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如何解决转子耦合失稳的问题。
李枭的建议就是在转了里设计蜂窝迷宫减速带,所谓的蜂窝迷宫减速带,就是在密封腔内设计蜂窝状凹槽,这样一来就能让流体在凹槽中来回碰撞消耗能量,从而无法形成合力拉扯转子。
此外李枭又提出了反推气流的方法,也就是从侧面注入反向旋转的气流,抵消流体偏心力,这就和用风扇吹歪斜的窗帘一样,设计一个反向的风力,两者在在保持同样速度、同样风力下,就能抵消调。
不过这一点要考虑到动态匹配、作用位置、流体特性等因素,所以实际需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还有就是交叉耦合刚度问题。
这问题想要理解也很简单,这就像是两个人走钢丝,A向左歪时B被带向右倒,或A向左歪时B反而向左顶,而在转子中,轴承油膜或密封气流产生的交叉刚度,就像是这种情况,让转子在x方向位移时,y方向莫名受力,从而导致“扭麻花式失稳”。
而这个问题导致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它会导致系统固有频率发生“分裂”或偏移,让原本独立的模态变为耦合模态,也就是说转子系统中径向两自由度的交叉耦合刚度,会使原本相同的径向频率变为两个不同值,引发“各向异性”振动。
这会让传感器精度下降,甚至是机械断裂、结构坍塌,从而造成灾难性事故,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解决办法则是可以采用可倾瓦轴承,这种设计的瓦块可以像活页一样自适应倾斜,这样一来就能切断交叉力传递,其次可以加上电磁反推,用电磁线圈实时监测位移,反向施加电磁力抵消耦合。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流道设计,使压力分布对称,这就和八爪鱼的触手一样,可以分担压力。
此外李枭那种通俗比喻,也是让他们感觉很有意思,一会拿跳绳来比喻,一会又用来讲明道理,说到转子动平衡的精度的时候,又冒出来了一个给蚊子称体重的讲法。
还有提出的那些解决方法,也很是天马行空,一会是蜂窝迷宫减速带,一会又是八爪鱼吸盘,但如果要是仔细的分析一下的话。
那些话确实又很有道理。
35个问题太多,一个上午肯定讲不完,李枭一直讲到了十一点半,又讲完一个问题后,黄部长走上了前,笑着拍了拍李枭的肩膀,示意李枭讲的很好,这才有对众人道:“各位同志,到了中午了咱们先吃饭,等到下午咱们再讲。”。
这话也让李枭松了口气,说实话讲了一上午他也早就累了,也幸亏他之前有在计算机研究所讲课的经验,否则还真应付不过来。
听到暂停了讲解,
“老李、老周,你们怎么看?”,说话的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叫做孙和,是研究冶金方面的专家。
老李、老周两人也都是冶金方面的学者,听到孙和的话,也是点了点头道。
“李枭同志讲的有一定道理,我觉得可以试一试。”,被叫做老周的人道。
老李也是点了点头道:“李枭同志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具备很高的可信度的。”。
闻言这让其余两人有些疑惑,老周开口道:“这话怎么讲?我记得李枭同志是研究机械的吧?”。看到两人疑惑,这也让老周有些不解:“你们不知道?”。
“知道什么?”。
“电渣重熔技术啊!电渣重熔技术就是李枭同志研究出来的。”,老李回答道。
“还有这事?”,这一次让两人也惊了。
电渣重熔技术当时被研究出来,可是让他们吃了一惊,也知道这一项技术的重要性,可以说这一项技术的出现,意味着金属材料生产进入了一个更高质量、更高效的新阶段。
不仅可以简化生产工序,降低生产成本,更是推进了行业技术进步。
让国内的金属材料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
而像是这种技术,在当年可是就连毛熊、m帝都还没研究出来,这也让当时的他们都感到有些吃惊,也是感叹国内人才辈出。
但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电闸重熔技术竟然是李枭研究出来的。
想到此老周有些不可思议道:“这么说李枭同志不到二十岁上,就研究出了电渣重熔技术?”。
“当时李枭同志好像是19岁,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老李回答道。
这也让老周两人不由到倒吸了口气,孙和更是忍不住道:“果真是英雄出少年啊!我那时候才从私立第一中学堂预科毕业,进入大学学习,这人和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这也让其余两人鄙视的看了孙和一眼,作为老朋友别人不知道,他们还不知道吗?虽然在20来岁的时候,孙和没有做出那么大的成就,但天赋在他们几个人中是最高的。
而在另一边章教授也是拍了拍李枭的肩膀道:“小枭可以啊!你这藏的够深的,你的那些不少想法,我感觉都可以试一试。”。
在旁边吴教授对此也很是赞同,在密封腔内设计蜂窝状凹槽这一建议,在他看来能成功的可行性就很高,完全可以试一试。
这也让他想要看看李枭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如果是一两个解决方案也就罢了!但十来种技术都给出了很好的建议,这就有些离谱了。
并且更重要的是那些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很可能会实现,这也就代表了找对了道路,不必走弯路。
这在科研、设计上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能被视为是首要核心,只有找对了道路,才能走得快、走的稳。
而听到吴教授这么说,李枭也是道:“吴教授,你们感觉那些建议如何?”。
听到询问吴教授也是如实道:“别的我不知道,但在对于转子的设计上,我认为你讲的那些实线的可能性很大,就拿蜂窝密封带来讲,它由六边形蜂窝芯格组成,当高速流体进入蜂窝腔时,六边形网格就会将气流切割成无数小涡流。
这些涡流在芯格内反复碰撞摩擦,就能将流体动能转化为热能耗散,这样一来就能避免形成合力,从而拉扯转子,导致事故的发生。”。
听到吴教授这回答,李枭也是感到有些佩服,他是有挂,但吴教授这可是真本事,这么快就能想通这一点,琢磨明白,一般的专家教授可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