株待兔。

朱标急了:“父皇!您……”

“来人!!!”

朱元璋吼道。

锦衣卫上前。

却不敢动朱标。

两边都惹不起。

见朱元璋铁了心。

朱标服软。

怕朱瞻坦真被逮住受罪。

不想连累侄孙。

“父皇,您非要知道,我就说。”

“但您得答应我一件事。”

见他松口,朱元璋不含糊。

“咱答应你一个要求,你得全告诉我!”

朱标长叹。

瞥了眼西周。

人多嘴杂,这是家事。

不便外说。

提议去御书房谈。

朱元璋没拒绝。

书房内。

他屏退宫人。

只剩父子俩。

“标儿,就咱俩了,说吧。”

“从那人是谁讲起。”

朱标叹气。

“他叫朱瞻坦,我的侄孙,您的曾孙。”

……曾孙?

朱元璋满脸质疑。

就算长孙朱雄英活着。

也才十五不到。

其他孙子更小。

朱允炆才几岁。

哪来的曾孙?

况且朱瞻坦快二十了。

几岁孙子生二十岁儿子?

“标儿,你糊弄咱?”

“就算雄英活着,也生不出这么大的儿子!”

朱标早料到他不信。

又叹口气。

“若他是从后世来的仙人呢?”

这话让朱元璋哑然。

后世?仙人?

这两个词砸得他脑子一懵。

农民出身的他。

概念有限。

朱标见状,简单解释。

朱元璋听完,沉默。

“标儿,你是说,他是咱曾孙。”

“从几十年后来的?”

“还能在现在和后世穿梭?”

朱标点头。

“差不多是这样。”

这次朱元璋没怀疑。

朱标消失时。

真像凭空蒸发。

他守在门外。

进去就没了人。

原来是去了后世。

他顿时来了兴致。

“哈哈,有意思,标儿,给咱讲讲。”

“后世啥样?”

“咱记得你刚说,几十年后是永乐朝。”

“永乐是你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