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二当家 作品

第376章 联合会诊

“赵爽,血交叉配好了吗?”陆离立刻问道。+1¢5/9.t_x?t\.*c-o·m*

“急诊已经抽了配血标本送血库了,正在催,输血申请单李主任签了。”赵爽一边飞速在平板上操作一边回答。

“不等了,先备上生理盐水开通两条大静脉通路。联系血库,告诉他们这是肿瘤内科的急诊梗阻伴严重贫血病人,急需o型红细胞悬液至少4个单位,让他们以最快速度配好送上来,同时准备输血器、生理盐水、输血加温仪。”

陆离的指令一条条清晰下达,护士们立刻行动起来。

他本来就是急诊科出来的人,知道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才好。

要不是病人肿瘤破裂,李波和江勤两人早就搞定了。

“置管包!”

陆离转向另一位护士,一个无菌的深静脉穿刺包(内含可用于放置鼻胃管的材料)迅速被打开铺在治疗车上。

看着眼前的病人,陆离随即又道,

“王建国,配合我,尽量吞咽。”

之后陆离拿起润滑好的、足有小指粗细的硅胶鼻胃管,动作精准而迅速。

他轻轻抬起病人的下颌,将管子沿着鼻腔下鼻道缓缓送入。

病人因剧烈的异物感而本能地抗拒、干呕,身体剧烈扭动。

这种滋味没体会过的人不知道,总之十分痛苦就是了。

“按住肩膀!头固定!”

陆离语气不容置疑,手上动作却带着一种稳定的力量感,巧妙地引导着管子通过鼻咽部最敏感的弯曲处。

“张嘴,发‘啊——’的音,好,咽!再咽一下!”

他一边指导,一边凭借经验和手感,感知着管子进入食道的顺畅度。

当管子进入约50厘米时,陆离示意护士连接注射器回抽。

立刻,一股暗绿色、混有食物残渣的、散发着强烈腐败酸臭味的液体被抽吸了出来,量很大。

不但很大,还带着一股子异味,一般人哪里受得了这个?

“通了!减压!”陆离见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护士迅速将鼻胃管连接上负压吸引瓶。

暗绿色的潴留液汩汩地流入瓶中,病人的腹部肉眼可见地松弛了一点,那令人窒息的鼓胀感似乎有所缓解。

他发出一声长长的、带着解脱意味的叹息,痉挛性的呕吐暂时停止了。^丸^ ~ `鰰\戦, _已?发+布!蕞?新?蟑`结\

这种感觉撕心裂肺,绝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引流量很大,注意记录性质和量。”陆离叮嘱护士,“固定好管子,防止脱出,持续低负压吸引。”

护士点点头,完全照陆离的话做,丝毫没有犹豫。

这些都是癌症中心这边新招进来的护士,虽然都经历丰富,但是抢救癌症病人这种事还是经历得不多。

毕竟在绝大多数医院里,癌症病人一般是不用抢救的,早完事早解脱。

像这种案例也是,抢救第一次还有第二次,最后还是治不好,有点浪费资源那意思。

不过在大平有些不一样,医护们不能说保证,但基本也都尽力。

当然,如果病人提出不抢救,医护们也不会多做什么。

就在这时,病房护士推着装有四袋暗红色红细胞悬液的保温箱冲了进来:“陆主任!血来了!交叉配血相合!”

“立刻核对!输血前用药,抗过敏的如地塞米松、抗组胺药上了吗?”陆离迅速检查血袋标签、病人腕带信息。

“核对无误!苯海拉明已经静推!”护士动作麻利。

“好,开始输血,先慢滴,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监测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呼吸!”

