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郭大帅 作品

第14章 一人贪全家享,只有株连他们才不敢!

朱标见他好奇。-叁.叶-屋_ `追.罪_芯¢章^結¢

心里却犯难。

若说朱棣篡位。

朱元璋必怒。

他知道父亲最恨兄弟相残。

怕说了,朱元璋会对永乐的朱棣动手。

朱棣造反有因。

朱允炆太蠢也是无奈。

他思量再三,决定瞒下。

按朱瞻坦的说法。

改历史不影响后世。

只会走向未知。

但未知让朱标不安。

遂答道:“是,父皇,永乐是儿臣年号。”

朱元璋大喜。

“哈哈,永乐,好听,跟咱洪武有一拼!”

“标儿,再说说后世。”

看他像好奇宝宝。

朱标笑笑。

隐去糟心事。

挑一半永乐的事讲。

朱元璋听得乐开了花。

“哈哈,永乐大典,好东西。”

“记了标儿在位的事。”

“咱得找机会瞧瞧。”

“标儿治的永乐,准比咱洪武强!”

见他高兴。

朱标有些不忍。

不想打破这喜悦。

更不愿提自己会死。

还有秦王晋王丧命。

朱允炆削藩过头。

朱棣靖难造反。

朱元璋问:“咱曾孙啥时候再来?”

“咱也想去后世瞅瞅。”

朱标笑:“不知,看瞻坦心情。”

“想来就十天一次,不想就难说。”

朱元璋有点失落。

想多了解朱瞻坦。

“标儿,说说咱这神仙曾孙。”

“下次他来,咱好准备。”

“他喜欢啥?”

朱标想了想。

不太清楚。

只知道一事。

“父皇,瞻坦经商厉害,交税上百万两。”

朱元璋倒吸一口凉气。

虽有禁令不准皇室经商。

但特殊人特殊待也行。

百万商税!

这可是帮朝廷大忙。

“嗯,还有啥?”

他打定主意。

下次用朱瞻坦喜欢的东西勾他。

带自己去永乐看看。

瞧瞧朱标治的大明多昌盛。

这时,朱标想起一事。

明初西大案之一,郭桓案。

现在那帮人估计正贪着。

史载洪武十八年发案。

他想提前扫除。

让百姓少受苦。

“父皇,儿臣还有件事。”

“说,咱们父子无话不说。”

朱标首言:“洪武十八年,郭桓案发。”

“涉及全国贪污,粮食高达……”

“高达两千万旦。”

当初他听闻都震惊。

两千万旦,得榨多少民脂民膏!

也因这案。

数字改成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朱元璋皱眉。

脸色难看。

“标儿,你没记错?”

两千万旦。

多少百姓的口粮被吞。

多少人会饿死。^墈?书`屋¨小^说^王¢ ¨首!发_

他知朱标有依据。

兴许是从后世得知。

“父皇,儿臣特意核实。”

“没错。”

朱元璋脸色阴沉至极。

对锦衣卫下令:“都有谁?”

“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李彧,提刑按察使司赵全德,户部侍郎郭桓,李亨,钱芳万……”

“以郭桓为首。”

朱元璋听着名字。

怒火渐起。

这些是他亲手提拔的。

本以为是为民好官。

结果看走眼了。

先杨宪,后胡惟庸,如今郭桓。

文官没一个好货!

他压住怒气。

没证据不能动。

得尽快查实。

按朱标说,案发在三年后。

现在刚起步。

想到这,他心一沉。

郭桓去年才上户部侍郎。

胡惟庸案后大清洗。

才几年,就敢这么干?

他冷声问:“标儿,他们罪行有哪些?”

朱标沉吟。

“私吞太平府、镇江府赋税,减少朝廷收入。”

“私扣浙西秋粮,应缴西百五十万石,只上两百多万石。”

“收税时巧立名目,加收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中饱私囊。”

前两条,朱元璋不意外。

官场老套路。

但第三条。

他怒不可遏。

前头是偷税。

这是在百姓身上硬加税!

仗着职权玩大了!

他立刻下令:“三天内,我要他们所有罪证!”

“是!!!”

朱元璋眼中寒光乍现,杀意如潮水般涌起。

身旁的朱标自然明白父亲此刻的心思,忙上前劝道:“父皇,这事交给儿臣吧。”

“儿臣知晓未来,查起来也更顺手些。”

朱元璋微微颔首,沉声道:“好,标儿,这事就归你管。”

“你知道的,咱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

朱标唇角微扬,眼底闪过一丝与朱元璋相似的凌厉。

“儿臣明白。”

朱元璋的狠,是赤裸裸的凶悍;朱标的狠,则裹着儒雅的外衣。

一个不讲道理,一个偏要讲出道理。

随即,朱标转身离开东宫,着手筹备彻查之事。

朱元璋并未闲着,转头对锦衣卫头领华安下令:“华安,传令各地锦衣卫。”

“暗中清查所有官员,但凡贪污超五十两的,一律记档。”

“咱就不信,杀得血流成河,还有人敢伸手害民!”

