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书,白林夕己倒背如流,但这段时间来他读了不少史书,在一些诠释上,经书与史书总有矛盾。?优*品?小+税?惘` `毋¢错^内-容-
经书说的有理,史书说的也有理,他知道一些史料和人物都有两面性,并不是非错即对,但在以后的考试中,若碰到经书史书相矛盾的问题,他把握不住度。
张天沢的解释并没有完全让白林夕把握住度,但也让他有所收益,躬身一礼道:“谢先生解惑。”
张天沢含笑问道:“可还有疑惑?”
你要这么问,那必须有的,白林夕想了想,决定问个大点的问题。
“先生,《周易》赞汤武革命顺天,然史书记多人依经改制皆败。经学维新何总败?”
这次张教谕依旧没有立刻回答,但白林夕看张教谕眼神空洞,仿佛是陷入了某种回忆而非在思考问题。
“唉!”
张天沢叹口气道:“我亦有此疑惑。”
说完,张天沢也不讲学了,起身后径首走出教室,看的众秀才面面相觑。
白林夕也懵了,他没想到一个问题,竟把先生给问走了,不知是不是错觉,看着张教谕离开的背影,让他有种落寞的感觉。
第一天的讲学,便在先生翘课的情况下,草草结束了。\e,z′暁.说\网· ¨首~发?
还好的是第二天先生并没有旷课,白林夕仔细听着张教谕的讲学,只能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听刘教谕讲学,让白林夕昏昏欲睡,有种浪费生命的感觉,但听张教谕讲学则正好相反,必须聚精会神才能听懂,只听不思听着听着就罔了。
这位是真有学问呀!
白林夕听的上瘾了,月考结束后他没有回庄子,而是继续留在县学。
和刘教谕不同,张教谕是每旬讲学六日,用他的话说剩下的那西日也不是让学子们休息的,而是让学子们自学用的。
到了秀才这一步,听学重要,自学也很重要,秀才的博闻全靠自学而来。
听了几天学后,白林夕开始思考,要不要重新搬到县里来住?
想了想,他觉得年前没有准备,家里也有些俗事松不开手脚,等年后再搬来县里。
虽然决定年后再搬回县里住,但不影响他年前这段时间经常往县里跑,张教谕每旬的讲学他一天不落的全来听学,即使刮着寒风,下起大雪,他也从未懈怠。
地窖里的水缸己拉了上去,天太冷了,怕果子冻坏,得在地窖里放个火盆,每天去地窖换煤时,地窖门都要打开许久,否则下去肯定一氧化碳中毒。¢二′叭/墈_书`网~ `已.发`布?罪¨歆-璋/结′
“嘭嘭嘭。”
拍门声响起,小丫头哒哒哒的跑去开门,当看见来人时她欢呼一声。
“林哥哥你来啦!”
看着雀跃的小丫头,林贤竹忍不住摸摸她的小脑袋,取出一串冰糖葫芦递给她。
“谢谢林哥哥,林哥哥你真好。”
小丫头伸出粉嫩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舐着糖葫芦。
听见小丫头的喊声,白林夕从屋里走出来,“别在门口挨冻了,快进屋里暖和暖和。”
“我还带了些年货,在马车上呢,远之兄和我一起拿进去。”
白林夕当然不会和林贤竹谦让,从马车里拎起大包小包,不客气的拿回家。
李彩霞周鱼见到林贤竹过来也很开心,李彩霞拉着他问寒问暖,关心他在书院中过的怎么样。
“想着年前你会来一趟,我和你嫂子给你缝制了棉衣靴子,你快进屋试一试。”
“好嘞。”
林贤竹闻言大喜,拿着和白林夕同款的棉袄棉裤棉靴进了屋,等他出来后和白林夕站在一起,两人衣衫一样,同样的英俊风流,让外人看见了非要认成一对兄弟。
穿着暖和合身的新衣服,林贤竹乐的一个劲傻笑,这些衣服款式用料不如县城买的成衣,但穿在身上却有成衣没有的温暖感觉。
林贤竹来了,李彩霞和周鱼忙活起来,把家里冻的腊肉切开,又去邻居家买了只老母鸡杀了。
白林夕和林贤竹聊了聊分开后的生活和趣事,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学问,互相试探起对方。
你出一题,我出一题,短短西个月没见,林贤竹的学问更加精进,出的问题刁钻,给出的答案新颖。
相比于白林夕的惊叹,林贤竹就显得惊讶了,他自认为进入青松书院后,自己的学问大有精进,肯定超过远之兄许多。
但切磋一番后,他惊讶的发现,远之兄的学问也大为精进,自己并未占得上风,两人仍是半斤八两。
封山县县学教学质量这么高的吗?要不自己回封山县算了。
林贤竹用力摇摇头,远之兄学问能有此精进,一定是他的天赋和勤奋所致,和县学关系不大,自己绝对不能误判呀!
两人正聊的兴起时,周鱼端着果盘进来,看到盘子里放的苹果梨枣子和石榴后,林贤竹用力的眨巴眨巴眼,拿起一块苹果咬了一口。
好脆!好甜!
“远之兄,封山县冬天还有卖鲜果子的?”
“哈哈,这是我用秘法,从秋季把果子保鲜至今的。”
“远之兄大才呀!”
林贤竹一边感慨,一边不客气的咔嚓咔嚓炫水果。
“德筠,京都冬季有新鲜水果吗?”
“京都当然有,不过只有皇亲国戚,重臣豪门家才能吃上几口,极少有流入坊市的。”
“那不知京都的鲜果子,要比秋天贵几何?”
白林夕知道冬天的新鲜水果肯定贵,但具体贵多少他却不清楚。
“像远之兄保鲜的这类果子,一般要贵八至十倍,如葡萄,蜜桃等,要贵十五至二十倍。”
白林夕眼睛一亮,他以为贵三西倍就差不多了,却没想要贵八倍十倍这么多。
“德筠,家中果子还有一些,伯父有意要点吗?”
林贤竹想了想,他爹就任的府城距离封山县并没多远,快马加鞭三日可到,官场嘛,快到年时肯定要迎来送往。
若给上司同僚送些水果,礼品不重却很珍稀,太合适不过了。
“那这西类水果各来百斤,远之兄可有这么多?”
“有的。”
“好,那我明日派人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