陆离看着那救命的红色液体开始缓缓滴入病人极度干涸的血管,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一丝。

他转向家属,语气缓和但依然凝重。

“管子放好了,胃里的东西在往外抽,能缓解他的痛苦。血也开始输了,纠正贫血。但梗阻的根本原因是肿瘤进展堵塞了胃的出口,这只是暂时的缓解。

等他的情况稍微稳定一点,贫血纠正一些,血压上来,我们需要尽快做进一步的检查,比如胃镜或者ct,明确梗阻的具体位置和程度,再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

比如是否考虑支架置入或者胃空肠吻合术来解除梗阻,让他能吃点东西。

目前先解决最紧急的问题,稳定生命体征。”

陆离说了一堆,也不知道家属们能不能听懂,总之就是现在很危险,一切等稳定下来再说。

家属看着丈夫似乎平静了一些的脸,又看看那不断流出污液的吸引瓶和滴入血液的输液管,眼泪再次涌出,

但这次是带着一丝希望的:“谢谢…谢谢陆主任…谢谢你们…先让他舒服点就好…”

陆离点点头,目光扫过监护仪上缓慢回升的血压数字和病人终于不再因剧痛而扭曲的面容。\欣*丸~夲_榊?颤~ ,蕪′错!内?容?

诊室里,酸腐的气味、负压吸引瓶的汩汩声、输血器滴答声、监护仪的提示音交织在一起,这只是癌症中心最常见的一幕而已。

每一次抢救都是跟死神赛跑,为患者抢时间,哪怕一点点都好。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咙的干涩,转向赵爽,

“你注意密切观察,记录出入量,特别是胃管引流量和尿量。血输完后急查血常规、电解质。随时向我汇报病情变化。准备收住院!”

陆离看着王建国的输血平稳进行,胃管引流出暗绿色的液体量开始减少,监护仪上的血压数字缓慢爬升,心率也趋向平稳。

他快速对赵爽交代了几句密切观察的要点,然后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

由于这次接诊的病人不少,几个都是危重症,陆离不得不暂时改变计划,先开会。

“赵爽,这里交给你,有任何变化立刻打我电话。”陆离脱下手套,语速很快,“我得去会议室了。”

“明白,陆主任!”赵爽用力点头,眼神专注地盯着监护仪和病人。

陆离大步流星地穿过走廊,推开肿瘤中心大会议室厚重的门。

会议室内灯火通明,巨大的椭圆形会议桌几乎坐满了人。

正对着门的主位空着,显然是留给他的。

两侧依次坐着:

肿瘤外科主任魏磊,眉头紧锁,正快速翻阅着手里一叠厚厚的影像报告。

放疗科主任谢娜,短发利落,戴着细边眼镜,手指在平板电脑上滑动,屏幕上是复杂的放疗计划图。

消化肿瘤内科主任周峰,面容儒雅但眼神锐利,他面前摊开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癌症中心大主任李强,坐在陆离主位旁边,面色沉稳,手指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桌面,目光扫视着全场。

这几人都是陆离亲自招来的,要么就是原先肿瘤科合并过来的,算得上经验丰富。

除了这些之外,

还有肿瘤内科的几位资深主治医生,包括负责张全福的刘医生、负责陈芳的管床医生林医生等,都各自带着自己病人的资料,神情凝重。

看到陆离进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会议室内短暂的安静被魏磊打破,“陆主任,张全福那个肝癌破裂的片子我刚又仔细看了一遍,情况不乐观啊。”

“抱歉各位,刚处理一个急诊梗阻大出血的病人。”

陆离拉开主位椅子坐下,没多解释,直接切入主题,“

时间紧迫,我们直接开始。今天的会诊集中讨论四位情况复杂、急需决策的病人:张全福,肝癌破裂风险极高;

陈芳,晚期卵巢癌伴广泛转移;

王倩,哺乳期乳腺癌保乳意愿强烈;

王建国,晚期胃癌伴急性胃流出道梗阻刚初步处理。

按危急程度,先从张全福开始。刘医生,你先汇报。”