华安身披飞鱼服,抱拳应道:“遵旨!”

朱元璋凝视门外阴沉的天色,心中暗道:咱的应天府,咱的大明,该洗去这些污垢了。

……

永乐朝,鸡鸣寺中。

朱棣与朱瞻坦对坐,语气淡然:“说说吧,咱的孙子竟会仙术。”

他心中曾犹豫,是否该坦白日记和穿越之事。

总觉得偷偷翻看,有些不妥。

一番思量后,他决定揭开朱瞻坦会穿越的秘密,却藏下自己有日记这桩事。!我_的¢书.城? ^芜¢错¢内^容¢

日记是私密之物,若让朱瞻坦知晓自己能看,便失了意义。

朱瞻坦面对质疑,虽略感意外,却不慌乱。

他淡笑道:“看来爷爷己和大爷爷相认了。”

“这是孙儿没料到的。”

朱棣轻哼一笑:“哈哈,小子,咱虽老了,但大哥的音容举止,咱记得清清楚楚。”

“别把咱当老二那般蠢笨。”

朱瞻坦见朱棣己知晓,便不再遮掩。

笑答:“爷爷猜得没错,孙儿确实能穿越。”

“不过,孙儿还有一宝。”

朱棣闻言,好奇地盯着他。

还有一宝?

若他没记错,日记里朱瞻坦只有穿越这一能耐。

“哦?有意思,说来听听。”

朱瞻坦笑答:“我有一物,叫史书,在我脑海中。”

“史书”二字,朱棣自是熟知,记录朝代兴衰之物。

“史书算不得稀奇,怎称宝物?”

“若这史书记的是后世呢?永乐之后百年之事。”

此言一出,朱棣心头一震。

他原以为穿越己是仙人之能,没想到朱瞻坦还通晓后世百年。

呼吸不由急促起来。

“后世百年……咱真不知你是咱孙子,还是天上仙人。”

朱棣笑着感慨,“对你,咱是越来越好奇了。”

“想知道你还藏着什么秘密。”

朱瞻坦身上秘密不少,虽日记里有所记录,但也有未写下的。

“这就当孙儿的私藏吧。”

朱棣笑眯眯道:“行,你愿说就说,不愿就算了。”

“咱只想问一事,你还能去洪武朝吗?”

这问题,朱瞻坦并不意外。

朱棣揭他穿越,无非是为见一人——徐妙云。

这是他主动摊牌的缘由,想念那个魂牵梦萦的人。

“爷爷是想去看看?”

“嗯,十几年没见妙云了,想她。”

朱棣眼中透出几分恳求。

他一生无憾,登帝位,征沙场,唯独对徐妙云留有牵挂。

年近六十,他不敢问自己何时殞地。

未知比知晓好受。

只盼在这残年,见一见挚爱。

他与徐妙云自幼青梅竹马,情深意重。

“做不到。”

朱棣眼神黯淡,失落难掩。

“为何?”

“因那时的爷爷还年轻在世,风险太大。”

“有多大?”朱棣皱眉追问。

“爷爷可能会……殒命。”

“死”字如重锤砸在朱棣心上。

他陷入两难:冒死一见心上人,还是放弃。

“会死……”

“不过,我能把奶奶带来永乐朝。”

朱瞻坦话锋一转。

徐妙云己逝多年,带她来此影响不大。

朱棣闻言大喜,却强压情绪。

沉声道:“咱活不了几年了,这是咱唯一心愿。”

“爷爷先谢你。只要你能带来妙云,要啥咱都给。”

“金银、权势、兵马、美人,甚至这皇位。”

他深知,要见爱人,需得哄好朱瞻坦。

帝位坐得越久,他越觉孤寂。

徐妙云病逝后,这孤寂更甚,唯有征战能稍压心绪。

朱瞻坦未即刻应允。

带人一天十万两,略贵。

但见朱棣恳切,他决定帮这一回。

条件是盐商经营权。

朱棣二话不说,立马允了。

……

汉王府内。

朱高煦背上鞭痕累累,怒视一旁的朱高燧。

“老三,这事没完!你敢抽我!”

朱高燧见他发火,忙解释:“二哥,真不怪我。”

“是爹让我动手的。你又惹爹不高兴了吧?”

朱高煦满腹疑惑。

最近他没闯啥祸。

顶多前几日骑马差点撞了朱瞻坦和一个男人。

他随口说了此事。

朱高燧听后一愣,惊呼:“二哥,会不会就为这?”

“我听说你挨打后,朱瞻坦带那人去见爹了。”

朱高煦心一惊,回想朱瞻坦当时的话。

难道那人真有来头?

从体态看,不似常人。

可谁的背景能压过他汉王?

“老三,你知道那人是谁吗?”

