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一场

你敢说孔圣人的话是错的?还是敢说孟亚圣的话说错的?

圣人的话,那肯定都是对滴。*0.0\暁`税^旺, .更_鑫+嶵*筷¨

好啦,现在两个圣人指着一只猫,一人说是黑猫,一人说是白猫,问,两人为什么猫的颜色不同。

既然不能说两位圣人的话是错滴,那我们就抛开圣人去看猫,看看它为啥是黑猫又是白猫。

其实这道题很好写,分别代入孔圣和孟圣的时代,再剖开外表看本相,这道题那里是让学子们评判两位圣人谁对谁错,分明是让学子们讨论王道和霸道的利与弊。

白林夕慢慢有了思路,然后斟酌起词句,在草稿纸上唰唰唰写起来。

王霸之判,即天理人欲之界;孔孟之异,实补偏救弊之方。

nice,继续!

仲也霸而见许于圣,桓文事而见斥于贤。非言之舛,乃道之权也。

昔者伊……夫子尝叹“微管仲……此《春秋》责备贤者之微意也。

轲也则曰:“以力假仁者霸。”

盖至战国……此孟子距邪说以承道统之苦心也。

合而观之,孔子之权,权以济经;孟子之严,严以立体……圣门授受,岂有贰道哉?

白林夕文思如泉涌,一口气就把文章写完,然后逐字逐句的删改起来,等改的差不多后在试卷上誊抄起来。¨比?奇-中¨闻·蛧/ !追!嶵*欣^蟑.截¨

等他誊抄结束后吹干试卷的墨痕,抬头看了看西周,只见一个个学子正抓耳挠腮,奋笔疾书者寥寥无几。

做完一题后,白林夕没有感觉到丝毫疲惫,立刻看向第二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结合《虞律》,论德刑并用之失。

嘶!

白林夕再次倒吸口气,前句话其实简单,出自论语·为政,以此为题作答很简单,学堂甲字班的学子们几乎都能写出一篇不错的八股文。

但后句话要求结合虞律,白林夕敢肯定,学堂里八成半的学子根本没读完过虞律。

幸好的是自己虽不精通虞律,却也熟读过。

白林夕想了想就有了思路,为了谨慎起见,他决定这篇文章写简单点。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此圣贤之理想也。然观《虞律》,虽欲以礼法相维,然德礼之实未备,终致法外施仁,纲常废弛。*w.a,n_z\h?e,n¢g?s¨h-u/k′u\.!c′o?m~

《虞律》虽删削酷刑,然礼法之教未兴。如《礼律》中“子孙告祖父母”者绞,此本为正人伦……故耻感不立。

尝考《虞律》之立法,多因事制宜,然失于琐碎。如……民不知所从,故礼法之教徒存虚名。

其一:德礼之失,在于虚文而失实。

《虞律》虽载礼法,然多具文耳……故耻感不存。

其二:法例之弊,在于权变而害正。

《虞律》屡经修订,然权贵干预,法外施仁……法为权屈,民视礼法为儿戏,故无耻。

《论语》之训,历久弥新……若能以德礼为本,辅以宽刑,则“有耻且格”非不可及。此圣贤之道,治国之要也。

吭哧吭哧写了半天,白林夕写完后又删删改改,把一些尖锐的话润色润色,第二篇八股文要比第一篇八股文多花费一半的时间。

还好的是,应该写的还行。

白林夕叹口气,他对虞律不精通,若手持一本虞律,再写一篇文章绝对比这篇要强上许多。

接连写完两篇文章,白林夕感觉到了疲乏,他从包里拿出炒米饭,炒饭中加了肉丁,蛋花,味道不错还有营养,虽然凉了,但如今气温己热,凉着吃也没事。

简单吃了点东西后,他拿出水壶,里面装的是清神醒脑的浓茶,一口下肚只觉得头不晕了,脑不胀了。

再接再厉,白林夕看向了五经题。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天王狩于河阳」,《左传》谓「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公羊传》称「狩不书,此何以书?讳获也」,试论三传褒贬异同。

相比于西书题,五经题明显要容易许多,灌了一肚子茶水后,白林夕去了一趟茅厕,路过臭号时,那位被腌入味的仁兄,用愤恨的目光瞪着他。

如果目光可以杀人,想必每位入厕的考生,都得被这位仁兄万箭穿心吧。

白林夕进入茅厕时憋住气,仅仅是进入茅

厕,就让他有呕之的感觉,想一想一首守在茅厕的仁兄,白林夕心里为他默哀三分钟。

小解完,白林夕一身轻松的回到座位上,对五经题他己有了思路,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起来。

这道题的破题点,在狩字,只要紧扣狩字,再点名讳与讥的一体两面,这道题就不算跑题。

但不跑题归不跑题,想要得高分,得精心琢磨了。

把五经题抄在试卷上后,日头还没西斜,白林夕拿起试卷检查起来,检查了两遍,该写的都写了,也没犯什么忌讳。

书桌上投下一个人影,白林夕抬头看去,见是一名相貌堂堂的官员,看他的官服,白林夕认出他正是这次院试的主考官,胡学森学政大人。

身在考场他没法起身见礼,白林夕对着胡学森拱拱手,胡学森嗯了一声,看向他的试卷。

学政大人看自己的试卷,那必须给看啊,他将三张试卷一一张开,方便胡学森看。

胡学森只看了试卷的开头结尾,并没有详细看,但仅此他就能判断出文章的好坏了。

不错不错,此子答的非常好,若以西书五经论,此子即使不能成为案首,也可进前三之列了。

对白林夕点了点头,胡学森迈步前行,去看其他考生的答题情况。

夕阳西下,当铜锣敲响时,考场内以肉眼可见的,许多学子写字的速度快了许多,明显在赶进度。

白林夕没有在考场逗留,看有人交卷后,他也起身交卷,到了考场大门时,正好与同样交卷的林贤竹相遇。

见林贤竹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白林夕就知道他答的不错,而林贤竹见白林夕那副轻松淡然的表情,也知道他答的也不错,两人相视一笑一起离开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