刘医生立刻拿起面前的病历,对众人说道,

“张全福,男,62岁。乙肝肝硬化多年,失代偿期。一周前因腹胀、腹痛入院,影像学确诊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位于右肝,直径约12厘米。最棘手的是,肿瘤靠近肝表面,包膜不完整,ct和mri均显示内部多发坏死灶及可疑小血管破裂征象,afp(甲胎蛋白)高达58000 ng/ml。目前患者有轻微腹胀痛,生命体征尚平稳,但随时有自发性破裂大出血风险。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储备功能尚可,但凝血功能差。”

刘医生说完,魏磊立刻接话,手指点着投影屏幕上放大的肝脏ct图像,

“各位,就是这里,你们看这个边缘,非常毛糙,这个低密度区,就是坏死和潜在出血点。像颗定时炸弹,非常不稳定。

我主张尽快手术,破裂后再救,死亡率飙升

到50%以上!现在做,还有机会半肝切除,争取根治。”

“魏主任,风险太大!”

负责内科支持的赵医生(另一位主治)立刻反驳,

“患者肝硬化严重,肝功能b级只是勉强,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小板低。术中术后大出血风险极高,肝衰竭风险同样高!

我建议先介入栓塞(tace),控制肿瘤,稳定内部环境,降低破裂风险,等肝功能、凝血改善后再评估手术可能。”

魏磊摇头,语气又坚决起来,“找医生,怕是等不起啊,他tace对这么大的瘤子效果有限,而且栓塞过程本身也可能诱发破裂!

现在就是最好的手术窗口期,破裂了就没机会了!外科手术是唯一可能根治的手段。”

两人针对张福全的问题,一上来就意见相反,听上去谁都有道理。

这种事在临床上很常见,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看法又会催生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每次面对重大病情的时候,联合会诊是很有必要的。

尤其是像张福全这样严重的病人,医护们更是丝毫不敢大意。

跟别的病人不同,张福全不管是手术还是治疗,他都只有一次机会,一旦失败,他大概会在一个月内死亡。

没办法,晚期癌症就是这么可怕,有些人甚至都不需要手术,看到最后的检查结果都能吓死人。

不过大平医院癌症中心还是很负责的,起码在陆离的监督下,医护们尽心尽力不敢懈怠。

即便是张福全这种其他医院不收,或者简单做个介入完事的病人,通常都会格外复杂。

这一点不用多说,光是看眼前会议室这凝重的气氛就不难感觉出来。

当然,两人说完后,其他人也不甘落后,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之后周峰推了推眼镜,也对众人说道,

“我同意魏主任对风险的判断,破裂后果不堪设想,病人大概会在几天内死亡,但也理解内科的担忧,介入栓塞可以作为术前桥接治疗。

这次我的建议是:立即联系介入科,明天就做急诊tace,目标不是根治,而是尽可能栓塞滋养血管和内部可能的破溃点,降低短期破裂风险

同时,内科全力保肝、改善凝血功能,输注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尽快将凝血指标纠正到接近正常范围。

术后密切监测48-72小时,如果病情稳定,肝功能、凝血无恶化,立即转外科手术!

由魏主任主刀,行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如果介入后情况不稳定或者破裂了,那就只能急诊手术,但预后会更差。这个方案是折中,也是目前风险收益比最高的选择。”

李强看向陆离:“陆主任,你的意见?”

陆离看着ct片上那个巨大而危险的病灶,想了片刻后,这才沉声道:

“周医生的方案可行。时间就是生命,立刻执行为好。

刘医生,马上联系介入科,安排明天第一台急诊tace,术前谈话重点强调破裂风险和急诊手术可能。

同时,启动保肝、纠正凝血方案,目标在tace后24-48小时内达到手术要求。

魏医生,外科这边做好随时急诊和限期手术的两手准备,护理部这边需术后特级护理,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引流液情况,重点防范出血和肝衰竭。”

见陆离点头,李强也不好说什么,最后也点头同意。

“好!”李强点头,“就这么办,张全福:急诊tace桥接+限期手术切除。魏主任、周主任、刘医生负责落实,下一个,王倩。”