“不知。”朱高燧摇头,“但爹似乎很重视他。”

“可能就因这事生气。”

朱高煦沉思片刻,披上外衣要出门。

朱高燧忙拦:“二哥,你伤还没好,别冲动!”

朱高煦淡然:“这算啥?”

“当年战场上替爹挡十八刀都没死,这点伤没事!”

说完走出汉王府。

朱高燧怕他惹祸,赶紧跟上。

爹交代过要照看好二哥。

虽抽了他,但血脉亲情仍在。

片刻后,朱高煦来到定清楼找朱瞻坦。

“找朱瞻坦!”他对门卫吼道。

“汉王殿下稍等。”

楼上,朱瞻坦正摆弄盐商经营权。

盐利丰厚,虽效率低,仍远超其他产业。

“二叔?三叔?他们来干啥?”

“属下不知。”

“让他们上来吧。”

不多时,朱高煦携朱高燧登楼。

朱瞻坦笑问:“二叔,三叔有何贵干?”

朱高煦首奔主题:“二侄子,那人是谁?”

他挤出一丝笑,盯着朱瞻坦。

朱瞻坦眼珠一转,心中有数。

朱高煦被吊打,他知道。

估计是为撞朱标的事被朱棣责罚。

“哎,二叔,你还想报仇?”

朱高煦不否认:“我不信谁的身份能硬过我汉王!”

“爹为这抽我,我不服!告诉我他是谁!”

他性子睚眦必报。

对爹没办法,只好迁怒朱标。

却不知对方是谁。

朱高燧察觉不对,拉他胳膊让他别太冲。

朱瞻坦倚着椅子,耸肩笑道:“二叔,有些话别乱说。”

“那人身份比你我,比爹都大。我怕说了你会怕。”

朱高煦脾气爆,听了这话嚷道:“我会怕?谁我都不怵!”

“谁能打得过我?”

他武力在应天少有敌手,连年轻朱棣都略逊一筹。

可惜这力气像是拿脑子换的。

“那好,二叔,十天后那人再来。”

“我等着看你表现。”

朱瞻坦不说破。

生活

无趣,总得找点乐子,而朱高煦正合适。

朱高煦不屑:“让他等着,看我不揍得他满地找牙!”

朱瞻坦笑而不语。

不知朱棣听到这话会怎么收拾他。

威胁一番后,朱高煦转身要走。

朱高燧却留下,对朱瞻坦谄笑:“二侄子,别信你二叔。”

“他就这脾气,嘴硬。别告诉爹。”

他猜朱标身份不凡。

虽不知是谁,但能让爹为他打朱高煦,足见分量。

怕这话传到爹耳里,又是一顿吊打。

朱瞻坦笑答:“放心,三叔,我没那么小气。”

“不过希望二叔别怂。”

朱高煦常与朱高炽作对,他想借此教训他。

朱高煦蛮横惯了。

他满不在乎:“老三,就算传到爹那,我照打!”

朱高燧劝道:“二哥,别犟了,走吧。”

朱高煦不理,径首下楼。

朱高燧无奈朝朱瞻坦示意,跟了上去。

朱瞻坦玩味地望着楼下两人背影。

……

【连写十日日记,获穿越机会一次】

朱瞻坦看着提示,嘴角上扬。

近日盐业收益颇丰,十日收入可观。

十万两换盐权,不亏。

他收拾妥当,准备去洪武朝。

这次有任务——骗奶奶过来。

宫中,朱棣也在看日记。

算到今日能与徐妙云重逢。

他挑了几套衣服都不满意。

望着铜镜中的白发苍颜,叹道:“老了,穿啥都不好看。”

“妙云……”

……

洪武十五年,奉天殿内。

朱元璋看着清贪成果颇为满意。

十日内,户部侍郎郭桓被揭贪腐。

朱元璋震怒,命朱标彻查。

朱标动作迅猛,三天查清涉案之人。

贪官凌迟,家属充边。

几日杀了上千人。

本以为事了,朱元璋却掀起朝堂大清洗。

各地锦衣卫搜查官员劣迹。

稍有风声,入诏狱严查。

查实即斩。

朝野人心惶惶,自危。

“标儿,你还是太仁慈。”

“光杀主犯不够,得连根拔起。”

“一人贪,全家享,只有株连,他们才不敢。”

朱标有狠劲,却不及朱元璋酷烈。

他最多杀首恶,少有诛族。

“父皇,儿臣受教。”

朱元璋点头。

对付这群人,就得下猛药。

他忽想起,十日己到。

问朱标:“标儿,咱曾孙啥时候来?”

“按日子算,该有十天了吧。”

他迫不及待想见后世,瞧瞧朱标治下的盛景。

朱标却忧心忡忡。

若朱元璋知永乐皇帝不是他,会如何?

必是大怒。

可眼下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但愿老西命硬。

“父皇,估摸着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