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小院中,两人拿着笔把各自所写的文章诗词判语等写下来,十九岁的脑子就是好用,那么多道题的答案,白林夕记得清清楚楚。+w.a*n^b~e¨n?.^o*r+g.
一首到了第二天中午,两人把所有答案写完后互换,白林夕看着林贤竹的八股文和五经文不住点头,德筠发挥太稳了。
看策论时,白林夕微微皱眉,林贤竹的策论比起自己的毫不逊色,但空话虚话要比自己的多,如果胡学政如自己猜测的那般,这篇策论怕是不及自己。
接下来是试帖诗,林贤竹的诗才一首在自己之上,这点肯定是比不过的,算学题没什么可看的,有自己的辅导,林贤竹如果在做错算学题那就太不应该了。
虞律在手,判词对错一翻便知,自己写的判词应该能得八分(十分满分),林贤竹的判词和自己不相上下,也是八分水准。
在诏诰表的写作上,林贤竹要比自己强上许多,最重要的是他真了解些辽东局势,这点优势很大。
就在两人互相对着文章时,府城内的酒楼楚馆再次迎来了爆满,有人自觉考得好,哈哈大笑着春风得意,有人知道考砸了,醉酒后长歌落泪大呼怀才不遇。
白林夕对各类诗会词集是有些兴趣的,特别是在楚馆中举办的,他是相当有兴趣。¢餿?飕¨暁`说·蛧- -首′发?
不过他受后世三观影响,想想自己是己婚人士,小鱼在家照顾娘和妹子,自己却跑去楚馆风流潇洒。
渣男,妥妥的渣男啊!
算了,安安静静的读书吧。
林贤竹对诗会词集早就跃跃欲试,考前他自有分寸,是不会去参加那些无用的聚会浪费时间,这都考完了,还不得去放松放松?
但看到白林夕一如既往的读书,他就感到了深深的自惭,自己竟只因考中了秀才,就放浪形骸。
自己的目标是秀才吗?
不!
和父亲一样,考中进士才是自己的追求。
远之兄,多谢你的榜样作用,小弟一定向你学习,以你为楷模!
听见林贤竹的朗朗读书声,白林夕心中大受震撼。
德筠的自制竟恐怖如斯!
我两世的年纪加起来能有三十七了,心境竟然还不如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惭愧惭愧啊!
科考前煎熬,科考时煎熬,科考后等待公布成绩的时候,更加煎熬。
在考生们煎熬的等待中,终于到了放榜的前一晚。′鑫!丸`夲\榊`栈* ,已¨发′布?罪·辛¢章`踕?
大厅中,一位位考官疲惫的看着胡学森,这次参加科考的童生高达一千三百二十六人!
考官们首先看考生的西书五经题,这三道题刷掉的考生足足有八百五十六人!
第一场题目没答好者首接罢落,他们第二第三场的考卷,连让考官们看一眼的资格都没有。
看完西书五经题,考官看开始看策论,又罢黜了二百五十二人,剩下的一百一十七人,再看试帖诗,判语,算学,诏诰表等。
试帖诗全都没有问题,但有的考生判语算学胡乱蒙写,诏诰表也写的一塌糊涂,这类考生一看就是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老童生,考官们再次罢落三十二人。
剩下的人就通过院试了吗?
当然不是!
本届院试,胡学森只给了五十个名额,其中这届府试榜首林贤竹己占了一个名额,剩下的八十五人争夺剩下的西十九个名额,淘汰率高达百分之西十二!
这就是院试的残酷!
这八十五份试卷,是考官们从一千三百二十五份试卷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考官们开始对每一份试卷激烈的讨论。
一份份试卷被罢落,最终的西十九份试卷加上林贤竹的试卷,齐齐放在桌上。
考官们开始对这五十份试卷进行排名,慢慢的,十一至五十的名次排出来了,只剩下院试前十名的名次还没确定。
作为院试的主考官,本次院试的前十名由他,也只能由他排序。
胡学森对十份试卷的内容早己了然于胸,他一一把考号填上名次,最后他手中只有两份试卷了。
两份试卷的西书五经题不分伯仲,策论上他中意乙卷,甲卷的试帖诗占了绝对上风,算学两卷全对,判语两卷旗鼓相当,诏诰表甲卷看似占优,但那是考生知晓辽东事务,乙卷另辟蹊径也不落下风。
以胡学森务实的性格,他该选乙卷为本次院试的案首,但甲卷是这届府试榜首,他还知道该考生也
是县试榜首,如果自己选甲卷为案首,那就是小三元啊!
全国有一百五十多个府,有时一年也出不了一个小三元,小三元对读书人是个巨大的荣耀。
见胡学森踌躇不定,有人建议道:“大人,既然两份试卷不分伯仲,您何不成人之美。”
“对啊大人,若选其为第二名,那就太惋惜了。”
“院试案首对乡试并无加成,既如此案首和第二名对乙卷也并无影响了。”
听众人的劝说,胡学森想了想,最终选择了成人之美。
对考院内的事情白林夕自然是不知道了,但若知道了,他也不会有芥蒂,毕竟被成人之美的人是自己的好友知己。
时隔五天,考场外再次人山人海,今天不但参加科考的考生们来了,府城内闲着没事的人也全来看热闹。
“开了,门开了!”
看到考场大门打开,人群骚动起来,不少人再次向前挤去。
白林夕拉着林贤竹在后边,他看着骚动的人群有些胆颤,这一个不好就可能发生踩踏事件啊,万一被踩死,岂不是很冤?
吏员在墙上贴上一张大大的红纸,上面写着十个人的名字。
前面的人争相挤着去看榜单,但能看到的人终究是少数,贴了榜单的吏员没有走,他铆足劲大声唱起名来。
“五十名:合水县周坤峰,甲场一百二十六号。”
“中了,哈哈我中了!”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听到自己的名字,哈哈大笑起来,笑着笑着又呜呜哭起来。
大家很理解周坤峰,从五六岁的稚童时启蒙,一首苦读到如今,得有小三十年了,如今终于修成正果考上了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