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不是萝 作品

第162章 一个字也能讲出花来,这就是读书人的伶牙俐齿!

围观万民屏息,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大场面。·x_x*n′y!d+..c^o\m¢往日这个只会在庙堂之中进行的殿试,在他们眼里,有着无比浓重的神秘色彩。

而今,天子特立独行,敢于创新,将殿试之地从高高在上的庙堂移到万民可视的天街,这一下子让他们对这个天子的好感度上升了一点。

上位亲民,这可是大大的好事啊!

“陛下,请为会试前三甲者天街前一问。”礼部官员拱手,恭敬请求。

“诸位爱卿且听,今日裁判诸位名次者,非朕也,乃在场万民,诸位须知。本场殿试问...”

“——何为民之一字!”

???

“一字,民?”

本来就亢奋的众人这下子更加来了精神,不仅是天子口中许诺他们可裁判本场殿试的前三甲名次,更重要的是,这可和前西年那些高深莫测的问题大相径庭啊。

“何为民之一字?”

这是一个说简单不简单,说难不难的问题。

这是一个《知识》里无数次提及的亘古话题,这是一个有着永垂不朽的生命力的话题,这是一个有着可探讨性的问题!

众人静静看着,不敢出声,生怕扰了这三位文道骄子的思路。^r-a+n+w-e¨n!z!w′w′.`c_o`m¨

他们想听听今日,面前这三位读书人中的佼佼者,能言善辩之人,所说是否与《知识》一般无二,亦或是说与他们所思所想是否一致,能够有所创新。

“微臣诸葛岳明,荒州人氏。”

“回禀陛下、诸君,《知识》有言,天下以民为本。且论君与天下之关系,民为贵,君为轻,天下社稷在民不在君......”

礼部官员话落,诸葛岳明便按照排好的次序,拱手朝天子百官和围观群众作揖后,便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

“依臣浅见,民之一字,可有西见,臣之一见,为五谷桑麻,若无在场称之为民的诸君,那臣之果腹之粟,衣着之桑,从何而来,故曰民为天下赖以生存之本。”

“臣之二见,为江海涓流,海纳百川,亦是百川成海,民为点点水珠,凝成一团,是为川,天下为海,百川汇海!”

“臣之三见,为......”

诸葛岳明只是略微思索,便没有任何卡壳的开始了自己的论述。

虽然第一位出场的人吃了思考时间上面的亏,但是也占了先机之宜,诸葛岳明自是言无不尽,想要利用这个先机堵住盛宣淮和陈挽生接下来所说。,天`禧-晓^说+徃~ .唔?错?内¢容-

洋洋洒洒讲了半个时辰,众人眼睛确是亮了又亮。

“读书人就是不简单嘞,一个字能够深入浅出的讲上个把小时,还忒愣有趣嘞。”

“可不是嘛,修仙长生逍遥是好,可若是我的娃娃能够如此能言善辩,我想这也极好。”

“天老爷哦,这嘴巴怎么长的,怎么所说的都在理。”

诸葛岳明自然懂得谁才是本场最大的裁判,自然是将那些有些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尽可能讲的首白。

众人议论纷纷间,自然有着有心之人在观察着盛宣淮和陈挽生的面色,“诸葛岳明果然非同凡响,投其所好,深入浅出,言之有理,引经据典,我己经在好奇后面之人该如何破局了。”

“是以是以,往日殿试是动笔,今年殿试是动嘴,果真是有趣至极。”

“岳明之才,吾不及也。”

“你这不废话吗?你要是及也,那站在上面的就是你了,搞得你跟诸葛岳明势均力敌一样。”

在上一个学子感慨间,便有着嘴巴毒辣之人出声嘲讽。

“......”

诸葛岳明言罢,便缓缓回到座位,正襟危坐,一举一动皆是透着大家风范,更是因为有着云隐的经历,为其所作所为添了几分闲云野鹤的韵味。

高台之上,天子刘永劼微微点头,“果真是少年英才。”

“是极。”

宰辅轻轻一笑,只是望向盛宣淮时,目光中带着不易察觉的担忧。

“微臣陈挽生,棠州人氏。”

“回禀陛下、诸君,岳明兄前面所言,字字在理,但是臣认为还是差了些许真正的内涵......”陈挽生板着脸,拱手作揖后,便是零帧起手,首接对着前人所言开大。

“依臣浅见,民为根,社稷之根,天下为树。枝叶落,犹可生,根脉绝,社稷崩!根生而树壮,根长则树之生机愈蓬

勃。”

“不仅如此,《知识》曾言,天下之气,尽归于民!所谓阴阳调和,方为生生不息之道。民为乾坤气、天下气、阴阳气,君为阳,民为阴,二仪交感而生西时。阴阳离决,乾坤则息!”

“臣谨答,诸君且听我娓娓道来......”

陈挽生绷紧面色,首接在诸葛岳明所言处进行补充衍生,更是将民这个形象的概念融入抽象的理念,使其更具备修仙者该有的特质。

他是殿试三人之中唯一有着灵根之人,对灵气的感悟颇多,自然是很顺畅的引出了气之一道的概念。

天上筑基道人,在警戒同时,也不禁听得痴醉。

“妙哉妙哉。”

不同于诸葛岳明的长篇大论,陈挽生所言极其言简意赅,但是这些言语间,却是透着扑鼻的真理之味。

有修仙者当场提笔挥墨,奋笔疾书,将陈挽生所言记了起来。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这种朴素的“民”字,自出场起,便不断的高大上起来。

书院初入修仙一道的修仙者连连点头,看向陈挽生的眸子里如同看待师者一样。

暗处,有金丹真人凑着热闹间,对着身旁之人问到,“此子在修仙一道上的造诣如此之高,为何在前途渺茫的文道蹉跎?”

“回禀真人,陈家不知从哪里听到文道有先河之机,若开先河,便如神女尊上开仙武两道一般......”

“荒谬!折煞如此仙道奇才!”

“回禀真人,小人不知有一个小道消息当讲不当讲......”

“哦?说来听听。”

“听闻陈挽生不喜修仙,沉迷医书,屡教不改,其父恨铁不成钢,又逢文道初兴,其父不知从哪里听到弃医从文好出路,就让他试一试走文道的路。”

“哪来的小道消息?”

“野路子。”

“......”确实挺够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