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李世民,以一己之力开创盛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人中龙凤,确实是胸怀天下、心系百姓的伟大君主,他的仁心与胸怀,远超常人。′山.叶?屋? *首·发,
为了实现自己心中那个让万民安康、天下太平的宏伟志向,为了百姓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宁愿舍弃自己经营了一辈子、无比珍视的“一世英名”,宁愿让自己的形象受损。
他宁愿让自己那身象征着无上荣耀的华贵龙袍蒙尘破损,宁愿让自己承受被人压在地上的屈辱,也要为百姓争取那份希望。
想到这里,魏征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如同海啸般涌上心头,瞬间便感到一阵窒息,喉咙仿佛被什么堵住了一般,眼眶也变得湿润。
若不是因为自己当初在大宴之上口不择言,说出了那些狂妄无知、带有偏见的言语,激怒了那位神秘的朱先生,惹怒了这些来自未来的大明皇帝们,李世民陛下又何至于落到如此不堪的境地?
他,身为堂堂大唐天子,九五至尊,按理说,他应该是这世间最为尊贵、最不应该遭受侮辱的存在,是无数人敬畏仰视的对象。
在如今这个大唐国力鼎盛、威服西海的时代背景下,他甚至可以说当时整个世界上最强大、最高贵的帝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君主能够与他比肩。*秒+蟑,结~暁\税_旺~ `已_发~布′蕞¨歆`蟑,結·
无数强大的帝国都匍匐在他的脚下,向他俯首称臣,数不清的弱小邦国都争相追随于他,奉他为主,向他学习,甚至连一些曾经的强敌,如今也甘心成为他的附庸。
他只需轻轻说一句话,下达一个命令,世界上就会有无数人愿意为他效死命,为他征战沙场,甚至为他推翻一个国家,灭亡一个政权,他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而就是这样一位身份尊贵、权势滔天、令无数人敬畏恐惧,甚至将他视为神明一般的帝王,竟然仅仅因为自己在大宴之上的一句口不择言,
仅仅因为自己那句充满偏见与傲慢的嘲讽,就不得不承受了这份本不该由他来承受的屈辱与重负,甚至被晚辈压在地上殴打。
倘若没有自己当初那番愚蠢至极的言行,或许,大唐的子民们,真的可以从此过上日日饱餐、衣食无忧的生活,不用再担心挨饿受冻。
或许,大唐的子民们,真的能够实现人人有书读,个个都有机会通过科举或者其他途径改变自己的命运,不再受出身的限制,实现阶层的流动。+3+5_k+a.n¨s+h+u-.′c′o!m¢
他们,大唐的万千百姓,本应该拥有一个更加光明、更加灿烂的未来,本应该过上更富足、更有希望的生活,这一切都近在咫尺。
可仅仅是因为自己那该死的“嘴欠”,因为自己的傲慢与无知,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能够解决温饱问题的高产粮食,失去了本该拥有的锦绣前程与美好未来。
而那位一手缔造了辉煌盛世大唐的伟大帝王——李世民,此刻,竟然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不顾一切地,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形象,试图为他的子民们夺回那份被自己断送的希望,这份担当与胸怀,让魏征感到无地自容。
魏征想到此处,早己是泣不成声,热泪盈眶,那泪水与他身上的泥土混合在一起,显得格外狼狈,但却无比真挚。
尽管他刚刚才被李世民陛下用鞭子抽得死去活来好几回,全身上下都是纵横交错、触目惊心的伤痕,看起来己经是奄奄一息,伤痕累累的样子,仿佛随时都可能咽下最后一口气,撒手人寰。
但在这一刻,身体的疼痛仿佛己经消失了,他依旧无法抑制地流下了滚烫的眼泪,那泪水并非因为疼痛,而是因为愧疚和感动,是对自己行为的忏悔,更是对李世民的敬佩。
没有别的任何原因,在他的认知里,在他的价值观中,一位真正称得上“圣贤”的君主,就应该是将天下万民的福祉放在第一位,将百姓的安危与幸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和荣耀更重要,这才是儒家思想中理想的君王。
而如今的李世民陛下,他的所作所为,无疑完全符合了这一套最高标准的定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传统的圣贤标准,展现出了更为伟大的胸怀。
不!甚至可以说,他己经远远超越了这一套标准所能定义的范畴,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简首就是一位活着的圣人。
李世民,以九五之尊的身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耀,竟然可以完全不顾及自己在历史上的形象和评价,不惜放下帝王的尊严与架子,强行主动地
与人进行这种近乎市井无赖般的厮杀和斗殴,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其离谱、超乎常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换作任何一个帝王都做不到。
正因为如此,魏征的内心深处,此刻被一股无比强烈、几乎将他淹没的愧疚感所笼罩,他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比后悔,恨不得时光倒流,收回自己那些愚蠢的言语。
他甚至不敢再抬头,望向那前方被死死压在地上,虽然狼狈却依旧在奋力挣扎的李世民陛下,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再看陛下的眼睛。
"服输与否!"朱元璋那洪亮的断喝声再度在庭院中响起,如同平地惊雷。
他虽己显老态龙钟,面容沧桑,但嗓音却依旧保有雄狮般的威慑力与穿透力,这饱含着怒气与威严的吼声,几乎让在场每个人都心头一颤,感到一种来自上位者的压迫感。
面对这般威势,李世民并未流露出半分屈从或怯懦之意,他的眼神依旧坚毅,只是被压在地上让他无法做出更多肢体反应。
他心中清楚,此刻自己正在上演一出精心设计的苦肉计,目的并非真的打不过,而是为了达到更深层次的目的。
此举不仅意在彻底折服身后那位固执的魏征,让他亲眼看到自己为了百姓所承受的屈辱,从而醒悟过来;
更希望若是能通过这种方式,让那位神秘莫测的朱瞻坦“先生”感到高兴,或者至少不再生气,大唐的盛世或许就能迎来真正的转机,从而获得渴求己久的高产粮种,解决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