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翠蓝柏的向帝 作品

第97章 中华秋海棠叶

彭三五生于崇祯元年三月初五,家住陕西的一个山沟沟里,不知走了多大的狗屎运,居然活着长大了。

而且在十七岁爹妈饿死了,自己也快要饿死的当口,当时还不是皇帝的皇帝一统秦岭淮河以北,他又靠着救济粮活了下来。

但活是活着了,这几年年成不行,靠着种地外加朝廷救济也只能吃饱穿暖,想娶媳妇是万万不能的,家里那间茅草房都修不起。

于是在华夏元年,皇帝招募30岁以下平民实边的时候,20岁的彭三五果断就报名了。

实在是条件太好了:出发的时候就能按人头领到30元安家费,到地方后政府负责给每户修建3间青砖大瓦房,免农税10年。

而且据小道消息说,单身汉去了还能发媳妇。

这还有什么好考虑的,反正他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就是不发媳妇,去了也能比现在过得好,彭三五不认为哪里的土地会比脚下的黄土疙瘩还不养人。

于是六月份的炎炎夏日,第一次见到大城市的彭三五,与其他汇集到西安的移民一起,坐上了第一次见到的火车,一路向西。

火车能把他们送到酒泉,剩下的就得靠马车或者步行。

骑兵第二师已经先行出动,这次要把后金驱赶过帕米尔高原,让他们在西域安稳休整了三年多,也该动一动了。

彭三五等移民开拔的时候,江西也有一帮人踏上了背井离乡之路。

张洪成是当代天师张显庸的孙辈,接受皇帝的命令,带着一帮师兄弟前往西域传教。

何雨柱对本土宗教还是高抬了一手,没有在度牒、道观等方面限制、打压。

只要求他们修改教义,注重个人的修行,淡化对虚无缥缈神灵的供奉,同时配合国家的文化战略,不断向外输出。

大明本来就有道官制度,主要是以前的皇帝重视祭祀、信仰神灵,需要道官、僧官这些专业人士,“僧、道各归其轨,暗助王纲。”

道官由诸山宫观提点、两京神乐观和道录司体系组成,道士对于做官并不陌生,可能有人还很热衷。

以前的道官的选任途径有征辟、举荐、传奉、考选、捐纳、世袭等方式。

何雨柱不喜欢神神叨叨那一套,上台后就废除了僧官、道官制度,连佛教和其它教派都受到极大打压,但仍然允许天师府世袭,现在道教能有一线生机,他们当然很乐意配合皇帝的旨意。

老话说了嘛,兵强马壮者为天子,枪杆子里出政权,大炮抵门的时候,大家还是很识时务的。

不光是天师府要出人,其他武当、茅山等等都要出人出力的。

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之前都大概咂摸出味儿来了,何雨柱不杀他们,却把他们大金当兔子撵,可能是出于某种恶趣味吧,这让他们积累了一肚子火气。

所以本来就并不是那么文明的女真人,对新地方的统治堪称残暴,从甘肃到西域,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平民大量死亡的同时,宗教体系也被摧毁。

张洪成等人就是要配合政府,快速在这些地方建立起新的信仰体系,让民众归化,放弃狭隘的原教旨主义,认可华夏民族理念,不再信仰那些虚无缥缈的神,把现实日子过好比什么都强。

骑兵第二师进入西域驱赶后金的同时,第四师开始从川地进入高原地区,准备给那里的农奴送去光明。

第四师为了执行这个任务,已经在高原驻训超过两年半了。

原本想在高原称王称霸的林丹汗已经病死了,他的子孙能力不咋地,现在只是高原上的一个小势力。

据估算,现在高原上的总人口也才七八十万,何雨柱并没有打算现阶段就在高原上建立稳固统治。

只是打算把那些个“贵人”全部打掉一遍,给下层宣扬一下光明,然后实行羁縻统治,让平民自治,每隔几年派军队巡查一遍。

这是为了确立一个“自古以来”的法理正统名义,以后国力和经济都上来了,再把水泥路和铁路修上去,建立固定的政府。

当第二师进入吐鲁番的时候,后金就已经开始撤走了,第二师一直追到巴尔喀什湖,也就是曾经的中国西海,古称夷播海。

这里往南一百多里,就是传说的大诗人李白的故乡之一唐代碎叶城,因为还有一部分观点认为他出生于蜀中。

骑兵第二师停了下来,但后金不敢停,他们继续往西南走,很快就要进入“帝国坟场”。

彭三五现在无比庆幸自己报名参加了这次的实边,因为政府真的发媳妇了!

统一规划的砖瓦房还在由工程兵部队建设,但政府发的媳妇已经到位了。

后金在西域这边肆虐几年,杀了太多本地男丁,留下了10万+的孤儿寡母。

为了促进民族融合,也为了给这些妇幼一条活路,政府只能实行官配,彭三五就领到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媳妇。

虽然两人言语不通,饮食习惯也不太一样,但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大家抱团取暖能过日子就行。

当九月份第二师到达巴尔喀什湖、第四师到达拉萨的消息传回京师,何雨柱统治的领土,终于超过“中华秋海棠叶”。

九月九日重阳节,帝国日报以特刊形式,向全国人民传达了这一喜讯。

特刊从三皇五帝说起,各朝各代人口的涨跌、领土的变迁,文字配以彩色地图,让百姓清晰的看见华夏民族筚路蓝缕以有今日的过程。

同时阐明了民族政策,将目前治下的所有人群都归于华夏民族的不同分支,只是分家迁徙的不同兄弟,不是你死我活的生死仇敌。

希望全国人民放下昔日恩怨,目光朝前,紧密团结,共创美好生活。

此时全国人口接近8000万,特刊印制3000万份,免费发放到每一个家庭。

发行特刊的同时,何雨柱以皇帝身份通过广播发表全国讲话,再度重申民族政策和目前的农业、婚姻、教育政策,并通报今年的钢铁、棉花和粮食产量,保证全国不会再有冻饿而死之人。

在全国各地,都有识字且懂当地方言的官吏为当地民众翻译报刊和广播讲话,地方上的一些小小风波瞬间就获得平息。

开国皇帝正当壮年,又有这些远迈汉唐的文治武功镇场,谁还有信心造反呢?底下的小兵也不傻呀,一顿饱和顿顿饱还是能分清的。

至于那些不甘心的前朝遗老遗少,他们也只能在暗地里诅咒皇帝暴毙,然后天下鼎沸,或许有机会来一次秦汉之变。

看清形势的人,则迅速投入新的体系,希望在盛世的篇章里留下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