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发行后,能看到的当然不只是国内的百姓和官吏。
中南半岛的几个小政权,历来在中原决出一个新的统一王朝时,都乖得不行,在中后期才会开始搞事情。
现在陆上大军陈兵滇、桂边境,海上闪烁寒光的钢铁战舰在南海穿梭,中原皇帝又毫不掩饰自己对外开拓的野心,从特刊上看到帝国实力的几个小国主,只感到前途一片灰暗。
全国人口只跟别人的大军数量差不多,怎么打?
好在中国有句古话,吸吸雾者魏俊杰。
九月初九看到特刊,请求册封的使者最早的九月初十就出发了,小国主们希望获得新皇帝的册封,保持以前的朝贡体系。
甚至交趾的几家势力还搞起了比赛,看谁能先获得册封,成为掌握大义名分的安南国主。
到那时候自己的实力就不重要了,完全可以请中原皇帝出动帝国大军,帮自己铲除对手,就像朝鲜请万历帮忙驱逐倭寇一样。
想的还是挺美的。
十月份,何雨柱否决了中南半岛几家势力关于册封的请求,并传令扶桑行省征召10万大军,准备进入中南半岛作战。
在热带尤其是雨林里作战太容易发生非战斗减员了,疟疾、黄热病、中暑、热衰竭等等,稍不注意人就没了。
这十几年一直都是用小日子开拓南海的岛屿,再把岛上的土著抓到国内挖矿、修路,主打一个两边消耗。
建国后何雨柱实行包容性民族政策,连小日子在法律上都被一视同仁,只是在对外开拓时还是会让他们先上。
但对海岛土著,以及以后会接触到的南亚、欧罗巴、美洲、黑州等地的土著,会在法律层面就将他们的男性压低一等,女性嫁入华夏则可以等同公民。
再用经济手段压榨他们,让他们无力养育更多子女,而国内的人又拼命生育,这样慢慢实现天下大同的目标。
“投降可保富贵,顽抗斩草除根。”
东南半岛上几家势力收到使臣带回来的消息,只觉得天都塌了。
这是有史以来对他们态度最强硬的中原皇帝,以前的皇帝都瞧不上这块瘴疠横生之地,每年收点孝敬就行了,这次是为什么呀?
不管他们想不想得通,旱季恰好是热带地区最佳的作战季节,华夏元年冬月份,新征召的扶桑兵团从北部湾的红河口登陆,完成海岛清扫任务的旧扶桑兵团从马来半岛登陆。
两支兵团完成东南半岛的清扫任务后,将汇合向西,兵锋直指南亚次大陆。
收到大军登陆消息的势力之主们,小的几个放弃了挣扎,只等大军到来直接投了。
反正有小日子和朝鲜王室的先例在,他们不仅过得挺好,而且过了圈禁期后真的开始进入军政体系了,这相当于摆在前面的马骨了,投了没什么不行的。
但泰王、缅王还有交趾的阮主并不甘心,还想着挣扎一波。
泰王和缅王都有象兵,自认有一战之力;交趾历来就是东南半岛的小霸王,阮主又有180万人口加“10万大军”,总之这3家都想碰一碰再说。
反正东南半岛山多林密,只要打游击战、消耗战拖个几年,就能拖垮中原王朝的大军,这都是历史上有过一次次成功先例的。
这3位“枭雄”想复制一遍前人故事,成功了可以在史书上大写特写,失败了哪还管洪水滔天。
阮主的“都城”距离新扶桑兵团的登陆点只有100多里而已,想趁敌人立足未稳的时候先声夺人,却被华夏海军的炮炸回来了。
后续过程不必赘述,别看小日子被李如松和金州军都揍得不要不要的,但对上越人那叫一个猛虎下山,阮主的都城被一战而下。
扶桑军团虽然没屠城,但进了城后也是烧杀抢掠啥都干,这一战里越人死去的士兵和百姓超过10万。
这个时代打仗就是这样的,军队打出火了是拦不住的。
华夏主力军团的军纪是用人头铸就的,但仆从军没人管,只要他们在作战时听令就行,城破后给自己捞点小财的行为,领兵的军官和监督的督战队都会睁只眼闭只眼。
阮主带着残兵仓皇往西南的山里逃,扶桑军团一路追索而去,从桂地招募的守备军开始越过边境接收城池。
一开始还是要用这些跟本地人语言沟通没有障碍的士兵才行,以后再说异地驻防的事。
东南半岛上开始追猴子,后金也通过商队看到了重阳特刊的内容,通过数字直观展现的实力实在是太震撼了。
集合所有女真部落,又裹挟了那么多汉、蒙、回等不同民族的人,经过几次迁徙后,现在的大金总人口都才七八十万,只有华夏的百分之一。
再看看钢铁、棉花、粮食等等的产量,都是大金不敢想象的数字。
“要不干脆投了吧?”喀布尔的城主府里,多尔衮心想道。
这次是真的跑得远,离巴尔喀什湖的华夏军驻点超过两千里了,才找到这么一座距离合适的大城。
跑了这么远他也累了,而且在现在的地盘上天天跟裹头巾的民族打游击战、治安战,是真的烦人。
城已经屠了一座又一座了,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部落跳出来反抗,现在就是一个想比狠,一个想比韧,看谁先坚持不住。
思虑良久的多尔衮派出了自己的密使,向华夏皇帝上表,希望能带领族人归附,并回到白山黑水之间。
这边干旱少雨的气候和荒凉的环境,让他无比想念家乡的河谷和密林。
当然,能不能回到白山黑水不光取决于何雨柱的态度,还要看后金能不能在接下来的大战中活下来。
目前的阿富汗地区正处于莫卧儿帝国的统治之下,如今正是莫卧儿帝国的国力巅峰期。
第五代皇帝沙贾汗(建造泰姬陵的那位)虽然也头疼这个地区层出不穷的反叛,但决不会坐视另一个豺狼来抢自己碗里的食。
南亚与东亚的又一次碰撞正在酝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